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回,连美军自己都憋不住了。美国陆军中将查尔斯·科斯坦萨在会议上公开承认:“我们落后了。”注意,不是谁阴阳怪气地讽刺他,这是美国军方自己说的。一个向来以“全球第一”自居的军种,居然承认在无人机和反无人机领域落后了——这句话,比炸弹还响。
![]()
科斯坦萨的表态并非即兴发言,而是基于对现代战场态势的系统研判。在 10 月 18 日的年度会议上,他面对数百名军方官员与防务企业代表坦言,美国陆军十多年来一直在讨论如何引入无人系统,但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我们落后了,而且我们知道这一点。” 这句直白的承认,打破了美军长期以来的技术优越感。
![]()
他在发言中特别提及两场关键冲突作为佐证。2020 年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的战争中,阿塞拜疆凭借无人机蜂群战术击溃亚美尼亚装甲部队的案例,让美军首次意识到无人机的战场决定性作用;而乌克兰战争中,俄乌双方快速迭代的无人机应用与反制技术,更让美军看清了自身的滞后。科斯坦萨强调,乌克兰和俄罗斯在无人机使用方面都完成了快速且有创造力的创新,相比之下,美军的技术转化速度严重不足,“我们的调动不够迅速”。
![]()
作为应对,科斯坦萨抛出了北约 “捕蝇草” 计划作为破局尝试。他解释称,该计划是北约 “东部侧翼威慑线” 战略的一部分,旨在将传感器、雷达、电子战系统及人工智能整合为一个统一网络,实现对无人机的探测、识别与消灭。“‘捕蝇草’计划是起点,” 科斯坦萨补充道,“因为它让我们得以在进行大规模采购前,就确定哪些系统有效以及如何组合它们。” 但这句补充更像是无奈之举,暴露了美军在体系化建设上的被动。
![]()
中国无人机技术
就在美军承认落后的同时,中国无人机技术已在实战化演练中完成体系化验证。2025 年 10 月 19 日,央视新闻发布的报道显示,新疆军区某训练场正在进行常态化的有人无人协同破障演练,数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后迅速完成战场侦察与数据回传,无人车组抵近切割障碍,与人工爆破组协同开辟通路,整个过程实现了 “天上有眼、地上有盾” 的作战闭环。
![]()
这种体系化能力并非个例。联勤保障部队某部 10 月中旬的实战化演练中,无人机与排爆机器人形成了完整的防爆作战体系:无人机先传回侦察情报标记危险区域,构建三维战场排爆地图,随后履带式排爆机器人完成弹药识别,最终由挂载自杀式排爆小车的 4 旋翼无人机精准完成销毁任务。联勤保障部队弹药销毁某大队的周航在演练后表示,这种 “无人 + 有人” 模式已大幅降低战场非战斗减员,且正在持续优化升级。
![]()
基层创新更成为技术迭代的重要动力。新疆军区某师打造的 “无人机工作室” 已实现从设计建模、3D 打印到试飞对抗的全流程自主研创。该师的汤承透露,工作室研发的无人机不仅能抗电磁干扰、引导火力打击,还能自主识别目标并实施远程精准爆破,这些创新成果正不断优化人机协同战法。
国防科技大学洪华杰教授 10 月下旬的分析指出,中国无人机技术已形成 “高端型号引领、基层创新补位” 的发展格局,从舰载版隐身攻击无人机到 “忠诚僚机”,再到无人制空战斗机,完整的装备体系已初步建成。
![]()
反无人机领域
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反无人机领域的 “矛盾之争”,而中国在这一领域同样形成体系化优势。环球时报等媒体梳理显示,通过九三阅兵等公开场合,中国已展示出反无人机 “三剑客” 装备体系,包括两种激光武器、弹炮组合武器以及全球首款高能微波武器,实现了对不同类型无人机目标的多层次拦截。
这种体系化优势在技术路径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总台军事观察员魏东旭 10 月 19 日分析称,针对小型低空无人机及蜂群体系,传统防空武器存在识别难、拦截成本高的问题,而中国通过激光、微波、导弹等多技术路径组合,构建了 “软杀伤 + 硬摧毁” 的完整防御链条。国防科技大学马超教授进一步解释,反无人作战的核心在于体系对抗,中国已形成 “探测 — 识别 — 干扰 — 摧毁” 的闭环系统,既掌握无人机的物理构成与工作机理,又实现了多装备的协同联动。
![]()
实战化应用正不断验证这一体系的有效性。在新疆军区某师 10 月的演练中,反无人机分队与攻击无人机分队展开对抗,前者通过电子干扰压制无人机通信链路,同时利用车载激光武器摧毁低空突防目标,整套流程耗时不超过 30 秒。这种 “攻防对抗” 训练模式,让中国反无人机技术在实践中持续迭代,与美军仍在测试阶段的 “捕蝇草” 计划形成鲜明对比。
![]()
项目停滞与体系缺失
科斯坦萨的 “落后论” 背后,是美军无人装备发展的结构性困境。2025 年 5 月 12 日,航空周刊网站曾披露一项震撼性消息:美国陆军宣布终止未来战术无人航空系统(FTUAS)项目,同时取消改进涡轮发动机项目(ITEP)的通用电气 T901 发动机采购计划。这两个项目的下马,让美军无人机更新换代的计划遭遇重创。
FTUAS 项目的夭折尤为典型。该项目始于 2019 年,旨在替代现役 RQ-7 “影子” 无人机,已进入原型机竞赛第二阶段,狮鹫公司的 “英勇” 无人机与德事隆的 Aerosonde HQ 4.8 无人机均已完成多轮测试。其中 “英勇” 无人机采用混合动力系统,续航达 12 小时,具备抗干扰通信能力,本应成为美军班组级无人机的核心装备,但随着项目在 2025 年 5 月被叫停,这些已接近实用状态的成果被迫搁置。
![]()
结语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体系化建设的滞后。科斯坦萨力推的 “捕蝇草” 计划虽强调系统整合,但美军当前的装备采购体系仍存在碎片化问题。2025 年 4 月 30 日启动的 “陆军转型计划” 虽提出要加强反无人机装备采购,却同时裁减 1000 个总部岗位,压缩指挥链条,导致技术整合与采购推进缺乏高效协调。反观中国,从基层 “创客工作室” 到国家级技术攻关,从装备研发到战术演练,已形成全链条协同的发展体系,这种差距并非单纯的技术突破就能弥补。
截至 2025 年 10 月 22 日,美军尚未公布 “捕蝇草” 计划的具体时间表,科斯坦萨在 10 月 18 日的发言中仅强调 “必须调动得更快”。而中国无人机与反无人机技术仍在快速迭代,央视新闻 10 月 19 日的报道显示,基层部队的创新成果正持续转化为战斗力,无人装备的战场适应性与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这场技术竞赛中,美军的 “落后” 承认,或许只是差距显现的开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