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
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
今年5月,国家通过了2024年拟定的「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
新增内容,6月28日表决通过。
很多人没注意到,农村集体成员在「确权身份」「土地承包」「宅基地」上的权利正潜移默化的发生着变化。尤其「成员身份」这条。
一条规定下来95%年轻人可能要被「开除村籍」。非危言耸听,达不到要求真可能失去身份。
![]()
先看内容:
这里着重说集体成员(即第二章11/12条内容。)要严格认定“村里人”身份,标准有三条。
第一得户口得在村里,这没得说不解释。
第二第三条就绝了。
第一要跟村里有「稳定的权力义务关系」第二要靠村里那一亩三分地等财产作为基本生活保障的居民。不过它也规定因成员生育而增加人员、对因成婚、收养或规定变更人员一般理应视为集体成员。
也不因服役、务工离婚、丧偶等而丧失成员身份。
俗话说,字越少,事越大。
要如何具体确认成员身份,里面没具体写。应该是要应用到各地方村集体才有具体解释。
目前我国最大的不是经济增长问题,而是农村空心化、生育率低下、结婚意愿低等问题。农村经济增速,纵观前后4、50年,经济增速实际是缓慢的。
而纯粹以传统农业为生这部分人(60、70后、80后)现在基本已经老了。
传统农业带来实际收入,基本只能勉强糊口。
农村上限摆就在那里,大量年轻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务工。
前些年地产商大肆宣传年轻人进城买房,红头文件频出。在刻意观念植入下,在城市环境诱惑中、在对比农村收入水平过程里,越来越多年轻人成了北漂、广漂...
![]()
![]()
有人挣到钱拿出毕生积蓄,掏空两代人口袋城市安家。更多人还是飘着。
这部分人特征普遍工资不高、干体力活、服务第三服务产业。要是离开城市回到村里,那收入只会更低,不回吧,城市生活压力铺面而来。
这便是这一集体普遍面临的问题。
一边是生活一遍是抉择,这个时代留给年轻人的时间可能真不多了。
相信在越来越清醒的今天,很多人愿意留在城市,但同时也不想丢失了村成员身份。
尽管规定中写明,不因务工而失去成员身份。
但11条写明的关系是,得有「稳定的权力义务关系」「得以村里几亩地作为基本生活保障」。个人感觉它就是在逼你做选择。要么飘着,要么当一辈子农民。
村里说你是,你就是。说你不是,你就不是。
所谓标准,到了村里这不就是人情世故。
这几年越发感受到农民的不容易,又是天灾、又是人祸。种植粮食是能保障不饿死,但增加不了收入,更跟不上物价飞涨。今年的玉米价更是低到尘埃。
所以在中国人内心,其实一直有个声音就是摆脱农民身份。可摆脱身份,就是城市人了?不一定。
中国的田园经济,就该划分而治,城市是城市,乡村是乡村走乡村特色模式。
而不是把一群人赶进城,为地产、和资本做贡献。
现在经济飞速起来了,农民似乎成了拖油瓶,各大财团下乡承包土地。
所谓补贴,就如那镜中花水中月。
不妨想一下,农民一旦失去土地,还剩下什么?
所以不管是务工,还是北广漂,在不彻底成为城市人之前,还得重视成员身份问题。不然哪一天回乡忽然发现自己不是本村人,那就大发了!
这个时代啊!富者恒富,穷者恒穷。
底层人苦苦挣扎,上层人贪欲享乐。
公园垦荒地,多是乡下人。
往上数三代,哪个不农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