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巢”的意象从生物学概念升华为精神家园的隐喻,一场关于女性自我认知与生命力量的对话在上海书城(福州路店)5楼馨巢书屋内展开。这场由馨巢书屋与跨国文化机构Viva la Vida联合策划的“生命画像工作坊”,通过绘画、书写与故事分享,带领参与者开启了一场探寻生命起点的艺术疗愈之旅。
![]()
01
打破生理叙事局限
重塑“孕育”文化内涵
本次工作坊以“巢”为核心意象,创新性地将卵巢的生物学意义延伸至生命创造的多元维度——不仅孕育生命,更孕育梦想、情感与自我成长。通过“艺术创作+故事分享”的沉浸式体验,参与者用画笔勾勒对“生命起点”“自我力量”的感知,在色彩与线条间完成对女性身份的文化重构。
“正如伍尔夫所言,女性需要一间‘自己的房间’。”馨巢书屋主理人表示,书屋以粉色主调营造温暖安全的环境,收藏女性作家著作,定期举办主题沙龙,旨在为都市女性打造精神栖息地。而此次与Viva la Vida的跨界合作,正是要将个体故事置于更广阔的公共议题中。
![]()
![]()
02
艺术疗愈搭建桥梁
个体叙事凝聚共鸣
工作坊设计充满巧思:从身体觉察练习唤醒感知,到无需绘画基础的“生命画像”创作,再到共建“馨巢”的仪式体验——每个环节都致力于构建平等包容的对话空间。一位参与者分享道:“当我把象征自己的小物件放入集体‘馨巢’时,突然理解了何为‘在巢中安住,从巢中延展’。”
Viva la Vida志愿者强调,该机构在全球60多个国家通过“生命画像”收集个体对生命的思考。“我们相信艺术能跨越文化差异,让女性在倾听与回应中打破孤独,形成情感共同体。”
![]()
03
从书房到公共空间
女性成长书写时代注脚
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艺术实践,更是一次社会实验。它通过“个体体验-社群共鸣-大众传播”的链条,将书房里的私人叙事转化为公共文化讨论。参与者创作的画像与故事,既是对自我生命的礼赞,也成为观察当代女性精神追求的鲜活样本。
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在馨巢这样的空间里获得心灵滋养,当万千个体的“生命画像”汇聚成时代画卷,我们或许正见证着一个更加平等、多元的社会文化图景徐徐展开。而这,正是艺术介入社会议题最动人的实践。
![]()
来自“她们”的声音
“‘野蛮生长’‘绝处逢生’‘心的宇宙’……每一幅画像背后,都是生命的独白。在这里,没有评判,只有倾听、共情与鼓励。停下来,觉察内心,色彩与讲述都是治愈。七年来,VIVA生命画像工作坊走过60多个国家,在不同时刻、不同地区绘出不同生命的回响。而在馨巢这场全部是女性的相聚中,更打开了跨越年龄与经历的女性世界。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里有我们的声音。”
——馨巢书屋创办人 王霞
“在这个纯粹由女性构成的空间里,没有评判,只有倾听与共情。当女性的故事被温柔接住,当倾听代替了评判,连接和支持便自然发生。每个跨越年龄与经历的故事,在彼此间激起了深刻的理解与回响。作为带领者,我陪伴并见证了每个生命如何在一个安全的空间里,自信而勇敢地绽放其本来的模样,最后形成了一幅整体的色彩缤纷的女性团体画像!这,便是生命画像最美的回响。”
——带领者 汤敏钧
“即使作为旁观者,看着大家把小物件轻轻放进‘巢’里,用色彩勾勒心事,也会被大家丰富而茂盛的生命力打动。原来治愈从不是独自承受,默默成长,当我们的生命故事在‘巢’中相遇,每一种经历都是独特的芬芳。”
——Viva la Vida实习生 翟东
“生命有多种可能性,只要充满希望,相信自己,我们是可以在自己的故事中成为人生的主角的。”
——Mightingale
“我会感受到生命的复杂多样,快乐与痛苦,但它依旧有滋有味,值得我们探讨和去经历。”
——圆圆
记者 / 张雯婧
编辑 / 刘晓静
图片 / 馨巢书屋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