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的考试正在消耗孩子的创造力,一场颠覆传统的教育变革已悄然启幕。
2025年10月,上海市教委发布《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将“新建一批科学高中或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与此同时,成都宣布正式探索 “小初高十二年贯通培养” 改革试点。两大教育重镇同步推进长学制改革,引发了全社会对“中考是否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广泛猜测。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01 改革信号:两大城市的教育“破冰”行动
上海的教育改革方案虽未直接提及“取消中考”,但其中“科学高中”与“十二年一贯制”的规划,与成都的“免中考”试点形成了实质性呼应。
根据上海方案,这些新型学校将采用连贯性培养模式,学生在一定范围内直升,从根本上减少应试压力。而成都的试点更为直接,参与贯通培养的学生将不再参加中考。
![]()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对科学高中的定位并非简单贴标签,而是要求其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协同育人,聚焦STEM教育(科学、技术、工程、数学)。
例如华东理工大学附属浦东科技高级中学,以数理和科技教育为办学特色,而温州科技高级中学则通过强化实验课程、建设独立实验楼和科创馆,将科学探究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
![]()
有教育观察者评论:“这绝不是换汤不换药,而是从育人理念到培养模式的全面革新。”
02 中考困境:被应试捆绑的初中三年
“初中三年,实际上只有两年半在学习新知识,最后半年完全投入到应试训练中。”
“孩子从初一就开始备战中考,所有的兴趣爱好都得为此让路。”
这些家长的抱怨反映了现实。中考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其 “一考定终身” 的压力催生了大量教育问题。
2025年上海中考总分仍为750分,科目涵盖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体育与健身和综合测试(含物理、化学、跨学科案例分析、物理和化学实验操作)。学生在初三阶段需面对自主招生、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和统一招生录取三个批次的复杂流程。
![]()
一位初中教师坦言:“频繁的应试训练会破坏学习的连贯性和趣味性,而这场改革正是为了打破这一僵局。”
03 科学高中:科技创新人才的早期孵化器
什么是科学高中?它与传统重点高中有何不同?
根据《人民教育》的定义,科学高中是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特色类型,承担着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
特色一:课程体系突破学科界限
科学高中在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大幅增加科技探究类课程。例如温州科技高级中学将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作为抓手,并把实验课落实情况纳入教师考核。
特色二:与高校、企业深度协同
上海方案明确要求科学高中与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协同育人。这种模式让学生尽早接触前沿科技,参与真实科研项目。
特色三:个性化培养方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建民指出,科学高中应更加强调 “一生一案”个性化培养,这与传统学校的“流水线”教育形成鲜明对比。
![]()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这类学校大多采用连贯培养模式,自然弱化了中考的选拔功能。例如成都试点的“小初高十二年贯通式培养”,让学生摆脱了频繁应试的压力。
04 一贯制优势:更连贯的成长路径
成都的十二年一贯制和上海的科学高中,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减少不必要的升学考试,让学生获得更连续、完整的教育体验。
教育研究显示,一贯制学校具有明显优势:
能够制定12年一贯的课程体系,避免学段间的简单重复或陡峭跳跃;
更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而非短期的应试表现;
根据学生特点和潜能进行个性化培养,而非“一刀切”。
上海市教委在方案中特别强调,要“试点长学制贯通培养模式”,支持优质高中向下延伸、优质初中向上延伸办学。
![]()
这对学生来说是解放,对家长来说是减负。一位教育专家打了个比方:“频繁转车(升学考试)不如一站直达(一贯制培养),让孩子把更多精力用在欣赏沿途风景(成长过程)上。”
05 家长应对:从“应试策略家”到“教育规划师”
面对教育改革的浪潮,家长们的反应各不相同:
前瞻型家长已开始研究不同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不再单纯追捧升学率;
务实型家长担心改革试点会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小白鼠”;
保守型家长则对取消中考表示忧虑,认为失去了相对公平的选拔机制。
![]()
教育专家建议,家长需要从三个方面调整心态和策略:
1. 关注学校特色而非排名
未来学校的价值不再仅仅体现在升学率上,更在于其教育理念和课程特色。家长应了解学校的师资力量、科创资源以及与高校企业的合作情况。
2. 了解孩子特质而非跟风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天赋和节奏。家长应放下焦虑,客观评估孩子的兴趣特长,选择最适合的教育路径。
3. 重视综合素质而非分数
未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位参与上海改革咨询的专家指出:“未来五年,中国教育生态将迎来深刻重塑。洞察趋势的家庭将抢占先机,而停留在过去的思维模式,可能会错失孩子发展的关键机遇。”
教育改革不会一蹴而就,中考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全面取消。但从重视“选拔”转向关注“成长”的教育新时代正在到来。
上海的科学高中和成都的贯通培养,只是这场变革的序章。随着更多地区加入改革行列,中国教育正在构建一个更加多元、灵活的发展路径,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轨道。
在这场巨变中,最好的准备不是焦虑,而是理解趋势并积极应对。毕竟,教育的目标从来不是培养“考生”,而是造就有能力、有担当、有创新精神的未来公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