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朋是我们所尊敬和喜爱的表演艺术家。
她一生主演众多影视作品,在《钢铁战士》、《白毛女》、《智取华山》、《槐树庄》、《回民支队》、《烈火中永生》、《山重水复》等影片中所塑造的银幕形象,不知感染过多少人的心。
![]()
1995年,胡朋被广播电影电视部评为1905—1995“中华影星”。
如今,虽然老艺术家胡朋已经离世20年,但她所塑造的英雄母亲形象却从未褪色。她的笑容,不仅永恒定格在了胶片之上,而且她的品德,也永远保存在了影迷的心中。
有一种回忆,历经岁月的沉淀,愈发清晰深刻。
今天,我们想通过翻开上校明星胡朋的独家相册,来让大家认识和了解更为真实的胡朋。
从美丽如露珠般的纯真少女,到80岁的慈祥老人,她的一生是多么辉煌?
![]()
14岁的胡朋,多么纯真美丽
这是我们所能找到的老艺术家胡朋最早的老照片。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1年。照片上是一位非常纯真美丽的少女。那年她才14岁,名字还叫初韫诚。
可能很多影迷都会惊叹:原来银幕上的“英雄母亲专业户”,在豆蔻年华的时候,竟是如此端庄秀美,而且气质纯净。
只见她一副标准的女学生装扮,脸上带有少女特有的娇羞。
那时她在北平十大附中读书,已经通过教国文的梅老师接受进步思想,并踊跃地参加学生会,积极地走上街头,进行抗日宣传。
![]()
这是胡朋19岁即将中学毕业时所拍的珍贵照片。
这年她的家庭出现变故,是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才终于读完高中。
在这之后的第二年,胡朋来到了上海,进入上海私立正风中学当职员。
在这里,胡朋参加了进步师生组织的救亡演剧活动,在《放下你的鞭子》、《锁住的箱子》等话剧中出演角色。这应该算是她艺术之路的开端。
![]()
胡朋和田华等战友合影
1938年3月,21岁的胡朋,离开上海,准备奔赴革命的圣地延安。她先是辗转来到了武汉,后经过沈钧儒先生的介绍,由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来到了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正式投入到了革命的队伍。
在延安,胡朋先是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做演员。这个抗敌剧社,后来走出了众多表演艺术家,如在电影《白毛女》中扮演喜儿的田华、在电影《自有后来人》中扮演李奶奶的车毅等,上图便是胡朋(中)在这一时期,与田华(右)等战友的合影。
![]()
胡朋与胡可夫妇
胡朋在抗敌剧社工作和战斗了十年时间,经历了抗日战争和整个解放战争。
她进入抗敌剧社时,比他小一岁的胡可,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大半年。两人并非一见钟情。然而胡朋对艺术的热爱,以及在参加战斗时的勇敢,却令胡可刮目相看。渐渐地,内心对她充满好感。
1942年的冬天,胡朋率领一支演出小分队深入敌区进行宣传时,不幸被敌人包围。而这次突围战斗异常激烈,不少战友英勇牺牲,胡朋也左脚中枪,还是在战友的搀扶下才滚下山崖获救。胡可听说后,非常心疼。但他也没有表明心迹。
直到1946年,胡朋和胡可一起去“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的家乡进行采访,为话剧《戎冠秀》搜集素材,两人才捅破了那层窗户纸。
![]()
胡朋自打走上演艺之路那天起,她心中就确定了要为人民演好戏的目标。她从不争角色。剧社安排什么,她就演什么。让她演老太太,她也没二话。因此她就成了专演“老太太”的演员。
上图是胡朋出演话剧《溪流与洪流》时的剧照,那年她才24岁。
![]()
1940年秋天,边区剧协在十月革命节前后,组织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西北战地服务团和抗敌剧社三个团体,共同排演了根据高尔基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母亲》。
这次演出,胡朋与崔嵬、凌子风、陈强等众多名演员强强联手,她出演母亲尼洛夫娜,演出非常成功。
![]()
胡朋戏路很宽,她还曾经在话剧《日出》中出演陈白露,在话剧《雷雨》中出演鲁妈等角色。但她最受战士和老百姓喜爱的角色,却还是她在《戎冠秀》、《子弟兵和老百姓》等话剧中,所扮演的英雄母亲形象。
这时,胡朋在实践中,已经摸索出一些表演经验。那就是认真研究角色的性格和心理,而不再仅仅局限在外在的形似。用饱满的感情进行演出,才能获得观众的认可。
![]()
1945年秋天,抗战胜利后,胡朋随部队进驻张家口。继续通过演出活动宣传党的政策。她在话剧《李甲长》中所出演的一个拾荒老太太的形象,受到了当地观众的一致好评。
![]()
1949年初,天津、北京相继解放,胡朋随抗敌剧社进入北京。这年夏天,胡朋作为一名部队文艺工作者,参加了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并在大会上宣读贺电。
![]()
1949年9月,电影局决定从部队文工团抽调一部分优秀人才加入到电影创作团队。陈波儿很看好胡朋,将她分配到东北电影制片厂做演员,但保留军籍。
进入东影后,32岁的胡朋所饰演的第一个角色,便是电影《钢铁战士》中的张母。她虽是第一次拍电影,而且角色的妆造明显有舞台痕迹,但胡朋的表演却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
紧接着,在1950年,胡朋又参演了水华执导的经典电影《白毛女》,在其中出演王大婶一角。她凭借朴实传神的表演,获得了更多影迷的赞誉。在东影工作两年多的时间,她表现优异,并被评为吉林省的先进工作者。
![]()
银幕上胡朋,出演“老太太”土的掉渣,但生活中的她,却气质优雅。
上图是胡朋在人到中年时所拍的照片,令我们眼前一亮。
1952年,胡朋由东影厂调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又陆续参演《智取华山》、《土地》等电影,分别扮演常母和谢母。还承担了北影演员剧团排演的话剧《护士日记》的导演工作。
![]()
1955年下半年,胡朋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演员专修班进行深造,并担任班主席和支部书记。学习期间,她大胆突破自己擅长的戏路,挑战了多个反派形象,如话剧《小二黑结婚》中的三仙姑、话剧《仇敌》中的波琳娜等。
![]()
1958年春天,41岁的胡朋,被调回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话剧团担任编导,并被授予上校军衔。后来她又担任了战友文工团总团的艺术指导。期间她参与排演了由其丈夫胡可创作的大型话剧《槐树庄》并出演女主角郭大娘,凭借该角获得北京军区优秀演员奖。
![]()
1959年到1961年这几年间,胡朋处于异常忙碌的状态。她一方面要出演话剧《槐树庄》。同时还参演了八一厂和北影厂拍摄的多部电影,如《深山里的菊花》、《战上海》、《回民支队》、《槐树庄》等。
尤其是电影《槐树庄》中的郭大娘一角,标志着她的表演艺术达到了巅峰状态。她不着痕迹的演绎,将一位饱经风雨历练的革命母亲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又真实可信。就像从庄稼地里走出来的一样鲜活。
![]()
1965年由北影厂拍摄的《烈火中永生》中的双枪老太婆,则是胡朋在银幕上塑造的又一个经典艺术形象——形神兼备,不怒自威。
她将江湖传奇的飒爽与革命者的坚毅融为一体,既有执双枪御敌的凛然气魄,又有作为长辈和战友的深沉情感,让这位传奇女英雄既有雷霆之威,又具慈爱之心。
![]()
特殊年代,胡朋同样受到冲击。她被打成了“反动权威”遭到批斗。所幸1969年的9月,她又重新获得了工作的机会。
1974年,她在北影厂拍摄的电影《南征北战》(重拍版)中饰演了赵大娘一角。80年代又在《山重水复》、《柯棣华大夫》等电影中出演角色。
![]()
这是在胡朋的晚年所出演的两部电视剧的剧照。两个角色,分别是72岁那年在《乔迁》中所扮演的老奶奶,和73岁那年在《同仁堂传说》中所扮演的老夫人。
是的,胡朋于1984年被批准离休后,仍然坚持参演了多部影视作品。
![]()
再请大家欣赏两张胡朋在晚年时所留下的珍贵人像照。
此时已经82岁的老人家,面庞是多么富态而慈祥,笑容是多么又和蔼又温暖,一看就是我们记忆中邻家老奶奶的模样。
![]()
2004年12月28日晚,胡朋因心脏病突发而猝然离世,享年88岁。
在光影的深处,上校影星胡朋,以她深沉厚重的演绎,为几代观众镌刻下了“英雄母亲”的永恒形象。她所塑造的母亲,既有烽火中的坚毅刚强,又有慈母的温情脉脉,那饱含力量的眼神、质朴动人的演绎,让英雄二字,不再是遥远的符号,而成为可亲可敬的家人。
![]()
岁月流转,这些鲜活的形象已沉淀为集体记忆中的精神坐标,每当银幕亮起,她眉宇间的坚毅与温暖依然能穿越时空,叩击心灵。这位用生命诠释伟大的艺术家,终以艺术本身获得了不朽——在观众永远的怀念中,她已成为中国电影史册里一抹温暖而明亮的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