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塞斯潘以一份份订单,投出了对中国造船业的信任票。”
在10月20日举行的“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金融与保险论坛上,全球最大独立集装箱船东塞斯潘(Seaspan)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EO)陈兵,从独立集装箱船东的角度,表达了塞斯潘对中国造船业的坚定支持。
陈兵表示,绿色、低碳、数字、智能是航运业发展的必然方向。过去4年间,班轮公司和船东共订造了约1500艘新船,其中45%是双燃料动力船舶。塞斯潘也在过去4年下单订造了130艘船。
但他同时提到:“目前,全球约92%的船队仍在使用传统燃料。由于集装箱船的平均船龄在14年左右,这些传统燃料船舶仍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如何让占绝大多数仍在运营的船舶,有机会搭上绿色、低碳的东风,无疑是行业领导者需要重视的问题。换句话说,船舶改造是更紧迫、更务实、更经济、更有社会责任意识的绿色减碳方式。”
陈兵介绍说,塞斯潘作为拥有众多技术积累、能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船东,一直在积极配合班轮公司进行船舶技术升级和燃料改造。从2013年开始,塞斯潘共投资2.3亿美元,对86艘船舶进行了552项节能技术改造。同时,计划再投资至少2亿美元,进行85项船舶节能升级改造。
他强调,在现有技术和可控的成本范围内,完全实现现有船舶的改造升级,是塞斯潘确定的选择。“我们可以在确定的时间和成本条件下,将传统燃料船舶改装成甲醇双燃料船舶,我们的LNG动力船舶改造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在新燃料选择不明的情况下,拥有这样的改造能力和实践经验,是我们可以带来的确定性。”
![]()
此外,针对当前地缘政治对航运业的影响,陈兵说:“坊间一直有这样的说法:‘风越大,鱼越贵,但风太大,鱼就没有了。’目前的地缘政治格局,确实对航运业产生了重大冲击和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自成立以来,塞斯潘就是中国造船业的坚定支持者。抛开地缘政治,单从商业规则角度来看,中国船厂在产能、价格、质量和交付稳定方面,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2021年以来,塞斯潘以一份份订单,投出了对中国造船业的信任票。”
他介绍说,过去4年,塞斯潘订造和为客户下单的新造船舶超过170艘,其中在中国船厂下单158艘,总金额超过210亿美元。塞斯潘的船舶改造项目,也几乎全部在中国修船厂完成。此外,塞斯潘还和中国船厂、金融机构、客户共同协作,实现人民币在造船、融资、租约等各领域的全场景应用,切实推进了人民币国际化在航运领域的发展。
同时,陈兵十分看好中国绿色燃料生产前景。
他认为,中国光伏、风电、化工、农业等产业,在规模、技术、成本等方面都极具竞争力。以绿色甲醇为例,中国通过规模化的太阳能、风能产业,能以有竞争力的价格生产绿电,辅以化工和农业产能,中国生产的绿色甲醇比欧洲便宜一半。“几乎所有业界同仁都坚信,中国是有可能大规模生产有经济效益的绿色能源的国家。”
陈兵还表示,塞斯潘已于2022年完成私有化,并从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目前的美股股比在25%以下。
据了解,塞斯潘近年来持续扩张船队规模,多次在中国船厂下单。
2025年4月,塞斯潘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下单订造了6艘11400TEU集装箱船。8月,塞斯潘又与沪东中华签署12艘9000TEU集装箱船建造合同。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订单均采用跨境人民币结算模式,全面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
塞斯潘与中国船东互保协会签约
10月20日,塞斯潘还与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举行了“关于加强合作暨24艘新造集装箱船入会框架协议”签字仪式。
双方将聚焦航运及航运保险市场前沿趋势动态,共同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加强合作,积极探索、推动合作模式创新。双方确认,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将陆续承保塞斯潘预计于2026-2028年交付的24艘新造集装箱船,共计约260万总吨。
塞斯潘官网数据显示,其自有及租赁集装箱船队包括227艘船舶,待订造船舶完全交付后,总运力将达到240万TEU。
欢迎通过留言,提供新闻线索,投稿可发送至hangwuzhoukan@126.com
本期编辑:Effy 审发:王禹
(点击小程序卡片,查询船东精品航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