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房子是中国人财富的代名词。
20年前,谁先买房,谁就先“起飞”;
彼时楼市火热到连任正非都笑称:
“我最大的失误,就是没去搞房地产。”
可时代变了。
从2021年起,楼市的神话开始“坍塌”,
这两年,连王健林都不得不承认:“房地产的好日子过去了。”
如今,专家们甚至预测——
未来三年,房价可能创下“历史新低”。
听上去耸人听闻,但真没那么夸张。
![]()
一、跌幅超预期:部分城市腰斩,市场信心不足
房地产这轮调整,从2021年起正式拉开帷幕。
过去几年,全国商品房成交量持续下滑,
不少城市房价“跳水式下跌”。
原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就曾公开表示:
“全国房价整体回调幅度在40%-50%,部分地区甚至更高。”
不仅三四线城市,
就连北京、上海、深圳等核心一线,也难逃跌势——
部分二手房挂牌价较高峰期普遍回落20%-30%。
背后原因并不复杂:
宏观调控叠加市场周期、供需结构失衡,
房价泡沫开始回归理性。
![]()
二、专家预警:未来三年,还可能“破底”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教授在演讲中指出:
“未来三年,中国房价仍将面临进一步调整的可能,部分地区或创历史新低。”
这不是悲观,而是现实。
原因有三——
① 供大于求的格局已经形成
全国库存规模在2024年底已突破70亿平方米,
去化周期普遍超过18个月。
特别是三四线城市,新房库存积压严重。
② 人口结构拐点到来
自2022年起,我国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
老龄化加速、出生率下降,
年轻人买房意愿持续走弱。
调查显示,70%的00后倾向租房而非购房。
③ 投机属性被彻底剥离
过去靠“炒”赚快钱的时代已经结束。
房产从“投资品”回归“生活品”,
价格自然会重新回到真实价值区间。
![]()
三、为何是“历史新低”,而非“阶段低点”?
专家口中的“历史新低”,
并非简单的市场波动,而是一场价值重估。
就像股市从高峰跌落,
不仅价格下来了,连市场的信心也被重塑。
“历史新低”的含义是:
市场不再以“过去的价格逻辑”定价,
而是以“居住属性+供需平衡”为核心重新评估房子的价值。
这意味着——
原本两三百万一套的房子,可能跌回百万以内;
甚至在部分人口流失严重的城市,
房价还会继续探底。
![]()
四、普通家庭的选择:慢一点,稳一点
面对楼市大调整,最重要的就是——不慌。
✅ 如果是刚需
现在确实是“议价空间”最大的时期,
但也别急着抄底。
看清区域产业结构、人口流入趋势,
买“有生命力”的地段,才是安全的刚需置业。
⚠️ 如果是投资
请谨慎。
短期投机已经不可能,
三四线城市更不适合炒作,
那里的风险不是“跌一点”,而是“看不到底”。
如果已经有房
做好持有策略,不轻易加杠杆。
可以考虑通过资产配置分散风险——
适度增加黄金、国债或低风险理财的占比,
稳住家庭现金流。
![]()
过去20年,房地产是中国人的信仰;
未来10年,房子将只是生活的容器。
当房子不再是“提款机”,
当年轻人开始选择租房、流动和轻生活,
这个市场也终于走到了它的“成人礼”。
房价或许还会继续跌,
但这不是坏事。
那代表中国的财富结构正在重塑,
也代表一个更理性、更可持续的房地产时代正在到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