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主办的交医沙龙第03期“新媒体 + 陪诊”圆满落幕。本次沙龙聚焦医疗健康服务模式的创新转型,坛子谈医疗IP主理人、交医陪诊沙龙发起人谭昌渊“以新媒体赋能陪诊行业”的核心议题展开,从“医疗商业与陪诊服务的联动价值”角度,强调“信息共享、资源互补”,为健康陪诊服务行业合作奠定基础。此外,交医陪诊沙龙邀请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信息中心副主任、兔兔陪伴健康陪诊服务平台发起人陈坤英女士作主旨分享,围绕《健康陪诊服务规范》团体标准发布背景、行业实践探索及“陪诊+”战略未来布局,展开深度对话,引发广泛关注与热烈反响。
![]()
标准引领破局陪诊行业“信任困境”
在题为《深度解读“健康陪诊服务规范”团体标准》的主题演讲中,陈坤英指出:“当前我国老龄化加速、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就医流程复杂等现实问题,催生了健康陪诊服务的巨大社会需求。但行业长期存在服务不规范、人员资质参差、隐私泄露风险等问题,‘信任’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核心瓶颈。”
她介绍,兔兔陪伴发起并联合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牵头,联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上海瑞金医院、南京鼓楼医院等全国13家三甲医院共同制定的《健康陪诊服务规范》团体标准(T/CWEMS0030—2025)已于2025年7月正式发布实施。作为行业权威机构与顶级医疗机构共同制定的健康陪诊服务领域团体标准,标志着健康陪诊服务正式迈入“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
“6条红线”筑牢陪诊服务底线打造可信赖的“陪诊桥梁”
陈坤英将标准的核心内容归结为“6条红线”,并阐释了其在兔兔陪诊平台的落地实践:
第一,服务边界红线:明确“陪诊≠医疗”,杜绝代替诊断、指导用药、操作医疗设备等行为,确保医疗专业性不被僭越;第二,人员资质红线:构建“三级培训体系”,所有陪诊顾问须持人社部认证证书上岗,并完成三甲医院实操实习与定期复训;第三,流程规范红线:通过自研“陪诊服务管理系统”,实现从预约、就诊到取药、回访全流程“留痕可溯”,服务透明可查;第四, 隐私保护红线:建立“信息加密三重防护”机制,严格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确保客户信息“谁碰谁负责”;第五,应急处置红线:配备应急包,建立3分钟响应机制,定期开展突发情况演练,保障服务安全;第六,费用透明红线:实行“一口价”服务套餐明码标价,杜绝隐形消费与临时加价,维护客户权益。
陈坤英强调,“标准是信任的基石,只有规范先行,才能让健康陪诊服务真正成为客户可依赖的‘就医助手’。”
“陪诊+”战略赋能医康养融合,构建社区健康生态
沙龙现场,陈坤英还分享了兔兔陪伴的“陪诊+”、“康养+”、“健康+”品牌战略。平台以健康陪诊服务为切入点,深度整合医疗、康复、养老资源,依托青岛技术支点,在全国主要一二线城市布局试点,联合三甲医院、社区医疗中心、连锁药店与康养机构,打造“医、康、养三位一体”的健康生态圈。
她提到,未来兔兔陪诊继续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标准践行者,把每一条要求转化为客户体验,定期反馈实践问题帮助标准完善。第二件事是标准推广者,即开放培训体系,提供”标准化运营手册",推动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发展’。”同时呼吁未来更多医疗机构、科技企业与社会力量加入标准化建设行列,共同推动健康陪诊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注入新动能。
![]()
此次交医沙龙汇聚了医疗 IP 运营、陪诊服务、新媒体领域的嘉宾与从业者,全方位探索“陪诊 + 新媒体”的破局路径,深入剖析了新媒体在陪诊服务推广、品牌塑造、用户连接等方面的应用潜力。活动不仅为 “新媒体 + 陪诊” 模式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更为医疗健康服务的数字化、人性化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为健康陪诊服务行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何良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