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你的微信好友上千,但有效社交最多150个(鸟也一样)

0
分享至


最近微信改版,容易找不到尹哥的文章,大家记得把尹哥设为星标⭐️ 哦~

当你刷着微信,手指划过数百个好友时,是否想过一个问题:这些朋友当中,究竟有多少只是点赞之交,又有多少才是能够深夜倾诉、风雨同舟的知己?

这个问题,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教授早就给了我们一个惊人的答案——人类能够同时维持的稳定社会关系是有上限的,这一上限大概是150人。这就是著名的“邓巴数字”(Dunbar’s number)。

它不仅告诉我们人类社交能力的边界,还进一步揭示了人际关系内部的层次结构,将每个人的社交圈大致分为4层:

● 最亲密的一圈仅有约5人,彼此无话不谈,随叫随到;

● 亲密圈则会有约15人,相互之间经常联系、一起参加活动;

● 熟人圈一般会有约50人,彼此关系不错,偶尔会见面;

● 最外侧的一圈则是仅有泛泛之交,总数通常不超过150人。


△ 邓巴数字模式示意图(来源:GoodTherapy)

这一分层规律并非心理学上的主观划分,而是从大量人类社会行为数据中统计得出的结论。

它甚至渗透进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公司分部的规模,到军队连队的人数,再到大学院系的人员设置,都似乎绕不开这个“150定律”。

然而,问题也由此产生:这种分层的社交规律,真的是人类独有的吗?

01

朋友圈是人类的专利吗?

事实上,邓巴数字是邓巴教授在研究灵长类动物时提出的。他发现,灵长类动物的大脑大小与其平均社会群体规模之间存在关联。基于此,他根据人类平均大脑的大小进行推算,得出了这一数字。

而在自然界中,具有高度社会性的动物并不少见

大象会组成以雌性长者为核心的家族群体,成员之间彼此协作、共育幼崽,甚至在族群成员去世后表现出“悼念”行为;黑猩猩拥有复杂的联盟与竞争体系,个体之间会通过拥抱、理毛或分享食物来维系关系;而鲸豚类动物则在广阔的海洋中形成稳定的“同伴群”,个体之间以独特的声波交流彼此身份与情绪。



△ 自然界的“朋友圈”:相互握鼻子进行问候的大象,相互梳毛的黑猩猩(来源:Wikipedia)

科学家们由此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这些动物的社会结构,会不会也遵循某种潜在的、类似“邓巴数字”的规则?

一些研究已经给出了线索。例如,紫翅椋鸟(Sturnus vulgaris)常常汇聚成成千上万只组成的大群,在傍晚的天边盘旋,展现出高度协调的“鸟浪”奇观。群体时常出现瞬间变换飞行方向的情况,但却极少发生碰撞。

科学家分析发现,紫翅椋鸟并不会同时观察整个群体,而是只关注自己身边最近的7个邻居,再根据邻居的动作调整飞行姿态。

这种简单的“邻里关注规则”,让数千只鸟能够形成壮观而流畅的“鸟浪”。


△ 紫翅椋鸟,以及成千上万只个体聚在一起时,化身为波澜壮阔“空中舞团”的场景(图片/视频来源:Wikipedia)

类似的规律也出现在非洲草原的东非狒狒(Papio anubis)身上。

狒狒的群体行动看似杂乱无章,但研究显示,每只狒狒在决定行进路线时,也主要参考几个固定同伴的位置。只要核心成员方向一致,整个群体便能在无声的默契中保持凝聚。


△ 狒狒群体,别看场面热闹,其实它们的移动也遵循“身边伙伴指路”的规则(来源:Wikipedia)

这些现象都暗示:动物们在群体内部,可能并不是对所有成员“一视同仁”,而是存在某种优先级和社交层次。

可问题是,这种现象只是群体行为的结果,还是源于更深层次的社交结构?它们是否真的像人类一样,也有属于自己的“朋友圈分层”?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所在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代平研究团队选择了一种常见且具高度社会性的鸟类——斑胸草雀(Taeniopygia castanotis),作为研究对象。

02

大数据揭示鸟类的朋友圈

斑胸草雀是一种产自澳大利亚的小型鸟类,它们天性群居,不仅在繁殖期形成配偶对,还会在非繁殖期结成稳定的社交群体。雄鸟以歌声求偶,雌雄之间的配偶关系往往能持续多个繁殖季节。

由于其社会行为稳定、易于观察,斑胸草雀长期被视为研究鸟类社交与认知的理想模型。

我们在四个大型观测鸟舍中各放入约 80 只斑胸草雀,然后给每只小鸟背上一个轻巧的“二维码小背包”,重量仅约1克。我们还在每个鸟舍安装了8个高分辨率摄像头,这些摄像头每两秒自动拍摄一次,能够读取二维码背包的信息。

经过36天不间断追踪,四个群体共采集到超过1.88亿条位置数据,构建出了目前已知最庞大的鸟类社交行为数据库之一。


△ 背上轻巧的“二维码小背包”的斑胸草雀,研究人员由此能实时追踪它的行动轨迹(来源:参考文献1)


△ 监控系统通过二维码小背包,对斑胸草雀进行个体识别和定位(来源:参考文献1)

如果打个比方,这项实验就像给每只小鸟都开通了微信运动和定位共享功能。它们每天在鸟舍中飞来飞去,数据系统便能自动识别谁和谁常常待在一起、谁又倾向独处。借助计算机的社会网络分析算法,我们得以绘制出每只小鸟的关系网络——哪些个体交往最频繁、哪些仅偶尔互动、哪些始终保持距离,一目了然。

当这些数据被整理出来时,结果令我们十分惊讶:斑胸草雀的社交模式,居然和人类的朋友圈惊人地相似!

03

鸟类的三层朋友圈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斑胸草雀的社交关系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圈层:

第一层:1–2只最亲密的伙伴。

这相当于它们的“挚友”或“伴侣”。无论是觅食、停栖,还是梳理羽毛,它们几乎都形影不离。在实验中,这一层往往由配偶或关系最紧密的同伴组成,有时甚至连休息姿势都保持同步。

第二层:6–7只亲密伙伴。

这些是它们最常互动的小团体成员。它们会频繁地聚集在一起觅食或休息,彼此之间保持较高的接触频率。相比核心伙伴,这一层的关系略显松散,但依然稳定。它们更像人类生活中“经常一起吃饭、聊天”的朋友——不一定无话不谈,却始终在日常生活中相互陪伴。

第三层:约22–24只普通伙伴。

它们并不总在一起活动,但仍保持一定的熟悉度。它们会偶尔出现在同一根栖木上,或者在群体觅食时结伴。这层关系类似我们朋友圈中偶尔点个赞、偶遇时能打招呼的熟人。


△ 斑胸草雀“朋友圈”示意图(来源:作者自制)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分层结构在不同个体、不同性别之间都非常一致:雄鸟与雌鸟的圈层数量几乎相同,只是互动对象略有差别——雄鸟更常与异性社交,而雌鸟则拥有更多同性亲密伙伴。而且这种分层并不是一时的巧合,而是连续多天都保持稳定

我们还通过计算不同天之间的社交相似度,发现斑胸草雀每天与谁走得近、与谁保持距离,几乎都不会变。这种长期稳定的模式说明,斑胸草雀并不是随机结伴,而是在主动维护特定的关系。

当研究者进一步分析斑胸草雀各层社交圈的人数比例时,发现了一个熟悉的数学规律:每向外一层,关系数量大约是内层的3.7倍。

这个比例几乎与人类“5–15–50”社交圈中的“约3倍扩展”保持一致,也与灵长类动物、鲸豚甚至大象的社交比例高度接近。

04

多层次的鸟群社会

但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当我们把目光从个体放大到整个群体时,会发现这种社交分层并不仅仅存在于单只鸟的个体社交活动中。斑胸草雀的社会结构还揭示了一种更宏观的规律:多层次社会

所谓的多层次社会,是指个体之间先形成小规模的集群,再由这些小集群拼接成更大的群体,层层嵌套、结构清晰,就像洋葱的同心层,或者俄罗斯套娃一样。

这一现象在动物界其实并不少见。比如,狒狒会先组成几个小家庭,再聚合成更大的族群;海豚群体里也能看到类似的“结盟—联盟”模式。或许,这种分形式的组织模式,是复杂社会的一种普遍解决方案。


△ 动物多水平社会结构示例(来源:参考文献2)

回到本研究,在每个鸟舍中,我们都发现了至少三个清晰的层级:

最小单位是每只鸟本身,相当于朋友圈的中心;第二层级是由3–4只草雀组成的稳定小团体,成员之间几乎天天结伴活动;第三层级则由这些小团体进一步聚合而成,平均规模约为8–9只个体。

更令人惊讶的是,不论是从个体到小团体,还是从小团体到更大的群体,这些层级之间的数量比例大约都保持3倍左右。这一结构依然与人类、灵长类的社会层级比例惊人相似。


△ 斑胸草雀社会关系网络示例,其中蓝色方形的点代表雄性个体,而红色圆形的点代表雌性个体,个体间的连接越粗代表两者之间的社会关系越强(来源:参考文献1)

05

谁决定了朋友?空间还是选择?

在了解了斑胸草雀复杂的社交层级之后,一个新的问题浮现出来:这些关系到底是主动结交出来的,还是只是因为住得近形成的?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两个有趣的虚拟实验(即只进行数据计算)——科学家称它们为零模型(Null models)

在第一个零模型中,只保留空间信息,不保留关系信息。我们让每只鸟仍然待在同样的地方,但随机打乱它们的身份。也就是说,计算机系统只知道“这里有一只鸟”,但是去掉了“我想跟谁在一起“的社交偏好。这是为了检验:如果只是挨得近,也会看起来像朋友吗?

结果显示,此时虽然还能看到群体外层的大致框架(因为空间接近仍让个体更容易碰面),但最核心的朋友圈几乎消失。换句话说,外层结构代表了普通朋友,它在实验中还能保留,说明普通朋友更多是由空间关系决定的。

比如一起在同一个栖息地觅食,低头不见抬头见,自然而然就混熟了。而内层结构代表了核心朋友,内层结构的消失说明核心朋友圈并不由位置决定,而是鸟儿们自己选的。

在第二个零模型中,我们更进一步,不仅打乱身份,还彻底打乱“谁和谁同场出现”的时间与空间信息。这个模型模拟的是一个完全随机的世界。其结果是层级结构彻底崩溃,整个社交网络变成了一锅粥。

这两个实验共同说明了:空间决定了谁容易相遇,但友情来自选择。普通伙伴的关系或许源自常见面,但真正的亲密伙伴,是草雀们用时间与偏好选出来的。正是这层主动维系的社交选择,构筑了它们稳定的核心圈与分层社会。


△ 零模型1用于模拟没有社会偏好的情况,而零模型2用于模拟没有空间选择的情况;左图为社交关系的分层情况,右图为多层次社会的分层情况(来源:参考文献1)

06

跨物种的相似性:进化的巧合?

此次关于斑胸草雀的发现令人深思:为什么鸟类的大脑只有几克重,却能维持如此复杂的社交网络?它们如何分辨几十只伙伴的身份?又如何记住每一层关系的亲疏远近?

按照传统观念,社交复杂性常被视为大脑容量的体现——在灵长类、鲸类,甚至大象等动物身上,我们都发现了类似的社交分层,传统上认为这是因为它们有发达的大脑,因而能处理复杂的社交信息。

但斑胸草雀的研究却说明复杂的社会关系不是某一个物种的特权,而是进化过程中多次独立产生的解决方案。

换句话说,无论是人还是鸟,当面临“如何在群体中找到合作与信任”这个难题时,自然都会选择类似的结构。

研究人员猜测,这或许是因为不同物种在社交中都受到相似的限制:认知容量、时间精力等因素的限制,以及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迫使个体在关系的维持和投入上做出取舍,于是形成层层嵌套、由亲疏递进构成的社会网络。

从这个角度看,跨物种的社交分层不仅是巧合,更可能是进化的“趋同设计”——换句话说,社交,不是人类独有的游戏,而是生命在进化长河中早已反复演练过的生存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成果的背后,是现代科技的巨大进步。过去,研究动物社交往往依赖人工观察,费时费力,而且难以捕捉细节。而现在,随着自动化监测和大数据分析的应用,科学家们能够从亿级别的数据中挖掘出隐藏的社交规律。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的加入,我们或许能进一步揭开动物社会的更多秘密:从群体决策,到迁徙路线,再到合作与冲突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Zhang et al. Social and spatial drivers of the multitiered structure of zebra finch social networks. Proc. R. Soc. B. 2025.

[2] Grueter CC et al. Multilevel Organisation of Animal Sociality. Trends Ecol Evol. 2020 Sep;35(9):834-847.

本文出品自“科学大院”公众号(kexuedayuan)。

作者简介:张轶宣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科学大院是中国科学院官方科普微平台,致力于最新科研成果的深度解读、社会热点事件的科学发声

主办机构: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

运行机构: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中国科普博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越南政坛惊天变动:阮维玉空降河内,裴氏明怀突遭调动!

越南政坛惊天变动:阮维玉空降河内,裴氏明怀突遭调动!

丹徒生
2025-11-06 05:48:09
深圳37家印度人空壳公司被端,网友:那些印度“寄生者”开始慌了

深圳37家印度人空壳公司被端,网友:那些印度“寄生者”开始慌了

丫头舫
2025-11-06 23:15:12
重庆行政区划大调整,川渝高竹新区迎新契机

重庆行政区划大调整,川渝高竹新区迎新契机

奇葩游戏酱
2025-11-08 10:08:38
震惊!阿森纳目标竟与主帅当场失控大打出手!

震惊!阿森纳目标竟与主帅当场失控大打出手!

澜归序
2025-11-07 13:57:06
陕西新郎跳河原因基本理清:婚礼前3天就开始吵,不止是钱的问题

陕西新郎跳河原因基本理清:婚礼前3天就开始吵,不止是钱的问题

热风追逐者
2025-10-19 21:18:09
天津电视台各频道美女主持人盛装惊艳出场,美丽又知性

天津电视台各频道美女主持人盛装惊艳出场,美丽又知性

动物奇奇怪怪
2025-11-08 06:38:16
只要躺着这样抬臀80次,坚持练上30天,臀变翘,两侧凹陷变饱满

只要躺着这样抬臀80次,坚持练上30天,臀变翘,两侧凹陷变饱满

瑜伽解剖学
2025-11-05 12:26:09
对重大环境违法行为长期视而不见?上海一环境局被控告“包庇”

对重大环境违法行为长期视而不见?上海一环境局被控告“包庇”

法治边角料
2025-11-07 14:04:45
意外!前国脚赵鹏公开点评蒋圣龙和朱辰杰,直言他俩踢亚冠太吃力

意外!前国脚赵鹏公开点评蒋圣龙和朱辰杰,直言他俩踢亚冠太吃力

懂个球
2025-11-07 14:51:55
北区要“升舱”!你的房子可能要更值钱了!

北区要“升舱”!你的房子可能要更值钱了!

芭比衣橱
2025-11-08 01:09:23
巨亏百亿!日产出售总部大楼,中国企业拿下

巨亏百亿!日产出售总部大楼,中国企业拿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7 19:39:05
李政道与杨振宁获诺奖,两人夫人现身,秦惠䇹向丈夫抛媚眼好可爱

李政道与杨振宁获诺奖,两人夫人现身,秦惠䇹向丈夫抛媚眼好可爱

温读史
2025-11-07 20:35:10
加州选民强势回应:50号提案高票通过

加州选民强势回应:50号提案高票通过

美国华人杂谈
2025-11-07 08:22:47
恭喜!23岁落选港姐正式签约TVB,前艺人爸爸分享喜悦

恭喜!23岁落选港姐正式签约TVB,前艺人爸爸分享喜悦

日落于西
2025-11-07 17:02:50
官宣!欧洲豪门主帅下课,曼联两名冠军主帅,有望下轮欧冠碰面

官宣!欧洲豪门主帅下课,曼联两名冠军主帅,有望下轮欧冠碰面

嗨皮看球
2025-11-07 18:33:30
上海律师带小三孕检新后续:空姐是10年白月光,婆婆态度让人寒心

上海律师带小三孕检新后续:空姐是10年白月光,婆婆态度让人寒心

壹月情感
2025-11-04 22:50:11
台湾回归还有一种新方案,国民党若同意,解放军或无需动武

台湾回归还有一种新方案,国民党若同意,解放军或无需动武

瞻史
2025-10-31 02:20:52
王阳明悟道:人这一生,所谓的开悟,不过是想通了3件事

王阳明悟道:人这一生,所谓的开悟,不过是想通了3件事

金沛的国学笔记
2025-11-04 15:30:00
我代表公司和同学签1.2亿大单,同学说他被裁员,我:合同不签了

我代表公司和同学签1.2亿大单,同学说他被裁员,我:合同不签了

秋风专栏
2025-11-04 16:22:01
停止焦虑,存款达到这个金额,就已经超过50%的人了

停止焦虑,存款达到这个金额,就已经超过50%的人了

小蜜情感说
2025-11-08 03:45:12
2025-11-08 10:52:49
尹烨 incentive-icons
尹烨
有料、有趣的基因科普栏目
2304文章数 5976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头条要闻

媒体:福建舰入列 中国航母实力世界第二位置毫无争议

头条要闻

媒体:福建舰入列 中国航母实力世界第二位置毫无争议

体育要闻

邵佳一准备好了,但中国足球准备好了吗?

娱乐要闻

梁婷为辛芷蕾发声:没什么可质疑的

财经要闻

小马、文远回港上市 但自动驾驶还没赢家

科技要闻

美股“AI八巨头”单周市值损失8000亿美元

汽车要闻

美式豪华就是舒适省心 林肯航海家场地试驾

态度原创

教育
时尚
健康
手机
本地

教育要闻

一罐麦片,两条人命,双一流大学研究生伏法,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这条围巾”才是今年的顶流单品,时髦的女人都有它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手机要闻

iPhone 18被曝全系升级24MP前置镜头,折叠屏或首发24MP屏下方案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