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的“金徽酒&江南大学×徽县产区金徽酒风味品质特征解析研究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在金徽生态酿酒园圆满召开。
![]()
会上,金徽酒联合江南大学开展的“徽县产区金徽酒风味品质特征解析研究”项目顺利通过权威认证。这标志着企业不仅在品质层面获得行业高度认可,更在白酒风味构成的科学机理层面取得系统性突破,为中国白酒的品质表达构建起坚实的科学语言体系。
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志刚表示,通过本次鉴定会的深入交流与研讨,必将对金徽酒的卓越品质、深厚底蕴与独特价值产生更系统的认识,金徽酒所蕴含的独特酿造技艺与文化内涵,也将得到更广泛、更深入的传播。
![]()
01
从奖项认可到科学认证:品质密码的系统构建
作为业内公认的品质标杆,金徽酒依托秦岭南麓独特的生态禀赋与“三低工法,海坛陈贮”传统工艺,形成了“绵甜润雅,饮后轻松”的典型风格,其“只有窖香、没有泥味”的纯净特质更成为产品的重要标识。此外,企业还是全国少数同时荣获“中华老字号”“纯粮固态发酵白酒”“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绿色食品”四项国家级认证的白酒企业,彰显出其产品的过硬的品质实力。
金徽酒的品质实力也在近年来不断获得权威印证。在刚刚落幕的武汉酒博会上,世纪金徽(四星)与金徽珍品分别斩获中国酒业协会颁发的2025年度国际烈酒精品大赛银奖与铜奖,显示出其在百元价格带产品中的卓越竞争力。这些荣誉的背后,是金徽酒长期坚守的品质理念与持续深化的科研投入共同作用的结果。
![]()
本次鉴定会的召开,正是对金徽酒品质构建体系的深度溯源。
鉴定会成员均是中国白酒行业顶尖专家,由白酒泰斗、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高景炎领衔,白酒泰斗、贵州茅台集团原董事长、总工程师季克良,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杜小威,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新光,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钟莉,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黄永光等七位行业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确保了鉴定结论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
会上,金徽酒总工程师张智良和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陈双围绕徽县产区金徽酒与其他产区浓香型白酒感官和风味组分的差异特征、“国槐”木酒海独特贮存老熟工艺赋予金徽酒独特的物质组分及金徽酒“酒海陈香”特征构成的关键风味组分等,从检测方法的构建与优化、风味物质评价技术及应用进行了系统阐述。
经专家质询、答疑和讨论,结合研究成果,鉴定委员会专家认为,此项研究采用风味组学技术发现徽县产区金徽酒风味物质具有酸酯含量适中、内酯类物质含量丰富、窖泥味等异杂味组分含量低的特征,诠释了金徽酒“只有窖香、没有泥味”、“甜绵润雅”的风味科学基础。
02
从传统技艺到科学表达:国槐酒海的价值发现
如果说生态与工艺奠定了金徽酒的品质根基,那么独特的国槐储酒工艺则赋予了其不可复制的风味灵魂。金徽酒的明代酒海群历经四百余年持续储酒,内壁凝结的丰富酒体精华不仅成为天然的风味宝库,更形成了兼具功能属性与文化价值的活态遗产。这一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的深度对话,正在揭开金徽酒独特风味形成的奥秘。
本次研究中,江南大学与金徽酒科研团队采用GC×GC-TOFMS技术在“国槐”木酒海贮存金徽酒中鉴定出挥发性化合物1044种,其中酒海中特有化合物288种;采用Orbitrap MS技术在“国槐”木酒海贮存金徽酒中鉴定出难挥发性组分222种,其中105种具有生物活性,从物质组分角度诠释了“国槐”木酒海贮存工艺对金徽酒品质的独特贡献;采用感官导向技术解析了金徽酒“酒海陈香”特征的关键风味组分,发现“酒海陈香”是由木香、草药、干草和香料等多种属性构成的复合香气感知。这些发现从物质基础上科学印证了国槐储酒对品质提升的独特价值。
![]()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研究中还有一重大突破——首次发现并验证了金徽酒中丰富的亚阈值萜烯类化合物对“酒海陈香”风味具有重要贡献,拓展了对白酒“量小香特”组分风味功能的认知;项目研究还解析了白酒酒海贮存老熟的科学内涵,丰富了中国白酒贮存老熟的科学机理,为白酒贮存老熟品质提升提供了科学基础。
在详实的研究材料与严谨的论证面前,专家委员会对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这项权威认证是对具体研究结论的肯定,更是对金徽酒科研路径与方法论的认可。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此项研究的意义超越了单一的技术突破。它成功构建了从产区生态到酿造微生态,再到风味构成的全链条科学认知体系,为金徽酒“甜润、干净”的风格特征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这种系统化的品质解析,正是传统酿酒技艺从经验传承迈向科学表达的新阶段。
![]()
在当前白酒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金徽酒凭借其独特的国槐储酒工艺和深入的科研探索,进一步强化了自身的品质优势和品牌竞争力,为其在全国化乃至国际化发展道路上奠定了坚实基础。
03
从专家体系到科研创新:持续赋能品质升级
坚实的科研成果背后,是金徽酒构建的完善科研人才体系。企业拥有1名国家级评酒大师、7名国家级白酒评委、28名省级白酒评委和1000多名白酒酿造技师组成的专业技术和研发团队。
在这一专家体系的持续赋能下,金徽酒近年来在科研领域取得系列突破。其创新的“三低工法”(低温入窖、低温发酵、低温馏酒),通过物联网温控检测系统实现精准发酵控制,有效抑制杂菌、减少杂醇,提升酒体绵甜润雅的口感,推动产品结构向高端化升级,曾荣获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及2项国家发明专利。
今年7月,金徽酒与兰州理工大学合作的研究成果在《食品科学》发表。研究聚焦金徽酒大曲贮藏过程中的细菌群落演替规律和组装机制。研究发现不同等级大曲的细菌群落结构随贮藏时间变化,优势菌属如芽孢杆菌、乳酸菌等对白酒风味形成起关键作用,为优化大曲贮藏周期和提升品质提供了理论参考。
透过企业2025年中报发现,金徽酒今年上半年的研发费增用至2937万元,同比增长26.89%。这一显著增长不仅体现了企业对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视,更展现了其通过真金白银投入推动品质升级的坚定决心。
![]()
而自2023年江南大学原副校长徐岩教授出任金徽酒首席科学家以来,企业的科研创新更是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本次成果的鉴定通过,意味着金徽酒在技术创新领域再上新台阶。项目强化了金徽酒“生态酿造”的技术壁垒,又创新提出了“酒海+陶坛协同贮存”等工艺优化路径,为行业贮存老熟技术的科学调控提供了新思路。
面向未来,金徽酒方面表示,将持续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牢牢把握行业转型发展机遇,在风味科学等领域突破,加强技术应用,加快“布局全国、深耕西北、重点突破”的战略落地,以科技赋能传统工艺,推动中国白酒文化走向世界。
金徽酒这杯源自秦岭森林河谷的生态佳酿,正以自然与科技的双重魅力,书写着中国白酒品质新时代的传奇篇章。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