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编辑
你敢信吗?堂堂美国总统,居然跟被猫追的老鼠似的,从佛罗里达的海湖庄园慌慌张张蹿上“空军一号”,连口气都没敢喘就往白宫跑。
这可不是什么夸张说法,全因为机场旁边一棵树上的东西,差点把特勤局的人吓破胆。
![]()
这一事件发生在10月16日,当时特朗普刚与泽连斯基聊完,准备从佛罗里达州棕榈滩国际机场返回白宫。
可就当特勤局特工在对“空军一号”预定起降区域进行例行安保排查时,却发现距离专机起降点不足200米的树干上,一个由绿色绳索固定的高架平台赫然在目。
![]()
原本一个平台不至于让特工们这么在意,但好巧不巧的是这个高架平台,恰好正对特朗普登机下机的核心区域,即便是登机过程中的细微动作都能被清晰捕捉。
据现场勘查人员透露,该平台的搭建工艺较为专业,绳索固定点经过精心选择,能承受成年人的体重,且表面留有长期使用的磨损痕迹,推测已存在数月之久。
特勤局发言人在事后解释称,“由于机场近期进行跑道扩建工程,这片树林被临时划入施工缓冲区,此前未纳入常规安保检查范围,这才让它得以隐藏至今。”
![]()
尽管现场未搜出枪支、望远镜等可疑物品,也未发现人员活动痕迹,但这个精准卡位的平台仍让安保团队陷入高度紧张。
这还是因为它的位置不仅不开了机场内所有监控,更是还恰好对准“空中一号”的停机位,要知道,这个位置可是因为施工临时变动过的,真就是细思极恐。
![]()
等特朗普接到通报后,原本那从容登机的模样也架不住了,在特勤人员的严密护送下,放弃了常规的主舷梯,改用机头位置的小型应急舷梯快速登机。
全程仅用时90秒,比原定计划缩短了近三分钟,而舷梯旁的安保人员始终保持手按枪套的警戒姿态。
直到总统安全进入机舱、舱门关闭后,现场的紧张气氛才稍有缓解,这所以特朗普对这么一个无人的平台这么戒备,还是因为在这之前他已经遭受过两回刺杀了。
![]()
早在2024年7月,宾夕法尼亚州一场竞选集会上,枪声在特朗普演讲时突然响起,子弹擦着讲台飞过,造成一名安保人员轻伤。
而在同年9月,一名携带刀具的男子,突破安保防线,试图刺杀打高尔夫的特朗普,结果被当场制服。
其实这一事件并不是只针对特朗普,反而现如今所有的美国官员都在面临这一难题。
![]()
根据普林斯顿大学在今年发布的研究报告中统计,光是今年上半年,针对公职人员的骚扰与威胁事件就已超过了250起,不仅比起去年多了9%,更是严重地波及40多个州。
![]()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些极端行为的实施者多为美国本土公民,他们往往受政治仇恨或极端意识形态驱动,并在社交媒体上频繁发布仇恨言论。
![]()
从2021年国会山骚乱到2025年保守派领袖查理・柯克遇刺,美国的政治对立已从“言语交锋”滑向“肉身对抗”。
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约10%的美国成年人认为“为阻止特朗普当选可使用武力”,7%的受访者支持“用暴力让特朗普重回总统宝座”。
正是因为这种危险的共识,才导致政治暴力逐渐成为了美国的常态。
![]()
而在此次事件中,最让调查人员困惑的并非狩猎架本身,而是其对“空军一号”临时停机位的精准锁定。
据悉,“空军一号”的起降安排属于高度机密,尤其是临时变更的停机位置,仅在登机前48小时通知核心安保团队,外界极少有人知晓。
![]()
目前,FBI已联合特勤局启动全面调查,通过调取机场周边三个月内的监控录像、回溯该区域的手机信号数据等技术手段,试图锁定近期出入树林的可疑人员。
与此同时,关于这高架平台用途的猜测也引发广泛争议。
![]()
部分美国媒体援引当地官员说法,称其可能是猎人用于捕猎绿鬣蜥的工具,这种外来入侵物种在佛罗里达州泛滥,常有猎人搭建平台进行捕捉。
不过这一解释很快遭到质疑,由于棕榈滩国际机场作为敏感区域,周边50公里范围内本就属于禁猎区。
![]()
而且普通狩猎架多为简易结构,不会采用如此牢固的固定方式,更不会特意选择视野正对机场核心区域的位置搭建。
哪怕真就是普通狩猎架,那为何能在施工区域内存留数月而未被清理?又为什么恰好能对准临时变更的停机位?这些疑问都无法用巧合来解释。
![]()
更合理的推测是该平台被用于长期踩点或监视,为后续可能的袭击行动收集信息。
结合美国当前的政治极化背景,这种带有明确指向性的设施,无论其最终用途如何,都暴露了政治暴力阴影下的公共安全隐患。
![]()
此次棕榈滩机场的狩猎架事件,再次将美国的政治分裂与安全治理困境摆上台面。
特朗普执政以来,MAGA势力与进步派阵营的对立日益尖锐,两党不仅在政策上难以达成共识,更通过媒体和社交媒体相互妖魔化,将对手塑造成“国家敌人”。
![]()
正是因为这种对立气氛,甚至有人将袭击者被奉为“英雄”。
甚至导致暴力这种言论被赞为“爱国”,这种价值观扭曲正推动社会陷入“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
![]()
枪支泛滥则为政治暴力提供了现实条件。
美国私人枪支数量已超过人口总数,购枪门槛持续降低,2025年以来已发生301起大规模枪击案,超1万人死于枪支暴力。
![]()
尽管民主党多次呼吁加强枪支管控,可共和党坚守宪法第二修正案赋予的拥枪权,使得相关立法陷入长期僵局。
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将国土安全重心转向移民执法,削弱了对本土极端主义的监测和干预能力,进一步加剧了安全风险,
说实话,现在对于美国社会来说,如何走出政治极化与暴力循环的困局,才是真正的考验。
参考文献: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