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斯坦国”,大家脑海里是不是立刻浮现“草原、牛羊肉、宗教饮食禁忌”?
但随着一则消息的宣布,彻底颠覆了这种刻板印象,10月15日,中国海关总署与哈萨克斯坦农业部正式签署猪肉出口议定书。
![]()
这个中亚面积最大的“斯坦国”,首次向中国出口冷鲜猪肉,首批5000吨已通过中欧班列抵达新疆,很快将端上中国家庭的餐桌。
这不是普通的农产品贸易,而是一场打破偏见的跨界合作,一个穆斯林人口高达一半的国家,为何能成为猪肉出口主力?那么中国又为何要从这里进口猪肉?
![]()
打破认知!它是“斯坦国”里的“养猪冠军”
可能有人会问,哈萨克斯坦不是“斯坦国”,怎么还会养猪出口?
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哈萨克斯坦不仅是中亚最大的猪肉生产国,更是有近百年养猪史的 “隐形大户”,它每年国内能吃掉10万吨猪肉,还能富余40多万吨用于出口。
![]()
更颠覆认知的是,在哈萨克斯坦的首都阿斯塔纳,超市里的猪肉柜台和牛羊肉专柜并排摆放,五花肉、猪蹄、猪下水一应俱全,价格比中国同类产品低。
哈萨克斯坦的养猪业,可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而是有深厚的历史根基,早在苏联时期,它就是全苏闻名的养猪基地。
上世纪90年代,哈萨克斯坦的生猪存栏量高320万头,相当于每10个国民就拥有1头猪。
![]()
为什么苏联会重点发展这里的养猪业?答案很实在,因为猪的饲养周期短、产肉率高,比牛羊更适合工业化养殖,能快速解决粮食转化和居民吃肉问题。
不过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的养猪业曾遇冷,主体民族比例上升,加上缺乏政策支持,生猪存栏量一度下跌。
![]()
但政府很快意识到养猪业是农业支柱,推出了补贴的政策,还建设了现代化养猪场,几年的时间,就重新坐稳“中亚最大猪肉生产国”的位置。
50%穆斯林却卖猪肉?
最让人好奇的问题来了,哈萨克斯坦50%的人口是穆斯林,为什么能坦然发展养猪业,甚至出口猪肉?
哈萨克斯坦是个多民族国家,境内生活着130多个民族,除了哈萨克族,还有俄罗斯族、乌克兰族、日耳曼族等。
![]()
其中俄罗斯族、乌克兰族等都是传统猪肉消费群体,这种多民族共生的环境,让饮食文化天然多元。。
哈萨克斯坦宪法明确规定“政教分离”,伊斯兰教法在这里不具备法律效力,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个人饮食选择也受法律保护。
![]()
这种态度,让猪肉在哈萨克斯坦成了普通食材,而非禁忌符号。
中哈“猪肉合作”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国,每年要吃掉上千万吨猪肉。
如今哈萨克斯坦的加入,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与中国新疆接壤,通过中欧班列运输,72小时就能从农场到中国口岸,比海运快倍,冷鲜猪肉的新鲜度大幅提升。
![]()
更重要的是,哈萨克斯坦是无非洲猪瘟国家,猪肉安全有保障,价格还比欧洲进口猪肉低,性价比极高。
对哈萨克斯坦来说,这也是打开中国市场的好机会,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供应链多元化。
当哈萨克斯坦的冷鲜猪肉走上中国家庭的餐桌,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桩贸易,更是对刻板印象的打破。
![]()
原来“斯坦国”不只有牛羊肉,穆斯林国家也能发展养猪业,差异不是隔阂的理由,尊重与包容才是文明共生的密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