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忙中偷闲,刷了一会儿手机,看到一条挺有意思的新闻 #当地规劝烤肉店停止玉米做燃料# ——烟台一家烤肉店因为用玉米当燃料被劝停了。
这家名为“林林烤肉”的店,五六年来一直在用玉米做燃料。店长史先生的理由是:玉米环保、健康,还能帮助农民消化滞销或品质低的玉米,甚至有些是农户主动上门求助的。对于网上产生的争议,有市场监管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经查询相关法律法规,对于这一行为没有明确的处罚依据,但从“反对浪费”的角度规劝店家停止,店家也积极配合下架了宣传视频。
![]()
我看出来了,一边是“珍惜粮食”的传统观念,一边是“物尽其用”的现实逻辑,评论区的观点很有意思:
“买家乐意,卖家乐意,网友不乐意了”
“玉米不值钱,产量也蛮多,拿品质不那么好的玉米当燃料也不错啊”
我看着这些争论时,突然想到以前学校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世间万物,放对地方是资源,放错地方是负担。”
![]()
所以有没有可能,那些品质稍差些的玉米,如果硬要进入粮食市场的话,反而可能成为库存负担呢。现在这些直接到了需要热能的地方,帮咱们农民回了本,也让烤肉店做出了他们觉得更环保的烤肉,这何尝不是一种“各得其所”?
说到这里,我又联想到了情绪管理。有时候我们在对待负面情绪时,就像对待那些“不合格”的玉米,要么是强行压抑,要么就是过度反应。其实《黄帝内经》中早就说过“喜怒不节则伤脏”,情绪本身是没有好坏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安置”它。
![]()
比如,适量的焦虑可以成为一种动力,短暂的悲伤能让人沉淀。就像大家讨论的那些玉米,在农田里是减产的代表,在烤炉里却成了提供清洁能源的燃料。
我觉得市场监管部门处理得挺巧妙的,没有硬性处罚,而是从“反对浪费”的角度进行规劝,这种思路做法很像中医的“疏导而非堵截”。毕竟,真正的养生不是杜绝所有“非常规”,而是在理解规律后找到平衡点。
或许,无论是养生还是生活,最高境界都不是非黑即白的评判,而是读懂每个事件存在背后的机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