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教育,看起来学校占据主导权,但家长有对学校的监督权。在监督权范围内,家长对学校教学节奏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近些年,大家也发现学校多了很多规矩。家长动不动就要填写调查问卷,写心得报告,钉钉打卡就是其中之一。
但大多数家长都是抱怨一下,很少有出现强烈反对情绪的,毕竟配合学校的规章制度,也是为了孩子好。
![]()
“求求你们取消钉钉打卡!”家长下跪求校长,相关部门出面回应!
有些家长情绪比较容易激动,激动之后,事情就会变得比较严重。浙江台州一小学门口,家长下跪求校长:“取消钉钉打卡”。
事情很快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不少家长加入诉苦阵营。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动不动就要求钉钉打卡,真的很累人。
![]()
还有家长觉得,学校各种打卡、小报等等折腾家长,本质上就是形式主义。每天盯着孩子写作业,就已经很辛苦了,现在还要打卡、上传、订正。
对于家长来说,上班要打卡,下了班还要给孩子打卡。有些学校还会通过钉钉,布置很多事情,打卡就像一个枷锁,将家长和学生牢牢拴住,然后定点加以“鞭策”。
随着事情的发酵,学校和相关部门也介入调查,希望能够缓解家伙的情绪,于是,我们得到了这样一个答案!
![]()
原来,家长根本不是跪着求校长,取消钉钉打卡。而是在早上送孩子上学时,孩子忘带了水壶,家长在校门口大声呼唤孩子未果后,情绪激动之下做出了跪地的行为。
有其他家长说,这位家长平时就比较容易,出现一些情绪过激的行为。至于学校的钉钉打卡,一直以来都没有强制性的规定。
钉钉在该校仅仅是作为发布通知、日常沟通、反馈作业完成情况,和共享学习资料的一个家校沟通工具。
![]()
事情水落石出之后,仍然未能平息,因为虽然事情和钉钉打卡没关系,但很多家长却实打实的被钉钉打卡所困扰。
钉钉打卡,不应该成为家长的负担
有家长说,他们学校要求家长,每天进行多次特定内容的打卡,比如:每天两次的“暑期安全提醒”打卡。
没有未按时打卡的学生,还会被老师在班级群直接点名或电话催促。这导致一些家长和老师认为其流于形式、加重负担,实为转嫁责任。
![]()
此类打卡要求,还催生了一些光怪陆离的现象。比如,“空牛奶盒回收”、“空笔芯环保作业”、“废纸回收完成作业”、“手抄报代画代做”等业务。
这些繁琐,又超出孩子实际心智能力的作业,最终都落到了家长身上,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求助“专业人士”。
学校的这些零零碎碎的任务,常常让一个家庭鸡飞狗跳。有些地方将教师绩效,与打卡完成率挂钩,或者学校通过钉钉数据,生成量化评估报告,导致教育质量评价,被简化为冰冷的数据统计。
![]()
笔者寄语:
面对这些问题,教育管理部门早在2021年4月,就直指学校作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并明确提出要健全作业管理机制。
一些地方也出台了具体规定,要求不得布置“打卡式”作业、上传学习视频。长沙市教育局也下发规定,同样要求教师不得布置“打卡”式作业、不得强制要求家长评改作业。
![]()
教育部在部署暑期安全工作时,也特别提醒要避免频繁打卡等,形式主义做法。希望各地区学校,抓紧时间落实。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