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出现场
刚刚走出校园的学生来了,在一幅幅珍贵的老照片前拍给不停;已经年近九旬的莫逆之交也来了,回忆起当年和沈老先生的交道,激动之情溢于言表……11月1日晚,重庆川剧艺术中心大剧场里座无虚席。让无数戏迷翘首以待多时的戏曲盛宴:京剧大家沈福存先生表演艺术传承晚会在此如约上演。
作为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中国文联戏剧艺术中心、重庆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福耀菊坛·典范长存——京剧大家沈福存先生艺术成就展演”(重庆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全国各地的京剧名家,沈福存先生的女儿沈铁梅,以及众多优秀弟子和学生齐聚一堂,用经典唱段重现了“山城张君秋”的艺术风采。重庆女婿、著名影视演员陈建斌也应邀担任了现场讲述人。
![]()
演出现场
今年是已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沈福存先生诞辰90周年。本次展演正是为了致敬戏曲大家,传承京剧经典。整台晚会由三个篇章和尾声共同构成。第一篇章“我没有紧箍咒”,展现了沈福存先生“不拘一格、兼收并蓄”的艺术创造思想。第二篇章“我想得到就做得到”,着重展现沈福存先生“活用程式与用活程式”的艺术创造思想,第三篇章“我要让这盆油燃起来”,展现了沈福存先生“心系剧场、观众至上”的艺术创造思想。
晚会由主持人、京剧名家宋小川和影视剧三栖名家许娣共同主持。晚上7点半,伴随着沈福存先生生前的影像出现在舞台上,晚会正式拉开帷幕。沈福存先生的自述影像率先亮相。“我看见的好我就要用。我喜欢看外国电影,有需要的时候我就把喜欢的点用到我的表演中……”言语间,他“不拘一格、兼收并蓄”的艺术创造思想,瞬间就跃然观众眼前。
![]()
演出现场
刘丹丹、胡小红、田琳带来的《行云流水》则又迅速将观众带入到了沈福存先生当年演绎经典的回忆中。蔡筱莹带来的《玉堂春·定情》、李晓兰演绎的《凤还巢》,以及周利带来的《御碑亭·避雨》更是听得现场观众如痴如醉。
现场的第一个高潮出现在讲述人陈建斌登台时。“可能你知道那个在舞台上被称为‘不派之派’的大青衣沈福存,而那个从重庆厉家班福字科走来,被叫做‘戏补丁’的小演员,哪里缺人就补哪里的沈福存,可能你并不熟悉……”在陈建斌的娓娓道来中,沈福存先生的艺术人生仿若一幅长长的画卷,在现场观众面前徐徐展开。
![]()
陈建斌担任了本场晚会的讲述人
“这位大青衣的演艺生涯不是(经历)了一道坎,而是(经历)了一路坎,时代没让他一开始就做青衣……为了能留在舞台,他唱小生、唱老生、唱样板戏,搬布景他也能干。在对关于演的长期思考中,他把角色隐含的情感,外化为鲜明的神态,把情的萌动、情的流露、情的肆意、情的反映全部化为细腻的艺术表达。”陈建斌眼中的沈福存是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他把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结合起来,走成了这个时代博采众长、自成一格的‘自由派’。”
他同时提到,他的“自由”是从传统京剧里的一板一眼规训出来的“自由”,是从舞台下无数时光如琢如磨、勤学苦练刻出来的“自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晚,中国剧协副主席、重庆市文联主席、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梅花大奖”得主沈铁梅还在现场献唱了父亲为她特意创作的《望江亭》“京川两下锅”选段,用京川融合的创新形式致敬艺术启蒙者。由沈福存先生的弟子、学生同唱的压轴原创戏歌《梨园翘楚》,也赢得满堂喝彩。
![]()
演出现场
“我觉得沈先生不光是唱得好,作为演员他演得也非常出色。”王一卜是一名还在读大学的学生,她在现场告诉记者,自己从小时候对戏曲中的精美服饰感兴趣,到上高中时爱上了戏曲本身,已经是沈先生的戏迷多年。“今天来现场就是为了向他送上敬意的。”
今年已经89岁高龄的何宝禄是沈福存先生的故交。“他非常谦虚,对提高我们对京剧理解、认识有很大帮助。”他激动地告诉记者,今天自己特意赶来就是为了缅怀这位老友,“我衷心希望他的艺术可以长存。”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摄影 张锦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