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夏天,从吉林农村走出来的李玉刚,在《星光大道》的舞台上,凭雌雄莫辨的嗓音惊艳众人,后又因《新贵妃醉酒》一夜爆红,成为家喻户晓的草根明星。
但令人唏嘘的是,身价翻倍的他,似乎飘了,做出一系列自毁前程的事,“利益心重”“跳梁小丑”等负面评价不断出现,观众好感度直线下降,落得个名利双失的下场。
![]()
被群嘲的李玉刚,都做了哪些令人厌烦的事?现在的他,是否找回了“最初的自己”?
从二百块到星光大道
李玉刚的起点,低得不能再低。
1978年,他出生在吉林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骨子里,他是个不认命的人,一心向往艺术。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却因为交不起学费,梦想戛然而止。
![]()
但他没有回头,给家里留下一张字条,揣着仅有的200块钱,就踏上了去长春的火车。那段日子,是真的苦,为了活下去,他什么都干。
在餐馆里端盘子,在歌舞厅里打杂,后来折腾着开了个服装店,又搞过家政公司,结果都赔得一塌糊涂。他一路从北方辗转到深圳,尝尽了生活的辛酸。
![]()
可心里那团火,始终没灭,他决定,还是要唱歌,系统地学习,将流行和戏曲都搞明白。最初的舞台,不过是些小歌厅和夜总会,他真正的风格,诞生于一次意外。
那天,原定合作的女歌手临时缺席,眼看就要冷场,李玉刚急中生智,自己一个人包办了男女声两个部分。没想到,这种独特的转换唱法,一下子点燃了现场,观众的反应异常热烈。
![]()
他找到了自己的路,这条路甚至带他走出了国门,随艺术团到欧洲巡演,在法国,有专业艺术家非常看好他,劝他留下来发展。
这可是个巨大的诱惑,但他最终还是拒绝了,他觉得自己的根在中国,要学,就得回来学最正宗的中国戏曲。于是,他背起行囊,去了北京。
![]()
“梅派传人”这顶帽子太重
到了北京,站上《星光大道》,李玉刚火了,随之而来的,却是巨大的争议,而风暴的中心,就是他和京剧梅派的关系。
当外界开始把他和梅兰芳大师相提并论,甚至有网友提名他去演电影《梅兰芳》时,一场激烈的冲突就此展开。
![]()
起初,梅兰芳的后人,特别是梅葆玖先生,对李玉刚的态度是欣赏的。他们觉得,有这么一个年轻人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京剧,是件好事,能起到传播作用。
但很快,事情就变了味。随着李玉刚的名气越来越大,一些粉丝打出了“前有梅兰芳,后有李玉刚”的横幅,这彻底激怒了梅派。
![]()
梅葆玖先生的批评变得异常严厉,他认为李玉刚的表演不过是“穿上女装哗众取宠”,太过庸俗,根本没有沉下心来钻研京剧艺术的精髓。
更糟糕的是,李玉刚的团队被指曾打着梅葆玖的旗号进行流量炒作,这无疑是火上浇油。
![]()
同时,成名后的李玉刚频繁出现在各种商演和商业庆典上,这让他被贴上了“利益心重”的标签,加剧了京剧界专业人士对他的反感。
这场风波迅速演变成了一场京剧界与李玉刚粉丝之间的网络骂战,李玉刚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
他被推上了一个自己从未想过的高度,又被狠狠地摔了下来。他的艺术身份,变得无比尴尬和撕裂,他究竟是谁?是一个传承者,还是一个破坏者?
舞台下的他,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为舞台形象,“娘娘腔”的标签如影随形,为了和角色剥离,他下了台会有意识地避免任何女性化的动作,活得小心翼翼。
![]()
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几乎动摇了他在艺术领域前进的根基,让他成了一个被主流艺术圈排斥的孤独行者。
转折点发生在2016年,梅葆玖先生去世了,这个消息对李玉刚的冲击是巨大的。
![]()
他在微博上发表了一篇长长的悼文,字里行间充满了悔意和反思,他承认自己当年的“轻浮”,也解释了身处名利场中的无奈。
那一刻,他似乎终于想明白了,他意识到,自己的唱法,虽然融合了戏曲元素,但终究不是专业的京剧,也不能再打着梅派的大旗。
![]()
意想不到的蜕变
李玉刚需要找到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剥离那些博眼球的符号。
他放弃了在舞台上使用海绵胸垫这类道具,让表演回归纯粹。近些年,他的打扮也越来越趋向中性,留着利落的短发,努力摆脱外界强加的刻板印象。
![]()
更具象征意义的,是在2022年《万疆》这首歌的MV里,他亲手烧掉了一件华美的戏服。
那把火,烧掉的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像是在与那个被标签困住的过去做一场彻底的和解。
![]()
他不再纠结于“是不是京剧”的争论,而是倾尽心力打造了一部大型歌舞诗剧《昭君出塞》。
这部剧融合了诗、歌、舞,服装素雅,更重要的是,他全程不用耳返,用最真实的原声演唱来证明自己对艺术的虔诚。
![]()
这部剧,后来开启了世界巡演,赢得了真正的尊重,它的艺术主题也在升华。
从《新贵妃醉酒》里的个人情爱、古典美人,转向了《万疆》、《华夏》里更宏大的家国情怀与民族文化。
![]()
2023年,他跨界执导的电影《云上的云》问世,拿下首届亚洲艺术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2024年6月,他登上央视端午晚会,演唱的正是《华夏》。
他开始拓展自己的艺术边界,这一下,他彻底跳出了“反串歌手”的单一框架,展现了新的才能,赢回了不少粉丝的喜欢。
![]()
如今的李玉刚,显得从容多了,国庆节是他出道19周年的纪念日,他也只是在微博上低调地和粉丝互动。他不再是那个被标签定义的流量歌手,而是一个真正定义着自我艺术世界的创造者。
他的经历或许说明,真正的艺术生命力,不在于你被贴上什么标签,而在于你最终能创造出一个怎样无法被简单标签所定义的世界。
![]()
笔者观点
回看李玉刚的这条路,说他“跌落神坛”,其实并不准确。
他只是从一个被舆论和市场错误架设的神坛上走了下来。那个“梅派继承人”的标签,成就了他最初的辉煌,也带给了他最痛苦的束缚。
他没有在骂战中沉沦,也没有在争议中放弃,而是选择了最难的一条路:撕掉旧标签,然后用一部部过硬的作品,一个更成熟、更独立的艺术人格,为自己重新下一个定义。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