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好听是劝,听得明白是警告。新加坡总统尚达曼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部的那场演讲,话里有话,句句见锋。
他一边喊着“重振多边主义”,一边又提到美国“还有最后一招”——把中国踢出SWIFT。这话一出口,立马在亚洲金融圈内炸了锅。
金融系统毕竟是现代经济的命门,谁动了它,谁就等于摸了别人的底牌。可问题是,新加坡真的是在劝中国“放弃自给自足”?还是在提前打预防针,让大家认清未来可能出现的“极限操作”?
![]()
多边主义的空壳与新加坡的现实算盘
这几年,全球局势的剧本越写越悬疑,从乌克兰危机到巴以冲突,从中美科技战到全球供应链断裂,曾经那个讲规矩、谈合作的“国际大家庭”,眼下更像是一场没有导演的多国剧团。
新加坡总统尚达曼这次发声,也不是随口一说,他讲得很明白,当前的多边主义,是自二战以来最虚弱的阶段。
这不是危言耸听,美国这几年在国际舞台的动作,怎么看都不像是要“重建秩序”,更像是要按自己的剧本重写规则。
![]()
从退出TPP、WTO规则阻挠,到如今金融、科技、能源等领域的“脱钩”操作,美国越来越像一个既想当裁判又要当球员的角色。
新加坡当然看得清,作为一个严重依赖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城市国家,新加坡自己就是全球化的产物,它不怕全球竞争,但它怕全球混乱。
因为一旦大国撕破脸、全球“脱钩”加剧,像新加坡这种高度外向型经济体,首当其冲。
![]()
所以,尚达曼的“劝说”其实另有深意,他不是单纯在劝中国“别太自给自足”,而是在提醒所有人,如果每个国家都走向封闭、都搞“内部循环”,那像新加坡这种中转枢纽国家的空间将会被压缩到极致。
而更耐人寻味的是,新加坡自己其实早就默默在做“自给自足”的功课了。
水资源不靠马来西亚,粮食安全搞本地种植计划,能源转向可再生与多元化供应……嘴上讲多边,心里备单边,这才是小国的生存哲学。
![]()
说白了,新加坡要的是一个有规则的世界,但前提是——自己不能在没规则的世界里输得太惨。
SWIFT威胁牌:美国真能一锤定音?
说到“把中国踢出SWIFT”,这不是第一次被提,但每次提,市场都得哆嗦一下,因为这张“金融核弹”,确实威力不小。
SWIFT系统,说白了就是全球金融结算的“高速公路”,每天处理着数以万亿计的跨境支付。
![]()
但问题是,这条“高速”虽然美国车最多,却不是它一家修的。SWIFT总部在比利时,董事会25个席位中,美国只占2个,而欧洲国家占了大头。所以,美国想“封杀”谁,不是自己拍板就能定。
别忘了,欧洲和中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可不浅。德国的大众、宝马、奔驰哪一家的利润账本里没中国市场的一大块?
如果因为SWIFT断供,车卖不出去,零部件回不了账,那德国工会第一个不答应。法国也一样,奢侈品、航空零部件、农业出口都靠中国市场撑着,真要动刀子,欧洲自己先疼。
![]()
更何况,中国早就不是20年前那个金融系统全靠美元转的国家,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已经覆盖全球189个国家和地区。
数字人民币也早就试水国际结算了,中泰之间的水果贸易,现在几秒钟就能转账到账,不用再绕一圈美元。
而这还只是开始,全球“去美元化”的趋势,正在悄悄加速。伊朗、俄罗斯、委内瑞拉这些被SWIFT制裁过的国家,早就开始另起炉灶。
![]()
而中国不仅在技术层面有备选系统,在贸易结构上也在“去美元化”推进。铁矿石人民币结算、巴西大豆和矿产用人民币计价,这些都不是象征意义的小动作,而是实打实的货币替代。
美国真要一脚把中国踢出SWIFT,表面看是断了中国的“支付大动脉”,但实际上,这一脚可能把自己也踢伤。
因为一旦这条“高速”不再是全球唯一的通道,那么其他国家也会开始另谋出路。到头来,美元的金融霸权会不会因此出现裂缝,才是美国自己更该担心的。
![]()
自给自足还是自主可控?中国的逻辑不是“闭门造车”
新加坡“劝”中国放弃自给自足,听上去像是怕中国彻底关起门来搞内循环。但现实是,中国从来没说要“闭关锁国”,要的是在关键领域的“安全边界”。
这几年,“自主可控”成了中国经济政策的关键词,但这和“什么都自己生产”是两回事。真正的目标,是在那些关系到国家命脉的领域,比如芯片、软件、核心装备等,不能再被人“卡脖子”。
中方代表曾多次强调,产业链要的是自主完备,不是全面自给。比如,在手机产业链中,中国依然大量采购高通芯片、微软系统、台积电代工,这一切都没有停下。
![]()
但在光刻机、高端制造、基础算法等核心领域,中国必须要有备胎甚至主导权,因为这不是商业选择,是战略底线。
与此同时,中国也没放弃全球合作。实际上,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日子并没有变差。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厂不断扩产,宝马在沈阳投了新项目,美国芯片企业依然在华设立研发中心。
更重要的是,中国贸易依存度本身在下降。从2010年到现在,中国出口占GDP的比例逐年下降,而进口却持续增长。这说明中国在优化结构,从“世界工厂”向“全球市场”转型。
![]()
而这种调整,也是在为全球供应链提供稳定器。世界动荡,订单转移,但中国的产业链韧性依然在。即使在美国“脱钩”压力下,越南、印度等国承接的部分订单,最终还得绕回中国做核心部件。
中国不仅没退场,反而在产业链中掌握了更高层级的位置。
所以说,中国要的不是“彻底自给”,而是在全球格局不确定时,有一套兜底系统。在开放中谋安全,在安全中保开放,这才是真正的中国策略。
![]()
在不确定的时代,国家如何保住底线,同时不脱离世界?新加坡的呼吁,虽有善意,但背后也有担忧——担心一个越来越“自主”的中国会让全球贸易体系失去平衡。
但现实是,一个能在风浪中稳住自己的中国,恰恰是全球稳定的保障之一。
踢不踢出SWIFT,最终不只是美国的决定,更不是新加坡一句话能定的。而中国要做的,是在各种“可能的极限操作”来临前,提前准备好“不靠别人也能跑”的能力。
![]()
信息来源:
尚达曼:中美关系关键在于维持互依 而非走向自给自足2025年10月17日 08:11联合早报
新加坡总统:“美中交界带”可让两国与世界共赢/中国日报网2025-10-18 09:45
人民币,大消息!变得越来越“好用”,CIPS作用日益凸显!2025年10月19日 12:47 证券时报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