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民进党起源与内讧:台湾党外运动的发展历程

0
分享至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期待每一个共鸣的你,关注、评论,为学、交友!

台湾当局的镇压和控制,并没有摧垮政治上的反对派。作为国民党的主要反对力量——“党外运动”仍然在时合时分中曲折发展。

1980年选举的成功,鼓舞了更多的人参加“党外”阵营,尤其是“《美丽岛》事件”的辩护律师及受害人家属。在1981年11月台湾举行的“地方公职人员选举”中,“党外运动”再度活跃起来。

“党外运动”要发展,需要重建其领导中心。1980年选举后,“党外”的主要力量有三支:

以从事“党外运动”的资历及从政经验看,康宁祥明显高出其他人一等,这一时期,康宁祥成为“党外实标领导人”。

为迎接1981年底的选举,“党外”组成“党外推荐团”,作为指挥协调“党外”参选候选人的中心。“党外推荐团”以康宁祥等“立法委员”为核心,辅以尤清、周清玉等人。

“推荐团”根据对各地选情和“党外”力量的研判,确定了四条原则:

据此原则,“推荐团”公布了推荐在各地参选的名单31人,准备“侧面重点支持者”9人。这种近似政党提名的方法,保证了“党外”能集中资源,保证重点。显示了“党外”的团结,增强了“党外”的凝聚力。

竞选活动中,党外候选人提出了一个较易为选民接受的政治口号:“制衡”。

他们向选民宣示“党外”运动的目的在于制衡国民党的政治统治,“党外”人士参政也旨在增加政权结构中的制衡因素。

“党外推荐团”在声明中指出:

在党外候选人的传单上,充满了“民主要制衡,制衡靠党外”之类的口号,这也说明此时康宁祥一派的温和稳健路线在“党外运动”中居于领导地位。

这次选举,“党外”的推荐制度获得一定成功,推荐的7名县市长候选人中3人当选,15名省议员候选人有8人当选,9名台北市议员候选人8人当选。当选率在60%以.上。

从总体上讲,“党外”得票率并没有突破性进展,说明“党外”选举资源的相对稳定,无论在“党外”遭受挫折还是在其顺利发展时都变化不大。“党外”候选人在台北市的当选率最高,又说明“党外”资源主要集中在大都市内。



选举中,谢长廷、陈水扁、苏贞昌等多名“《美丽岛》事件”辩护律师获胜,加入“党外”阵营,“党外新生代”中的林正杰等也当选“公职”,他们对“党外”运动的影响呈上升趋势。

经过两次选举,“党外运动”基本恢复了“《美丽岛》事件”前的力量。

1981年选举时的集体推荐制度,统一组织助选活动,统一的政治口号及标志(绿色)实际上已具“雏形政党”的特质。

“党外运动”随后却因内讧而陷于停顿。

“党外”阵营内部的成份十分复杂,“党外”人士的背景和经历各不相同,他们所以能走到一起,主要由于对国民党统治不满的共同认知,以及在当局高压政策下的自我保护意识。他们没有统一的组织系统、政治纲领,对如何达成政治目标的途径也无共识。

“党外”阵营内派系林立、互不统属,人际关系也颇为复杂,因此,“党外运动”几乎自它诞生之日起,就有内部的摩擦与纷争。在国民党镇压造成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内部摩擦尚未公开爆发。1982年开始,“党外”出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内讧,内部裂痕就公开于民众面前,给“党外运动”造成很大的损失。

这次争论的双方是:一方是以康宁祥为代表的“党外主流派”。成员多是在选举中赢得“公职”,有一定知名度的“党外”核心人士。

他们主张“体制改革”的温和路线,希望以稳定渐进的方式,“循着议会斗争的道路,逐步实现政党政治或者说两党政治”,另一方则是以林世煜等为代表的“党外新生代”,成员多是出道不久的青年和“党外”杂志的编辑。

他们主张“改革体制”的激进路线,“以台湾住民自决为目标,建立一个对内打倒国民党,对外排拒共产党,台湾人自己当家作主的所渭‘台湾人的出头天社会’”。

在斗争方式上,他们“幻想凭藉不断升高的群众运动,甚至不惜藉街头暴力,像‘美丽岛事件’的那种方式,与国民党较量”。

由于他们是后来者,对“党外运动”现有的权力分配也心怀不满。1982年的这场争论,由“党外新生代”挑起,康宁祥一派处于被动位置,因而又被称为“批康(宁祥)运动”。

争论的导火线是1982年5月发生的一次“党外”“立法委员”经过与国民党谈判,放弃了预定的杯葛(集体抵制之意,台湾常用语)事件。由许荣淑发行、林世煜主编的“党外”杂志《深耕》就此发难,推出了“放弃杯葛,党外还有什么”的专题,指责康宁祥是向国民党妥协,“放水”、“喝国民党的圆仔汤”。



由此掀起了日后“党外”杂志长时期“批康”的序幕,也是“党外”杂志批评“党外”政治人物的议会功能的先声,“而且初露日后“党外”路线之争的端倪”。

争论开始时,康宁祥等并不为意,反而忙着扩大自己和“党外”的声誉。他们已不愿被困于台湾小天地,要“以在野政治领袖的身份从事一次外交行动”。经过筹划,“党外立法委员”康宁祥、张德铭、黄煌雄、及“监察委员”尤清4人结伙闯荡美国、日本40天,即有名的“党外四人行”。对“党外四人行”的结果,康宁祥等沾沾自喜,称它是30多年来“党外”第一次集体向国际舞台出发,“开拓了党外发展的境界和出路”。

而“党外新生代”则指责康宁祥等“与国民党有暗盘交易”。

这以后,“党外”的争论逐步升级,越来越多的“党外”杂志与“党外”人士卷入其间,“党外运动”的各个方面几乎都成了争论的命题,而主要又集中在“党外”的政治路线上,围绕着:

从“党外”发生争论的背景及争论内容看,这场争论是“党外”发展的必然产物,争论双方确有路线之争和观念对立,但也含有许多情绪化因素,“党外”的“权力之争”、“派系之争”及个人恩怨均坦露于公众面前,“党外”运动的弱点暴露无余。

思想的分裂必然导致组织分裂。1983年底的“增额立法委员选举”中,“党外”尝到了内讧的苦果。

1983年4月,“党外”开始筹划选举,决定组织“党外人士竞选后援会”,希望继续1981年选举的成功,使“党外”的竞选在组织化统一化上更上一层楼。

不料“后援会”内部在候选人产生办法上即发生分歧:

这次选举中,“党外中央后援会”虽提出了候选人名单及“共同政见”,但在其内部分裂情形下,“显然不能完全发挥组织运作的功能”。“新生代”为主体的“编联会”支持“美丽岛系统”候选人来对抗康宁祥的“主流派”。

出现了“党外”人士互相竞争的局面。“党外”不是集中力量从国民党那儿开发选举资源,而是互相争夺着相对固定的“党外”选举资源,选举结果,“党外”受挫。他们的总得票从30%减到22%。内部分裂造成分散票源,同时也让国民党获得一次压倒性胜利。

相对而言,“党外新生代”获得成功,受他们支持的“美丽岛系统”中有四人当选:方素敏(林义雄妻)、许荣淑、江鹏坚、张俊雄(后二人为“美丽岛事件”辩护律师)。而康宁祥等“主流派”则惨败,康宁祥、张德铭、黄煌雄均落选。康宁祥是较早从事“党外”运动的元老之一,是“党外”的一面旗帜,他的落选,被视为是“党外”运动的损失。

从1982年的“批康”开始,“党外运动”便在双重压迫下前进:为了同国民党作斗争,“党外”必须集中力量,团结起来,但在以什么方式同国民党斗争问题上,“党外”却又陷于分裂。

“党外”的每次重大举动,都会招致来自“党外”的疑义,甚至杯葛(集体抵制之意,台湾常用语)。“党外”运动在艰难中发展。

1984年9月,由“党外”当选人士组成的“党外公职人员公共政策研究会”(简称“公政会”)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党外运动”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松散的“党外”朝向组织化迈进了一步。“公政会”设理事七人、监事二人。



以“党外”“立法委员”费希平为理事长,“台北市议员”林正杰为秘书长,成员包括“党外”现任或曾任公职的知名人士三十多人,如江鹏坚、张俊雄、许荣淑、尤清等,“堪称台湾党外的一时之选”。

“公政会”与1983年9月成立的“编联会”并列为“党外运动”的两大组织,他们在人员组成和政治斗争方式的取向上有较大的不同,基本上代表了“党外运动”中的两派:“公政会”由较持重的当选人士组成,主温和方式,“编联会”由“新生代”组成,主激进方式。相比之下,前者的力量更大,也更为社会各方所看重。国民党一开始就宣布“公政会”为“未依法登记的团体”,要予以取缔。“司法部长”吴伯雄并称将采取“强硬措施”,进行恫吓。

12月6日,费希平以“公政会”理事长的名义,给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蒋彦士去信,申明“公政会”的目的为:

这封信中,“公政会”采取了明退实进的方式,表面上看是向国民党当局妥协,但坚持“公政会”要存在下去;“公政会”要和国民党当局“沟通”,就是表示要与国民党平起平坐。难题踢给了国民党。国民党自然不会接受。但若国民党再取强硬态度,则舆论方面必有所损失。

其时适逢“江南命案”(1984年10月15日发生于美国旧金山的一起政治谋杀事件,华裔美籍作家刘宜良(笔名“江南”)因撰写《蒋经国传》,揭露蒋家隐私,遭国民党当局雇用台湾黑社会“竹联帮”杀手刺杀身亡)及“十信案”(台湾地区最大信用合作社台北市第十信用合作社(简称十信),十信理事主席蔡辰洲控制的国泰塑胶工业公司因能源危机亏损,其指令员工加入十信后大量借款并高利转贷给该公司,最终因国塑无力偿还债务引发十信挤兑风波)接连曝光,国民党受到内外夹击,疲于应付,只能将惩治“公政会”的事暂置一边。



费希平信却在“党外运动”内部引起一场大波,激进的“新生代”认为这是向国民党屈服,大肆攻击。“编联会”还专门组织了题为“从公政会致函蒋彦士事件,看党外领导阶层问题”的讨论会,矛头直指费希平。结果,费希平只得以辞去理事长一职,退出“公政会”,来平息事态。

“公政会”改选,“监察委员”尤清当选为新理事长,谢长廷任秘书长。“公政会”在国民党的暧昧政策(既宣布为“非法”,又未采取取缔措施)下存在下去,并在若干地方设立了“公政会分会”。

从1985年至1986年9月民进党成立前,“党外运动”引人注目的大事有以下几件:

“省议员”集体辞职事件。

1985年5月,“党外省议员”在审查“省政府预算”时,提出“省政府”23人的编制远远超过有关“法律”规定的11人,应予删除。遭到否决后,14位“党外省议员”决定集体辞职,以示抗议,引起社会各方关注。辞职的“省议员”又返回原选区举行各种集会,对国民党当局进行批评,影响很大。这次辞职事件,显示了“党外”人士的集体力量。

1985年“地方选举”。

面对四年一次的“地方选举”,“公政会”与“编联会”暂释前嫌,携起手来,组成了“1985年党外选举后援会”,共同推举出42位参选人,提出了20项“共同政见”。

“党外”在这次选举中又有新的斩获,赢得了近30%的选票,在台北市更高达40%。“后援会”推荐的42人中,有26人当选、11名“党外台北市议员”候选人全数当选,是“党外”参选史上所没有的。“党外”的参选口号向公众透出了两个新的信息:“新党新气象,自决救台湾”,前者预示着“党外”组党已迫在眉睫,后者则说明浓厚的“台湾意识”。

与国民党“沟通”。

在台湾,有一批关心政治,平素站在独立的立场上,对国民党和“党外运动”均有善意批评的学者,被称为“中介学者”。

他们当中有台湾大学教授胡佛、杨国枢、李鸿禧等人。面对国民党与“党外”势如水火的尖锐对立,他们便想方设法拉拢双方进行“沟通”。1986年正逢国民党与“党外”对策方面均有变化,有意参加“沟通”。1986年5月7日,蒋经国指示国民党中央政策会:“在尊重法治的基础上,加强与各界人士的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以维社会安定。

于是便有了1986年5月10日的“沟通餐会”。由胡佛等四位“中介学者”出面作东,邀请国民党“中央政策委员会”的三位副秘书长梁肃戎、萧天潜和黄光平及“党外”的尤清、康宁祥、费希平、江鹏坚等八人参加。



沟通会上经过争论,最后达成三点协议:

并相约“沟通”将继续下去。达成的三点协议,并无实质性内容,但国民党与“党外”的“沟通”本身,具有重要意义。

“五一九绿色运动”。

“沟通”活动在台湾引起震撼。虽然国民党方面参加“沟通”是蒋经国亲自批准的,但“忠贞”的保守党员仍公开表示其不满,举行了一系列反对活动,警方还查封了康宁祥主办的《八十年代》,这显然有违“沟通”协议中“共同为政治和谐而努力”的规定,破坏“沟通”气氛。在“党外”方面,激进派对参加“沟通”的人士更是口诛笔伐。

5月19日,“党外”激进新生代组织了一次街头示威抗议活动“五一九绿色运动”。

200多名“党外”人士身披绿色彩带集结在台北龙山寺,原计划游行到“总统府”请愿,但大量警察将“党外”人士围住,对峙达12小时始散。“党外”激进派组织这次活动,虽主旨是要求取消戒严,是针对国民党的,但也有其隐蔽的目的一破坏“沟通”气氛,坚持“党外”同国民党坚决斗争的强硬路线。

“沟通”之举,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当局与“党外”间压制与反压制的关系,1986年6月,当局以“诽谤罪”判处“党外”杂志《蓬莱岛》发行人黄天福、社长陈水扁等三人服刑8个月。9月,“台北地方法院”又以“诽谤罪”判处“台北市议员”林正杰一年半徒刑,“党外”借机进行了大规模的街头抗议活动。9月3日,法庭宣判结束后,林正杰手捧一只绑着黑带的钟(“送终”的谐音),在康宁祥等“党外”人士陪同下,游行示威,前往“总统府”,沿途有大批群众加入。

到达“总统府”后,林正杰将钟重重地摔在“总统府”前面。之后接连有十几天林正杰举行“向市民告别会”,他手持玫瑰出现在成千上万的听众面前,发表攻击当局的演讲,每次都举行街头游行。如此大规模的街头抗议活动,是台湾“实施戒严以来最大规模的一连串群众示威游行”。



总之,随着台湾社会的发展,“党外运动”到80年代中期已相当活跃,到达了又一个高潮期。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华子30分森林狼送国王5连败 威少第205次三双小萨34+11

华子30分森林狼送国王5连败 威少第205次三双小萨34+11

醉卧浮生
2025-11-15 11:43:25
日本毫不悔改,扬言给中方10天时间,期限前“处理”薛剑总领事

日本毫不悔改,扬言给中方10天时间,期限前“处理”薛剑总领事

云上乌托邦
2025-11-15 15:03:30
1967年,北京革委会的主任,与四位副主任,分别都是谁?

1967年,北京革委会的主任,与四位副主任,分别都是谁?

舆图看世界
2025-11-15 15:40:02
又被一位奶奶惊艳到,虽然58看起来像73,大方的气质让人忘记年龄

又被一位奶奶惊艳到,虽然58看起来像73,大方的气质让人忘记年龄

白宸侃片
2025-11-14 13:35:49
又一起,吃他汀药丧命!转告父母:服用他汀药物时,这4点要注意

又一起,吃他汀药丧命!转告父母:服用他汀药物时,这4点要注意

刘哥谈体育
2025-11-15 15:44:14
勇士队库里砍49分,与勒布朗·詹姆斯和迈克尔·乔丹并肩

勇士队库里砍49分,与勒布朗·詹姆斯和迈克尔·乔丹并肩

好火子
2025-11-15 15:29:10
泰国王室“门面”实锤!苏提达藏青礼服装亮相,颜值才华双在线

泰国王室“门面”实锤!苏提达藏青礼服装亮相,颜值才华双在线

述家娱记
2025-11-15 07:05:57
城管砸烂“老兵烧烤”,叫嚣让他随便告,凌晨领导急电:闯大祸了

城管砸烂“老兵烧烤”,叫嚣让他随便告,凌晨领导急电:闯大祸了

悬案解密档案
2025-10-22 09:48:53
专家:未来数十年,中国中纬度地区将更容易看到极光

专家:未来数十年,中国中纬度地区将更容易看到极光

新京报
2025-11-14 15:26:46
一个人最强大的靠山,不是金钱,不是婚姻,不是子女,而是……

一个人最强大的靠山,不是金钱,不是婚姻,不是子女,而是……

诗词中国
2025-11-12 20:17:50
荒野求生大局已定,2人名利双收,2人显露冠军相,只有她被骂惨

荒野求生大局已定,2人名利双收,2人显露冠军相,只有她被骂惨

以茶带书
2025-11-14 21:03:27
为什么经济越来越强大,普通老百姓却一年存个三五万都很难?

为什么经济越来越强大,普通老百姓却一年存个三五万都很难?

诗词中国
2025-11-14 20:51:10
亚朵单向膜成“偷窥镜”,室外看室内一清二楚!网友:不敢住了

亚朵单向膜成“偷窥镜”,室外看室内一清二楚!网友:不敢住了

财叔
2025-11-14 17:07:21
驻日大使馆直接用“倭寇”二字,意思已很明确了!

驻日大使馆直接用“倭寇”二字,意思已很明确了!

见闻致
2025-11-14 19:15:45
还有后招?上海绿捷8人刚被捕,更让人寒心的事发生,别高兴太早

还有后招?上海绿捷8人刚被捕,更让人寒心的事发生,别高兴太早

以茶带书
2025-11-14 19:07:06
活塞崛起!勇船啃老!威少创纪录!杨瀚森踏出G联赛的第一步!

活塞崛起!勇船啃老!威少创纪录!杨瀚森踏出G联赛的第一步!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5-11-15 16:03:07
全运会金牌榜更新:山东32金领先,广东26金,浙江超越江苏

全运会金牌榜更新:山东32金领先,广东26金,浙江超越江苏

史虇的生活科普
2025-11-15 11:24:56
库里把话挑明,文班谈格林摊牌!格林有两点真该批,勇士存在隐患

库里把话挑明,文班谈格林摊牌!格林有两点真该批,勇士存在隐患

鱼崖大话篮球
2025-11-15 16:11:05
在安禄山被杀的前夜,召小妾段氏服侍,段氏提醒:陛下可要小心了

在安禄山被杀的前夜,召小妾段氏服侍,段氏提醒:陛下可要小心了

墨兰史书
2025-11-11 04:35:02
网曝关晓彤怀孕,鹿晗关晓彤将官宣结婚,关晓彤近照疑似小腹隆起

网曝关晓彤怀孕,鹿晗关晓彤将官宣结婚,关晓彤近照疑似小腹隆起

瞎说娱乐
2025-11-15 14:51:01
2025-11-15 16:56:49
历来纵横
历来纵横
这里有最真实的战争,最真实的历史.
1644文章数 21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山西"狗咬人被摔死"案狗主家10人进院 喊"弄死你全家"

头条要闻

山西"狗咬人被摔死"案狗主家10人进院 喊"弄死你全家"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娱乐要闻

争议!评委张艺谋被质疑保送易烊千玺

财经要闻

小米之“惑”

科技要闻

撕掉流量外衣,小米还剩什么?

汽车要闻

限时10.59万起 新款星海S9将11月19日上市

态度原创

数码
旅游
本地
时尚
公开课

数码要闻

曝疑似小米Watch S5将支持UWB技术 采用表冠设计

旅游要闻

跟“风”游,大理冬季热度不减

本地新闻

沈阳都市圈“冷资源”点燃“热联动” “组团”北上“圈粉”哈尔滨

冬天的“销冠”,已被羽绒服预定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