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便是机会均等的一群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分化出“阶层”。
比如,在一个班级里,总会慢慢分化出“学霸”、“学渣”和“中等生”。
放宽视野,在既定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人是贫穷还是富足,一个族群是落后还是先进,一个国家是失败还是成功,好像冥冥之中已经注定。
有的人即便是出身贫困,也能慢慢出人头地;有的族群即便占尽天时地利,也长期处于贫困动荡之中;有的地区资源丰富,老百姓却长期缺吃少穿;有的国家哪怕地处海上孤岛,也能苦尽甘来繁荣富强。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最近读美国著名学者索维尔的《财富、贫穷与政治》这本书,感触颇多,感觉无论是个人、族群还是国家,好像都各有“天命”。这种宿命感其实具有积极意义,如果找到那些导致“永世不得翻身”的致命因素,不就有机会“逆天改命”了吗?
索维尔在这本书中倒是提供了国家、族群以及个人逆天改命的思路。
关于是什么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成败,有地理决定论,有文化决定论,有制度决定论。索维尔不认同任何一种“决定论”。
索维尔有一个基本观点:在一个既定环境中,财富和繁荣首先要看“生产”而不是“分配”,“生产”决定了蛋糕有多大,而分配只是决定蛋糕怎么切。那些专注于生产创造的人,更容易变得富有。那些致力于社会变革、重新分配蛋糕的人,即便个人获得了成就,也不能普惠大众,甚至会在成全自己的同时带来社会灾难。因为他们没有将蛋糕做大,甚至还缩小了蛋糕。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索维尔发现美国不同族裔的移民,发展状况大不相同。比如华人初到美国时,是边缘群体,一穷二白,受尽压榨,九死一生,但他们以及他们的后代坚持打拼、积累财富,几代人之后,华裔大多成为了中产。犹太人当初逃离欧洲时,也是一贫如洗,但很快就成了美国最富裕的族群。那些更专注于生产创造,重视储蓄积累和教育的族裔,在美国都发展得较好。
相反,有一些族裔则显得不思进取,自己不事生产,宁愿吃福利救济,不喜欢身体力行,还把自己的不幸归因于他人的剥削,他们热衷于控诉、抱怨和抗议,喜欢搞族群对立,强调自己的独特性,这些群体往往长期处于低收入阶层。
放眼全球,那些长期处于动荡和贫穷之中的国家和族群,也热衷于把自身的落后归因于他国、他族的压迫,或沉湎于历史恩怨,一次次上演对抗、屠杀、战争,最终陷入恶性循环,致使整个地区永远看不到希望。比如,在非洲和中东一些地区,总是在仇恨中打打杀杀,无法自拔。
这种打打杀杀恶性循环的背后,往往有一些政客的操控。
那些政客总是热衷于宣传:落后不是我们的错;落后是因为我们被打压、剥削;我们虽然落后,但我们并不比别人差甚至很优秀。
这些说辞特别动听,它轻易把自己当下不幸的原因甩给了他人,并掩盖了自身的无能。
所以,落后群体很容易被鼓动仇视先进群体,也很乐意主张更多的政策照顾和福利。
然而,无论是把富人的财富重新分配,还是用先进群体创造的财富给落后群体提供更高的福利,都不能让穷人群体变富。
那些政客热衷于这么做不过是为了获得选票和权力,他们并不真正关心穷人,相反多数人处于贫困反而有利于巩固他们的统治。这就是一些国家长期落后的原因。
族群的情况也类似。如果总是沉湎于过去,将自己当下的不幸归结为他人曾经的侵略、奴役、打压,那就会陷入到无休止的对抗之中,而难以投入到学习、生产、创造之中,难以让族群国家走上正轨。
一个国家只有认识到自己落后并积极向先进国家学习,努力提高生产率,才有可能走出落后。日本、英国、瑞士曾经都很落后,都通过这一路径跻身发达国家之列。
落后贫困群体要想“逆天改命”,就要及时告别过去,尽量远离现有的环境,努力靠近先进群体(地区)、富裕群体(地区)。
成功的国家,都是高生产率国家;那些合法成功者,都是“高生产率”群体。落后者应该学习他们的长处而不是仇视他们的财富,学习知识技能,专注于生产和创造,通过服务他人创造价值,尽可能让后代接受优质教育。
如果你生活在贫民区,那首先要走出贫民区,如果你生活在穷乡僻壤,首先要走出穷乡僻壤,离开贫穷落后的“土壤”是摆脱贫穷落后的第一步。当然,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逆天改命,本来就难。有了靠谱的思路,或许就不难了。
说到这里,想到很多年前我离开家乡时,如何说服彷徨的自己:即便是乞丐,也是在人多的地方容易讨到饭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