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过去种一颗牙动辄花费上万元,如今四千多元就能完成全流程……
近两年来牙科诊疗价格的剧烈波动,背后折射出整个民营口腔医疗行业的集体降温。
曾与眼镜、白酒并列被称为“三大暴利领域”的民营牙科机构,如今风光不再,行业整体步入深度调整期。
![]()
仅在2024年一年内,全国就有接近6000家牙科诊所因资金链断裂而关门跑路,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后,倒闭潮仍未停歇。
即便是青岛优贝、天津津乐、上海臻威这类连锁品牌,也相继宣布闭店歇业,引发广泛关注。
曾经流传于业内“一年回本、三年致富”的财富神话,为何如今变成了无法兑现的空话?
![]()
从“黄金赛道”到“倒闭潮”
十年前谈及牙科投资,几乎无人不心动。
众所周知,看病贵的问题长期存在,而看牙更是其中的“天价代表”,在这种高额利润吸引下,各类牙科门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从2015年至2021年,该行业年均增速高达15%,到2023年市场规模已突破1446亿元大关,“黄金赛道”之称实至名归。
那么,牙科为何能实现如此惊人的盈利?首要原因在于其服务覆盖全生命周期,并非一次性消费。
![]()
儿童换牙阶段需要干预,牙齿排列不齐需正畸;成年人面临蛀牙、牙周病甚至种植需求;老年人则普遍涉及拔牙和义齿修复。
更鲜为人知的是,多数牙科诊所的实际毛利率可达到六成以上。
根据北大口腔医院唐志辉主任提供的临床数据,种植牙的核心成本集中在种植体与牙冠部分。
集采政策实施前,一颗国产种植体采购成本仅为五百元左右,但诊所在市场上却标价一万五千元。
![]()
而年轻人热衷选择的隐形矫治器,生产端成本不足三百元,终端售价竟能高达两万元。
如此巨大的差价空间,自然吸引了大量资本蜂拥而入。
短短数年间,全国持证口腔医疗机构数量由6.5万家激增至12万至15万家之间。
然而顾客总量并未同步增长,市场迅速陷入供大于求的局面,竞争日趋白热化。
![]()
为争夺有限客源,“99元超值洗牙”“1999元全包种牙”等促销广告铺天盖地。
表面看似实惠,实则暗藏玄机:洗牙过程中故意夸大牙周炎症程度,声称“不及时处理就得拔除”以诱导消费。
种牙环节则鼓动患者办理高额预付卡,宣称“充值越多优惠越大”,诱导提前支付大笔费用。
![]()
更有甚者推出“先治疗、后付款”模式,实质是借患者名义申请消费贷款完成交易。
虽然患者当下无需掏钱,但资金早已流入诊所账户,风险却完全转嫁给了消费者。
就在各机构争相扩张之际,国家出台了一项直击行业命脉的关键政策。
![]()
集采砍断暴利
2023年1月起,种植牙集中带量采购在全国范围内正式落地执行。
单颗种植牙均价从原先的一万五千元骤降至千元以内,部分国产植体中标价低至630元!
这一价格冲击犹如当头一盆冰水,彻底浇灭了此前高速扩张的行业热情。
![]()
在此背景下,瑞尔集团、拜博口腔等头部品牌尚能维持种植业务的基本运转,但绝大多数中小型诊所直接陷入经营绝境。
祸不单行的是,2024年10月,牙冠也被纳入省级竞价采购范围,诊所最后的利润缓冲区被彻底清零。
面对持续亏损,不少老板选择立即撤离,但这并非因为真正亏损到无力支撑。
![]()
事实上,许多倒闭的诊所账上仍存有大量患者的预付款项,若此时不清算离场,反而可能面临更大损失。
据上海市市场监管局2025年披露的一起典型案例显示,某牙科负责人卷走超过200万元预付资金后失联。
![]()
维权难上天
一旦诊所关闭,最受伤的无疑是普通就诊者。
四川绵阳的高先生便是受害者之一:2024年3月,他在王志超口腔诊所花费1.7万元安装六颗烤瓷牙,不到一年便出现脱瓷现象,咀嚼功能严重受限。
当他再次前往诊所维权时,才发现机构早已人去楼空。
联系假牙生产厂家寻求解决方案,对方坚持必须由原诊所出具证明才能受理。
![]()
无奈之下,高先生只能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求助。
得益于川渝两地消委会建立的异地联动维权机制,巴南区消委会“巴心工作室”介入协调,最终厂家同意免费修复牙齿并承担全部检查费用。
可惜类似的成功案例极为罕见。
![]()
北京张女士于2024年办理了价值8000元的预付卡,仅使用两次洗牙服务,诊所随即关闭。
她向监管部门反映情况后才得知,经营者早已注销公司主体,连法定押金都未缴纳。
![]()
杭州的小马更为不幸,为做正畸项目背负了一万九千元的分期贷款,刚佩戴牙套数月,诊所就宣告停业。
目前她的矫正疗程尚未完成,却仍需每月偿还三千多元贷款。
![]()
不过自今年起,局面开始出现积极转变。
多地陆续推出“牙科诊所监管新政”:上海市规定所有口腔机构须缴纳10万元履约保证金,一旦发生跑路行为,将优先用于赔付患者损失。
杭州市上线“预付资金智能监管平台”,要求所有预收款必须存入第三方托管账户,按实际消费进度逐笔划拨。
卫健委同步加强打击非法行医力度,强化执业资质审查。
![]()
尽管已有进展,但仍有不少像李先生这样仍在偿还贷款的患者,也有不少人仍在为脱瓷假牙奔波维权。
![]()
结语
综上所述,短短90天内就有230家牙科机构倒闭,这并非说明牙科本身无利可图,而是靠高溢价快速敛财的时代已然终结。
那些依赖虚高定价、设置消费陷阱的诊所,在日益严格的政策监管面前注定难以存活。
60%的毛利虽令人眼红,但通过欺骗手段获取的利益,终究要付出代价。
![]()
正如上海某位跑路老板,虽试图更换城市重新开业,却因被列入失信名单而受限高消费,连飞机都无法乘坐,最终仍被执法部门追责归案。
除了依靠制度约束,我们每个人也应提升辨别能力。
![]()
未来再选择口腔服务机构时,不要只被“限时特惠”“低价引流”的招牌吸引,更要关注墙上悬挂的医生执业证书是否真实有效,核实所用种植体是否有正规溯源码。
毕竟牙齿关乎健康,钱包关乎生活质量,别让自己的血汗钱成为不良商家收割的温床。
信息来源:
![]()
![]()
免责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文字等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权益,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修改或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