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野人小孩”的悲剧

0
分享至


10月16日,在四川石棉高速服务区,不少人目击了让他们触目惊心的一幕:一个赤身裸体、满身污秽的男孩,四肢着地爬行着,不时无意识地吐着舌头。

这么冷的天气,怎么会有这样一个“野人小孩”赤裸着到处爬,他父母呢?就在旁边坐着,他们穿戴整齐,有时那位父亲还会丢出一个球,而那孩子就飞快地手脚并用爬过去,用嘴叼回来给他。

连陌生人看到这孩子的处境,都会同情、痛心乃至落泪,为什么他的父母会这样对待自己孩子?

在引发舆情后,更多事实终于一点点浮出水面:这一家来自云南大理南涧县无量山镇某村,他们经济条件一点也不差,甚至经常开着房车外出旅游,父母也没有精神病,但他们坚称自家三岁的孩子不穿衣服是“自然教养”的方式,是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这与别人无关,任何人都无权干涉。

孩子的父亲在读书时曾经品学兼优,大学毕业离家几年回来,到大理苍山“灵修”,然后据说就“不正常了”;孩子他妈更是研究生学历,一家人的生活所需基本都由女方父母支付。他们的生活方式主张“回归自然”,不但从小不让孩子与村里人接触,甚至也不允许爷爷奶奶接近孩子。

据知情的村民说,这一家父母常年不给孩子穿衣服,甚至冬天也不例外,在面对质疑时,其父 总是以"孩子患有湿疹,穿衣会影响皮肤"为由搪塞过去。到现在,这孩子已不习惯穿衣,即便给他披上也会脱掉。

至于食物,“孩子父母吃素,小孩子也吃素”,村民还曾发现小孩与狗同吃同住。有村民见孩子挨饿受冻,实在不忍心,送饭过去,但其父非常抵触,只同意把饭放在地上,让孩子爬过去吃。

当地警方、妇联、村干部都曾多次上门劝说,但无论怎么费口舌,孩子父亲来回就一句:“这是我们的自由。”


不必说,这对父母的做法引发了巨大争议,不管他们如何以“自家教养方式自辩,很少人能接受这样违背常情的做法。

有人就争辩说,这对父母分明就是在虐待孩子,他们用以辩解的理由根本不能成立,因为他们自己就没照做:

既然他们说推崇这种方式,那为什么自己不去亲身实践呢? 为什么他们自己穿着长衣长裤坐在椅子上,却让孩子在冰冷的地上光着身子爬? 为什么他们不把自己的饭碗放在地上吃? 为什么他们不用嘴叼着球递给对方? 他们的行动,分明暴露了内心对这种方式的排斥。这种双标,难道不恰恰说明他们自己也知道,这根本不是在教育,而是在折磨孩子吗?

据当地有关机构的调查,这家人除了平日不让孩子穿衣服之外,“未发现存在打孩子、虐待孩子的情况”。然而,一般人都不用调查,仅据常识就自然会疑问:一个人被当作狗一样对待,这难道不是虐待?

在谈到此事时,人们普遍联想到的是“野人”和“狼孩”,也就是说,孩子父母所说的“自然”,在公众眼里恰恰是与“文明”相对立的“野蛮”,是一个人沦落到悲惨的非人境地。

汉语里骂人“不是人”,最严重的还不是“魔鬼”,而是“禽兽”。这是因为,中国社会对“人”的理解不是面对神灵而言的,而是以动物为对立面:“人”是受人文熏陶的社会性动物,是脱离了动物性的高贵存在。

人类学者海力波在《道出真我》一书中指出,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人性并非如西方意识形态认为的那样是某种天赋之物,人人天生拥有、永远保持、不可剥夺。相反,人是做出来的。”——中国人常说的“做人”,就是强调“人”是必须通过仪式和文化规范来不断践行的,否则就不是“人”了。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认为这对父母是在虐待孩子:他们以“自然教育”为由,完全放弃自己身为父母的教养之责,甚至比遗弃更糟,因为他们所理解的“自然”并不是什么都不做,恰恰是他们有意识地将孩子“野化”成那样。这个孩子原本应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学会“人该怎么活”,却被父母系统性地剥夺了这一权利。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善意的推想,那倒未必是有意虐待,倒不如说是他们想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乌托邦,而孩子就成了他们的实验品。

任何理念,哪怕原本是好的,推向极端都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很多人诧异,这对父母都接受过高等教育,甚至品学兼优,为何会如此行事,但实际上,有时反倒是这样的人,更容易将自己信奉的抽象信念视为世界的全部,并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在人间实现那个乌托邦。

不知道他们都经历了什么,但像这样“灵修”的人,通常与其说是“热爱自然”,倒不如说是“逃避现实”。也就是说,他们很可能是厌恶了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并出于对现实社会的否弃,想让孩子过一种完全与文明社会绝缘的生活。

然而,对这个孩子来说,这相当于在自己完全没有选择权的情况下,成了父母理念的试验品,不由分说就被安排了人生。一个人当然有权自己选择怎样度过自己的人生,但那应该是18岁成年之后的自主选择,而不是被父母剥夺其它选择。

这对父母一再选择“这是我们的自由”,强调他人无权干涉,但这到底是什么意义上的“自由”?在孩子无力反抗、外力又被竭力阻绝的情况下,他们那种“自由”实质上是对孩子的任意的、绝对的支配,而这恰恰是专制家长的可靠特征。

不管我们怎么看待这个世界,孩子不是我们,他们有权自主去生活,因为那本来就是他们自己的人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深度探讨对尼布楚条约是否应当全面履行的历史现实与未来价值意义

深度探讨对尼布楚条约是否应当全面履行的历史现实与未来价值意义

小影的娱乐
2025-11-03 13:47:53
县城险象环生,你千万不要被表面的平静给蒙蔽了。

县城险象环生,你千万不要被表面的平静给蒙蔽了。

流苏晚晴
2025-10-31 20:55:43
62岁李连杰豪宅游泳,脱光上衣自证清白,大腹便便并无刀疤

62岁李连杰豪宅游泳,脱光上衣自证清白,大腹便便并无刀疤

心静物娱
2025-11-02 10:22:09
你不大可能见过的照片

你不大可能见过的照片

霹雳炮
2025-10-04 22:58:14
建国初乔冠华对李克农不尊敬,周恩来发脾气:真不知道几斤几两!

建国初乔冠华对李克农不尊敬,周恩来发脾气:真不知道几斤几两!

品茗谈史论世事
2025-11-03 11:21:12
老铺黄金、周大福……集体大跌

老铺黄金、周大福……集体大跌

极目新闻
2025-11-03 10:35:28
王凯已任江苏无锡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王凯已任江苏无锡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澎湃新闻
2025-11-03 10:14:29
导弹覆盖莫斯科!特朗普急刹车,普京一通电话警告,援乌计划生变

导弹覆盖莫斯科!特朗普急刹车,普京一通电话警告,援乌计划生变

万国明信片
2025-11-03 12:53:34
张俊豪被撞成重伤一年后身亡,其父母:每次看见儿子的遗物都特别难受

张俊豪被撞成重伤一年后身亡,其父母:每次看见儿子的遗物都特别难受

极目新闻
2025-11-03 08:34:23
天津市2025-2026年供热时间会提前吗?官方回复来了…

天津市2025-2026年供热时间会提前吗?官方回复来了…

天津生活通
2025-11-03 11:34:55
降温后,一看就很“土”的6种衣服,穿上廉价又寒酸,快看你有吗

降温后,一看就很“土”的6种衣服,穿上廉价又寒酸,快看你有吗

小陈聊搭配
2025-10-30 19:56:42
媒体人:中国退役球员当教练是恶俗圈子,应让草根教练来竞争

媒体人:中国退役球员当教练是恶俗圈子,应让草根教练来竞争

懂球帝
2025-11-03 09:58:44
刚联手就闯大祸!李在明被高市早苗坑惨,中方这一次不会手下留情

刚联手就闯大祸!李在明被高市早苗坑惨,中方这一次不会手下留情

坠入二次元的海洋
2025-11-03 12:27:30
董卿的现状,老父亲后悔自责:她嫁密春雷,是我没拦住

董卿的现状,老父亲后悔自责:她嫁密春雷,是我没拦住

君好伴读
2025-09-22 12:49:18
李兰娟院士提醒:胃部开始癌变的第一信号,吃东西可能就知道

李兰娟院士提醒:胃部开始癌变的第一信号,吃东西可能就知道

阿纂看事
2025-10-23 09:38:57
英首相一句话又把中英关系搅浑了:不给批,中方得答应一个条件?

英首相一句话又把中英关系搅浑了:不给批,中方得答应一个条件?

历史求知所
2025-11-02 11:40:03
19岁男子KTV上班,三名女孩来喝酒,男子下体过度使用成永久创伤

19岁男子KTV上班,三名女孩来喝酒,男子下体过度使用成永久创伤

丫头舫
2025-09-22 20:39:00
杨振宁告别式落幕,次子杨光宇当众表态,围绕翁帆的三大疑问终于有答案了

杨振宁告别式落幕,次子杨光宇当众表态,围绕翁帆的三大疑问终于有答案了

天气观察站
2025-10-26 17:12:56
中国玩阳谋有多厉害?日本人故意编制的高铁死局,咱们如何破解?

中国玩阳谋有多厉害?日本人故意编制的高铁死局,咱们如何破解?

扶苏聊历史
2025-11-03 13:40:20
医生忠告:吃完降压药千万别碰这3样食物,患者要牢记,不能大意

医生忠告:吃完降压药千万别碰这3样食物,患者要牢记,不能大意

今日养生之道
2025-10-23 08:08:38
2025-11-03 15:03:00
维舟 incentive-icons
维舟
评论
363文章数 125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美媒:中国正迅速充实石油储备 或与俄油设施遭袭有关

头条要闻

美媒:中国正迅速充实石油储备 或与俄油设施遭袭有关

体育要闻

开拓者官宣召回杨瀚森 队记解析核心原因

娱乐要闻

录音彻底揭露知名导演王家卫的体面

财经要闻

马斯克:未来5-6年传统手机与App将消失

科技要闻

余承东内部信:鸿蒙下一步要实现上亿覆盖

汽车要闻

超跑同款磁流变减振 深蓝L06包你开得爽

态度原创

艺术
旅游
教育
房产
公开课

艺术要闻

90后跨国夫妻,到浙江山居:花20万租20年,值了!

旅游要闻

新西兰:对持有效澳大利亚签证的中国公民免签

教育要闻

AI时代应该培训小朋友什么能力

房产要闻

中粮(三亚)国贸中心ITC首期自贸港政策沙龙圆满举行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