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出门,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出门去,可以遇到新的关系,从而得到帮助;看不同的风景,调整心情;去更适合自己的地方,寻求发展;到经济发达的城市,找到机会;忘记心中的烦恼,不再内耗自己等。
如果长期在家待着,如井底之蛙,什么都得不到,甚至会郁闷。
然而,很多人出门绕一圈,回来了,或者在某个地方落脚了,但命运仍旧凄苦。
也有人拼得伤痕累累,不得不回到老地方,慢慢疗伤。
任何一件事,要成功是有条件的,不是凭空发生。出门改命,也是一样。
![]()
(齐白石)
第一个条件:先读万卷书,再走万里路。
在1978年,长沙府湘潭白石铺的人们,看到一个叫阿芝的少年,一边学习木雕,一边模仿《芥子园画谱》里的画作。
阿芝家很穷,从小就放牛,贴补家用。外祖父带他读了几天书,但生计太难,只能放弃。
学木工,也是为了谋生。可是阿芝不甘心,总是抱着书不放手。
当地的乡绅胡沁园动了恻隐之心,收阿芝为徒,让他有更多读书的机会。
阿芝学会了画像。在没有照相机的年代,画像是很吃香的,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都需要一张还满意的遗像。
靠画像,赚了不少钱。阿芝娶了老婆,成了家。
但是他不甘心人生定型。四十岁,一大批同龄人安于命运,可他却开始出发,决定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用了八年时间,走了江西、广西、陕西等地,寻找了八大山人等知名画家的踪迹。还认识了蔡锷、黄兴等人。
他忽然发现,自己曾经读过的书,并没有眼前的山水那么精彩、生动。
百闻不如一见。曾经的读书、绘画成绩,忽然就陷入了“才疏学浅”的地步。五十多岁,他停止了脚步,画作更胜一筹,山水写意,成了他新亮点。
阿芝,就是大名鼎鼎的齐白石。
“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如果你不读书,走到哪里,都是两眼一抹黑。
读书,是给自己铺路,也就是打基础。把山水、历史、人物,都读懂了,再出发,你才会兴致勃勃,总是能够在一座山,一栋房子前,想起历史和文化。
走万里路,就是对读书的内容,真实见证,好好实践。
回到当下,本科生去外面找工作,和高中生去找工作,应该是两码事。谁走得远,一目了然。
世界是宽阔的,如果你不读书,世界又是狭隘的,你走到哪里,世界都是大门紧闭。
读书多了,你就有一块职业的敲门砖。
读书多了,你每走一步,都感触历史的厚重。
读书多了,你带着智慧去寻找人生路,目标很清晰。
读书多了,你很自信,很快就会崭露头角。
![]()
(齐白石)
第二个条件:走了万里路,再读万卷书。
大概是从56岁开始,齐白石已经是大家眼里的先生了。
可是他一改过去的做法,开始专注于鱼虾、白菜等画作。他对自己的改变,称为“真天然有趣”。
他还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做很多的美术展览。
他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创造衰年变法等。
可以说,后半生,都是拿起笔,写出自己的内心世界,创作出自己看过的东西。
在六十八岁的时候,他反反复复研究一只虾,把虾的十只脚,改成了六只。虾在画面上,动起来了,艺术在这里变得完美。
他很小的时候,放牛,就在村里的星斗塘。他拿起放牛的竹牛鞭,一次次斗虾。后来走了很远的路,看过不同的虾。最后,虾进入了他的生命,也改写了他的命运。
后人评价:“虾成为齐白石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之一。”
很多人走了很远之后,又回到了老样子:浑浑噩噩,混日子。
就像看风景的人,疲惫地回到单位上班。看风景的轻松,也就一两天而已。
有志气的人,在走了很远之后,会记录自己的生活,总结自己的经验。走出去,人生就得到了升华。
徐霞客,走了千万里,写了游记;李白,颠沛流离中,不忘写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杜甫,忧国忧民,每一首诗,都是一段历史;张良、萧何等人,跟随刘邦,走到了咸阳,第一时间就是拿起咸阳城的书,还有户口簿......
很多读了大学的人,走到外地去工作。也在外地积累经验,再次深造自己的技术,从而就真正扎根了。这和古人的做法,异曲同工。
一些外出的人,遇到了互相关照的人,也会留下联系方式,记住对方的恩德,有朝一日要还回去。
世事如书,吃一堑长一智。这才是出门的真实意义。
![]()
(齐白石的画作)
建议大家,多出门,但不要仅仅走马观花,具体做法如下。
1.读几本书,学到一定的技能,再出门。
2.带着目标出门,有既定的方向。
3.记录自己的人生轨迹,不断提升自己。
4.主动与人互动,记录彼此的恩德,并回报。
5.做一些户外活动,锻炼身体,夯实改命的基础。
6.排空自己之后,再想办法充实自己。
人生百年,看起来做了无数的事情,其实就重复了一件事:出门,回家。
常常出门,带来丰盈的生活,这就是改命。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