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微信改版,容易找不到尹哥的文章,大家记得把尹哥设为星标⭐️ 哦~
人类,究竟从何而来?
在基督教的信仰里,我们来自那座失落的伊甸园。
在华夏的传说中,我们来自女娲抟土造人。
在北欧的神话里,我们的世界源于始祖巨人尤弥尔。
在古印度的哲思中,我们存在于梵天的循环梦境。
在古埃及的信仰里,我们是太阳神拉的眼泪。
在阿兹特克的传说中,诸神用珍贵的玉米,混合着他们牺牲的鲜血,塑造了我们。
这些瑰丽的神话,承载了各个文明对自身起源最浪漫的想象。但有没有一个故事,能够超越文化与地域的界限,用确凿的证据,告诉我们一个关于全体人类的、统一的真相?
有。这个故事,就写在我们的身体里,写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它就是科学探寻生命起源的史诗。
![]()
人类究竟从何而来?这是一个困扰了我们数千年的终极之问。而在过去短短的两百年里,我们开始用科学,尝试书写一份属于自己的、真实的“创世记”。
这一切的开始,要从达尔文的“演化论”开始讲。他告诉我们,所有生命同根同源,我们来自自然选择的力量,来自那棵伟大的“生命之树”。但我们是如何从父母那里继承特征的?演化的微观机制是什么?达尔文留下了悬念。
![]()
答案悄然藏在一位修道院修士的豌豆园里。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第一次揭示了生命性状代际传递的统计规律。然而,“遗传因子”究竟是什么?它以何种形态存在?这成了一个更迷人的谜题。
![]()
这时,一位物理学家用一本薄薄的小书,点燃了整个生物学界的革命。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中大胆预言:遗传物质是一种“非周期性晶体”,信息就编码在它的原子排列之中。这本书,像一座灯塔,照亮了方向,吸引着沃森、克里克等一代英才投身于生物学。
![]()
于是,1953年,那个伟大的双螺旋结构被揭晓了!沃森和克里克发现,生命的蓝图就写在这条由A、T、C、G四种碱基构成的天书之上。
我们终于找到了“生命之书”的载体,但新的挑战接踵而至:我们该如何阅读它?如何破译这长达30亿个字符的浩瀚密码?
![]()
最初的测序方法笨拙、低效,如同在用手抄写一部百科全书。解读几个碱基都无比艰难,更何谈整个人类基因组?破译生命天书的梦想,似乎遥不可及。我们需要一场技术革命,需要一个能打开这把巨锁的“钥匙”。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位华人学者的名字,熠熠生辉——他,就是吴瑞。
1971年,吴瑞发表了一篇里程碑式的论文。他首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引物延伸法”。
这个想法极其巧妙:他设计一个已知的“引物”,像一把精准的钥匙,插入DNA的特定位置,然后引导DNA聚合酶像复印机一样,由插入位置开始一个接一个地复制未知的碱基。
![]()
这个方法,不仅仅是提高了一点效率,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测序的逻辑!它让测序变得更准确、更可控、更易于自动化。
吴瑞的这项开创性工作,为后来所有的现代测序技术埋下了最关键的种子。
后来,诺贝尔奖得主桑格在吴瑞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发展出了成为黄金标准的“桑格测序法”。而桑格本人也公开承认,他的工作受到了吴瑞的深刻影响。
可以说,吴瑞是当之无愧的DNA测序技术的奠基人与先驱。
![]()
有了这把钥匙,人类终于有底气开启史上最宏伟的科学工程之一——人类基因组计划。多国科学家联手,历时十三年,耗资三十八亿美元,终于在2003年完成了第一个人类基因组的全部测序。我们第一次完整地读懂了构成我们自身的遗传指令!这背后,是吴瑞奠定的技术基石。
而故事并未结束。测序技术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进化,成本呈“瀑布式”下降。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到“人人基因组计划”的时代悄然来临,今天一个人检测自己的基因组,正在变得像做一次常规体检一样简单。
![]()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可以预知疾病风险,进行个性化精准医疗;可以追溯祖先的迁徙足迹,理解我们与这片土地、与彼此之间深层的血脉联系。我们不仅在回答“我们从何而来”,更在掌控“我们将走向何方”的健康密码。
回望这段波澜壮阔的旅程,从达尔文的宏观构想,到孟德尔的规律发现,再到薛定谔的理论预言,直至沃森、克里克的结构解密。而吴瑞,这位谦逊的华人科学家,他用天才的构想,铸造了开启生命天书的关键钥匙。
然而,诺贝尔奖最终没有记住吴瑞。科学史,留下了一处缺憾。科学真理终将被记住,但历史有时会遗忘名字。
他或许不像前几位那样家喻户晓,但他却是将伟大理论转化为现实技术的关键桥梁。他让生命的答案,从哲学思辨和抽象模型,变成了可以一一读取的数据。
致敬吴瑞,以及所有在探索生命奥秘的道路上,默默无闻的奠基人。他们的智慧,照亮了我们认识自我的征程。探索永无止境。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