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问我:在未来十年里,普通人想要跨越阶层,最关键的能力是什么?
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审美力。
但大多数人一听“审美”,就会想到漂亮衣服、装修风格、拍照滤镜。 其实,这只是最表层的理解。
真正决定阶层差异的审美,不是好不好看,而是你的选择系统。
审美,决定了你选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机会。
但其实大多数普通人的审美,跟高阶层的人之间,是「有壁」的。
我曾经接触过一位70后创业成功、卖掉股权后身家十几亿的大佬。
他几乎永远是最极简的装扮:纯色衬衫、卡其裤、低调的手表。
你远看,会觉得平平无奇,甚至觉得“没品”。
可当你懂一点之后,你会发现:
![]()
那件所谓普通的衬衫,其实来自意大利战后高级男装品牌Battistoni,是世界顶级衬衫品牌。
懂的人会立刻意识到,它背后代表的是“低调的奢华”。
在他们眼里,审美就是一种加密语言:
既是“自己人”的识别信号,也是无声的筛选机制。
他们要的,不是满身大LOGO的张扬,而是边界感。
很多人为了追求这种高阶层的审美,会花很多钱去培养自己,塑造自己,觉得自己的审美真的会提高。
但其实,这只是一种幻觉。
对于高阶层的审美,大多数人只能模仿到表面,是很难复制本质的。

为什么大多数人,复制不了高层的审美
心理学家皮埃尔·布迪厄在研究中提出过一个概念:文化资本。
它和金钱资本一样,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
而“审美力”,就是文化资本最直接的体现。
很多人为了追求这种“高阶审美”,花了大量的钱去培养自己:买大牌、上课程、学红酒、学古典音乐。
结果却掉进了一个陷阱:变成了一个高审美、低收入的鉴赏家。
——会欣赏,却没有创造力;懂门道,却没实操的能力。
![]()
实验也证明过: 剑桥大学做过一项长期追踪,发现真正能带来社会流动的,不是被动消费的审美,而是主动创造的审美。
换句话说,光会看、会买,没有用。
你必须要用审美去做事、去创造、去定义。
世界需要的不是“会挑酒的人”,而是能开酒庄的人。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审美,定义属于自己的阶层?
这是关键。
那么一个人具体该怎么做,才能提升这种「创造性的审美力」呢?
下面我会从品味审美、行为审美、人生审美,3个维度拆解具体的方法给到大家,希望大家能点赞收藏。

如何提升自己的「创造性审美力」?
【1】品味审美:在能力范围内给自己买最好的。
审美的起点,不是盲目节省,而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选择最好的。
我有一个朋友,过去不敢买好东西。总觉得贵的没必要,便宜的也能用。
一双99元的帆布鞋,也能穿很久,即使穿烂了扔掉也不心疼。
直到有一次,他咬牙买了一双好的运动鞋,才发现原来“好东西”是这样的体验。
那一刻,他的生活方式都改变了。
![]()
因为穿上这双鞋舒服,他开始慢慢跑步、周末去徒步爬山、还爱上了羽毛球。
运动频率上来了,身体变健康了不说,整个人的心力能量不知道翻了多少倍。
频繁买鞋的次数反而少了。
更奇妙的是,因为打羽毛球结交了不少好友,朋友都靠羽毛球结交的人脉达成了不少工作业绩。
从那之后,只要鞋破了旧了,朋友就会买一双更贵的鞋。
其实追求这种「贵」不是一种虚荣的自我感觉良好,而是不断生发出更「贵」的心力,让自己能持续不断实现过上更好的生活。
很多时候节省生发出的改变动力是有限的,只有小小地满足自己的欲望,让自己感觉好,才能生发出源源不断的动力。
【2】行为审美:向上比,而不是横向比
你有没有发现:职场里,大多数人会不自觉和同事比。
同事升职了,心里酸;
同事涨薪了,觉得委屈;
同事业绩比你好,陷入自我怀疑;
这叫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无所得。
我看到过一个段子,说有个人去买水果,七块一斤,他上去就跟人还价十五块两斤。
结果摊主想都没想就回哎呀,不行不行,这我肯定要亏本。
每天为了计较而计较,怎么可能赢啊?
脑子里的小聪明多了,就装不下大智慧了。
将军赶路,不追小兔。
你眼里只有平行竞争对手,就注定困在原地。
所以要想跨越圈层,你就不要在同圈里面比较——不要和同事比,而是和领导比。
高阶层的审美,从来只向上比较。
我的老板崔璀在短视频里分享过一个和自己领导比的案例。
![]()
崔璀最早入行做策划编辑,那个时候就暗暗跟领导比细心。
那个时候她力争所有稿子不能让领导挑出一个语病,一个错别字,甚至还会想着要从老板的稿子里去挑错别字,就这么比,她慢慢比成了公司的总编辑。
后来她开始跟老板比操心,要求自己不能再出现一个老板想到但是自己还没想到的问题,就这么比,比成了现在的CEO。
向上比,比输了,你赢了经验,比赢了,你拿到了机会。
换句话说:决定你能走多远的,不是你赢了多少同侪,而是你追随了谁的脚步。
【3】人生审美: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有钱人的生活。
很多人一旦尝到“更贵的美”,立刻掉进消费陷阱:
月薪两万却硬要买两万的包,
工资不高却强行维持“高端人设”。
这种花费并没有和“我想过怎样的人生”对齐,反而成了自我麻痹。
因为它们不是在支撑你想要的生活,而是在填补你内心的匮乏。
真正的高阶层很少为了“看起来有钱”而消费。
他们清楚,奢侈不是目的,生活方式才是目的。 他们不会想着“我要去过有钱人的生活”,而是会问自己:“我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
富的尽头,不是拥有更多,而是感受更深。
如果想要高效,就会投资在能提升效率的环境和工具上;
如果想要身心安稳,就会选择让自己更健康、更舒适的生活方式;
如果想要创造价值,就会把钱花在能带来长期成长的体验和人脉上。
这才是真正的人生审美:你清楚知道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然后去找自己与之对应的喜欢且擅长的事情。
我有一个前同事,就是很典型的这种拥有“人生审美”的例子。
![]()
他不追求大富大贵,也不爱应酬交往。唯一的爱好,就是一个人安静写作。
别人觉得写作是副业,他却想通过写作养活自己。
于是他辞掉了体面的工作,开始做自由写作者。
刚开始,所有人都为他担心,觉得写作这条路太难了,收入不稳定,随时可能饿肚子。
但几年过去,他不仅真的靠写作养活了自己,还因为文字风格独特,被各大知名公司邀稿,生活得自在又稳定。
你看这才是真正的人生审美:不是追求别人眼里的成功,而是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人生的顶级审美,从来都不是过上有钱人的审美,而是把自己活成理想的样子。
未来十年,拼的不是你会不会努力,而是你努力的方向是否够美,是否够准。
别再把审美当成“装饰品”,它不是花瓶,而是武器。
真正的审美力,是你用来创造、用来选择、用来定义自己阶层的核心竞争力。
而当你慢慢在以下这三个方面提升自己,
品味审美:在能力范围内买最好的,激发自己好的动力。
行为审美 :不再横向比,而是向上比,不断和强者的行为模式靠齐。
人生审美:找到自己适合的生活方式,真正找到喜欢且擅长的那件事。
你就会发现:阶层那堵“无形之壁”,会悄悄为你打开一道门。
最终你会真正实现,当你“看见”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
关于审美力,如果你有其他的观点,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
![]()
![]()
点分享,让美好的能量流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