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父亲的信:十三条人生路标》
那年我大学毕业,即将南下工作。临行前夜,父亲递给我一个泛黄的信封,里面是他用工整小楷写下的十三条处世原则。如今十五年过去,这些字句已成为我人生路上最重要的路标。
第一条路标出现在深圳的出租屋。
合租的室友从不主动联系我,起初我总热情邀约,后来才懂父亲写的"关系是双向的"。就像小时候镇上的张木匠,他从不串门,但谁家需要帮忙总能看见他——真正的交往,重在质量而非勉强。
第二条路标立在第三次被同事求助时。
新人小王总是找我修改方案,直到某次我因加班拒绝,他竟面露不悦。这时想起父亲的话:"帮人是情分,不帮是本分。"第二天我买了咖啡,教他使用方法而非直接代劳。三年后他升职时感慨:"那杯咖啡比代笔珍贵十倍。"
最明亮的路标在年会当晚点亮。
我负责的项目获奖后,在台上感谢了整个团队。深夜收到总经理消息:"年轻人懂得把光分给别人,难得。"这让我想起父亲放弃调任的机会,把名额让给更需要的同事——真正的光芒,往往藏在收敛里。
最沉重的路标关于承诺。
曾为争取客户许下过苛的交期,结果全组人熬夜补救。父亲在电话里说:"你爷爷当年借钱给乡亲从不立据,但卖了下蛋的母鸡也要按时还钱。"从此我只承诺能做到的事,反而赢得了更多信任。
最温暖的路标立在茶水间。
听见同事议论小张的离婚事宜,我放下杯子转身离开。想起父亲在粮站工作四十年,从未说过任何人闲话。后来小张主动找我倾诉时泪流满面:"全单位只有你尊重我的隐私。"
这些路标中,"说话留余地"最让我受益。有次项目出现意外,因我汇报时用了"可能存在风险"而非"绝对没问题",竟意外获得总部资源支持。这恰似父亲修房时总要在墙根留缝——看似不完美,实则为热胀冷缩留足了空间。
如今我也开始给女儿写生活原则,但第一条永远是父亲的信末那句:"这些规矩不是枷锁,是前人踩出的路。愿你既能循路而行,也能走出自己的道。"
昨夜整理旧物重读这封信,发现纸张虽已发黄,墨迹边缘却因常年摩挲变得光滑。原来最好的传承,不是刻在石碑上的训诫,而是写在普通信纸上,被岁月打磨得温润的人生体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