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明抢中企控制权后,面对中方的断供反制,荷兰经济事务部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在10月19日向中方发出了一个有些矛盾的信号:他希望坐下来谈谈。
然而,语气是软了,但在面对实际的问题,荷兰方面还是嘴硬,不但拒绝向中国认错,甚至还急着替美国辩解,这是处理问题的态度吗?
![]()
荷兰经济事务部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
一把砸向芯片的“应急锤”
荷兰动用的这部法律,本质上就像一把用来砸开仓库大门的“应急锤”,简单、粗暴,追求的是“一键暂停”的效果。但他们对准的目标,却是安世半导体这样一部结构精密的“仪器”。安世的价值,远不止看得见的厂房和设备。
它的核心是无形的知识产权,是德国汉堡的前端晶圆制造与中国后端封装测试环节之间紧密咬合的全球协作网络,更是一套需要微妙平衡的跨国公司治理结构。这家公司的产品,如分立器件和电源管理芯片,虽然不是最顶尖的先进制程,却是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螺丝钉”,维系着无数终端产品的运转。
![]()
这把老旧的锤子砸下去,后果立竿见影,但并非荷兰人所期望的那样。荷方一道部长令,直接给安世全球的资产、知产、业务和人员流动来了个“四不准”,有效期长达一年。紧接着,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企业法庭更是司法加码,强行修改了董事任免和投票规则。
这种双重打击,瞬间击垮了企业的内部治理。身在中国的安世团队,一度收到了与荷兰总部完全相悖的指令,公司内部陷入混乱,治理根基被动摇。这显然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商品法”所能、所应处理的范畴。
![]()
荷方给出的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但都经不起推敲。他们声称要防止前中国籍CEO将业务和知识产权转移出欧洲,却并未拿出确凿证据。这种仓促的决策,完全绕过了公开的法律程序,更像是一场“先定罪,后找法”的政治表演,外界普遍猜测,这背后少不了来自美国的压力。
手持武器还想握手
最拧巴的地方在于,荷兰一方面采取了如此激进的强制措施,另一方面又摆出一副渴望对话的姿态。卡雷曼斯在公开采访中,一边说着希望解决问题,一边却又态度强硬地宣称,“荷兰没有做错什么”,并拒绝承认接管企业资产存在任何问题。当被追问是否会为此道歉时,他更是含糊其辞,选择了回避。
![]()
这种姿态上的巨大错位,让所谓的“谈判桌”从一开始就摇摇欲坠。荷兰的目标很明确,他们希望为局势“降温”,说白了,就是想解决因中方采取反制措施(如在出口环节设限)而引发的供应链难题。他们希望中方停止反击,让一切恢复如初。
但这恰恰暴露了他们一种“吃肉不买单”的深层逻辑,他们试图在不撤回错误行为、不承认问题根源的前提下,单方面要求对方做出让步。这无异于一个人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却跑去要求邻居不要再大声嚷嚷,同时还坚称自己扔石头的行为没有任何不妥。
![]()
而中方的立场清晰且一贯,中方外交部多次表达不满,同时也释放了愿意沟通的信号,但这个沟通有一个无法绕开的前提:必须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之上。解决问题,就必须公开讨论问题本身,而不是假装它不存在。荷兰不肯承认自己的行为是问题的根源,中国自然也不会在原则上让步。
因此,卡雷曼斯请求的这场“会面”,看起来更像是一种止损的危机公关,而非解决问题的真诚努力。当一方连问题的存在都不愿正视时,谈判桌就已经失去了平衡,任何对话都将是徒劳的。
![]()
短期安全与长期信任的豪赌
荷兰的这番操作,或许在短期内满足了某些政治上的“安全感”,或是回应了来自盟友的压力。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成功阻止了一场想象中的“技术外流”,暂时保住了所谓的“国家安全”。但从长远来看,他们输掉的,是比任何技术都更宝贵的资产——信任。
这种信任,是全球商业赖以运转的基石。在半导体这样一个高度脆弱且环环相扣的供应链中,信任几乎等同于“库存”。全球汽车和电子行业普遍依赖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模式,终端厂商的安全库存通常极少。大家之所以敢这么做,就是相信供应商能稳定履约,相信规则是可预期的。
![]()
荷兰的行为,恰恰是把这种最宝贵的信任砸得粉碎。当安世半导体的供应链在一个月内无法恢复时,连锁反应迅速爆发。二级分销商开始疯狂抢货、囤货,市场价格应声上涨。这种恐慌情绪,远比一两款芯片的短缺更具破坏力。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全球资本将因此重新评估在荷兰,乃至整个欧洲的投资风险。此举极大地推高了所谓的“主权监管风险溢价”。未来的跨国并购与投资,合同里必然会加入更严苛的条款,以防范这类突如其来的政治干预。说白了,资本会“用脚投票”,流向那些规则更透明、环境更可预期的地方。
![]()
荷兰亲手给自己以及全球的投资环境,都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为了一个模糊的、未经证实的短期安全目标,却赌上了国家长期的商业信誉和产业未来,这笔账怎么算都划不来。
要真正走出这场自己制造的危机,荷兰需要的不是外交辞令上的“降温”,而是对其法律和政策工具箱进行一次根本性的“校准”。解决问题的钥匙,从来不在于对方能否让步,而在于自己是否敢于直面错误。
![]()
真正的“认错”,可以不是一句口头的道歉,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比如,立即归还安世半导体被剥夺的公司治理权与股东权利。或者,建立起一个由第三方托管、中立机构审计的可验证缓冲机制,以现代化的合规手段来回应其安全关切,而不是动用一部70多年前的“古董”法律。
结语
中方已经说得很明白,解决问题的大门仍然敞开。但门槛,就是正视问题本身。荷兰接下来的选择,将不仅决定一家企业的命运,更是在向世界宣告,它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时代浪潮中,究竟想扮演一个可靠的法治伙伴,还是一个随时可能因外部压力而摇摆的变量。
![]()
当规则的执行者自己都不再遵守规则时,所谓的谈判不过是走个过场。这笔账,荷兰必须认,否则,最终的账单只会更昂贵,并由自己的产业和选民来支付。
直新闻2025-10-21《安世半导体“僵局”,荷兰将主动接触中方?》
观察者网2025-10-18《想和中方谈谈,但荷兰还在狡辩:不是美国让干的》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