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新华日报)
□ 刘拯华 盛辰文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是一部以思想建设凝聚共识、引领实践的历史。回顾历史,思想建设始终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之策。重视和加强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是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关键环节,对筑牢党在基层执政根基、永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知行合一思想,深刻揭示了思想与行动、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为解决知行脱节、加强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进入新时代,树立鲜明的知行合一导向,提升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实效性,对于新时代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以“真知”夯实理论根基,
推动基层党组织学习走深走实
通过不断夯实“真知”的根基,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助力党员更好地学深悟透,进而将其转化为指导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要想达到“真知”境界,关键在于解决“学什么”和“如何学”的核心问题。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需引导党员原原本本读原著、认认真真悟原理,从经典原著中探寻理论的源头活水,从时代政策中把握实践指向。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需做到学思结合,提升学习实效。在研读经典原著和政策文件时,要积极思考如何将其与本地实际工作相结合,深入思考理论背后的逻辑关系、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避免“大水漫灌”和空洞说教。在追求“真知”的实践策略上,基层党组织应依据党员群体的不同特征,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实现“量体裁衣”。通过建立理论和实践双导师制,邀请理论专家与实践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协同指导,既从理论高度为党员答疑解惑,又以鲜活的实践案例为党员提供示范,帮助党员在理论与实践的反复碰撞中真正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自身的知识体系。
以“真信”凝聚理想信念,
引领基层党组织理想信念愈坚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是思想建设的灵魂所在。所谓“真信”,要求党员干部将坚定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和价值追求。基层党组织可依托本地红色资源,打造可体验、可感知的教育阵地。通过开展系统、深入且生动鲜活的教育方式,引导党员干部在学思践悟中深刻领悟理想信念的内涵与真谛。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将理想信念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践行信仰,是“真信”的必然要求和生动体现。党员干部应立足职责、攻坚克难、服务为民,将理想信念学习成果与岗位履职成效挂钩,把对党忠诚、为民服务的信仰追求落实到行动上;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将理想信念转化为持之以恒的内在精神动力,使信仰在实践中经受检验、不断升华。
以“真行”锤炼党性修养,
实现基层党组织实践知行贯通
党性修养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所谓“真行”,就是将党性要求切实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真抓实干践行初心使命。基层党组织应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积极引导党员在日常行为中自觉践行党性要求,增强纪律意识和担当精神,鼓励其在回应群众需求中主动作为、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使党性修养在实干中不断升华。切实将思想教育与服务发展大局、密切联系群众有机结合起来,搭建实践平台,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推动“真行”落地见效。通过结合中心工作设立党员突击队等特色组织形式,激励党员时刻亮身份、作表率,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践行初心使命。通过生动的实践,党员干部能够不断深化对共产党人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用互进。
以“真知”筑牢根基、以“真信”砥砺初心、以“真行”锤炼品格,能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实效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最终形成“全员学习、全员践行、全员提高”的氛围,使党的创新理论真正成为推动基层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