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游记 | 参观董寅初纪念馆,感受抗日侨领的爱国情怀
参观完三河民俗园,出馆,走进古西街,继续往前走,不到两分钟就来到位于古西街的董寅初纪念馆。
![]()
一.董寅初纪念馆简介
董寅初纪念馆,门票20元,始建于晚清,为纪念著名爱国侨领董寅初而建,是一座典型的徽派庭院。
前门临古西街,后门码头,前后共五进。展馆从求学之路、流亡海外、海外抗日、实业祖国、心系侨胞、维护祖国统一等方面,以文字、图片、实物、蜡像的形式展示了董寅初生平事迹,展现了董寅初无私无畏的一生。
二.董寅初雕像
走进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董寅初坐在椅子上的雕像,雕像之上的“抗日英雄,爱国侨领”八个字概括着董寅初的一生。
![]()
⚫️董寅初雕像⚫️
董寅初,出生于1915年9月,安徽合肥三河人,印度尼西亚归侨,中国致公党第九、十届中央主席,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著名的爱国侨领和社会活动家
再往里走,就是一个过道,过道两边摆有一些古代的打仗用的兵器,墙壁上有些浮雕。
![]()
正前方是一圆门,圆门之上有木匾“将门”。左右挂木板对联:“叔祖双双赴国难,将门之后呈英豪。”
三.六大展厅
穿过过道,从外向里依次是六个展厅。
![]()
(一)将门之后称英豪
董寅初出生地肥西三河镇的董家圩,是爱国世家,家世显赫。
董氏一门可谓英才辈出。父亲董道贵,字葆良,晚清候补道衔,隐居不仕,课子读书。母亲张瑟如(龄字辈),肥西周公山西麓张新圩人,淮军名将、两广总督张树声四弟、提督衔总兵张树屏的孙女,树屏次子云官之女。
董寅初祖父是著名淮军将领董履高。清咸丰年间太平军打到三河,参加了太平军。董履高历任贵州安义镇总兵、直隶正定镇总兵、江苏淮扬镇总兵、安徽寿春镇总兵等。
董氏祖谱记载有:淮军著名将领董履高,记名提督董大义、记名总兵两江补用副将董大鉴、两江补用副将董大铨、尽先补用游击董履泰、副将董履贞、江苏抚标亲兵水师营两江补用游府董大勋、两江尽先补用千总董道贤、即补守备董履郊等。
董寅初岳父,湖南湘潭人、现代名人杨度。
![]()
董寅初从小在苏州生活,1928年秋,董寅初离开家乡,就读于苏州东吴大学附中,与蒋介石的二公子蒋纬国同班。
"九·一八"事变后,年仅16岁的将门之子董寅初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
1934年考进了上海交通大学,攻读实业管理,并担任交大校刊的记者兼编辑。
“一.二九”学生运动时,董寅初组织召开学生大会,成立救国会,并被推选为该救国会执行主席。积极联系上海各大学学生会,共同向市政府请愿呼吁,拦火车赴南京请愿,坚决要求国民政府抗日,遭到当局的无理关押。
董寅初在抗日救国斗争中展现了他的组织才能,也在同学中逐渐树立了威信,逐渐成熟起来。
![]()
(二)笔伐南洋抗日枭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董寅初在上海继续未完成的学业。1938年交通大学毕业,到香港参加《申报》的编辑工作。
1939年8月,董寅初从香港只身来到印度尼西亚巴达维亚城(今雅加达),到《天声日报》工作,随后创办《朝报》,任经理兼总编辑。
![]()
不久又与陈嘉庚先生一起创办《南洋商报》等报刊,在华侨中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成为东南亚闻名的爱国报人。
![]()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侵占印尼,董寅初因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42年12月被日本侵略军逮捕入狱。
1945年9月日本投降,坐日本法西斯3年半黑牢的董寅初出狱,重获自由。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董寅初立志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为促进华侨会的团结,共同建立了中华侨团总会,担任了中华侨团总会总干事兼华侨治安总会主任,积极保护华侨安全。
印尼“糖王”、建源公司老板黄仲涌慕名请他加盟,董寅初由此投身实业界。
![]()
(三)实业宏图救国梦
1947年,董寅初抱着实业救国的梦想,返回祖国,回上海定居,参与建设新中国。担任印尼建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中国酒精厂厂长。
然而,当时国民党政府又发动内战,通货贬值,物价飞涨,工厂经营十分困难。不久被迫停产。
1949年上海解放,在政府的支持下,董寅初用了一年时间,重建已倒闭18年的“建源公司”浦东陆家嘴的亚洲最大酒精厂,改为上海溶剂厂,恢复生产。为国家提供了急需的第一批高级化学溶剂,并有部分出口。
1956年,董寅初把上海溶剂厂和后来创办的两家企业,带头实行公私合营。先后任合营总公司副经理,华建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为上海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还多次慷慨捐出巨资,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
(四)丹心一片献侨胞
1956年,董寅初被选为新成立的上海市侨联副主席、后任主席,从此献身侨务工作。
董寅初捐出自己的全部积蓄40多万元,创办华侨大厦,成为联系海外华侨和归侨侨眷中心。华侨大厦几经改建,至今已成为几十层高的摩天大楼,巍然矗立在延安中路129号。
![]()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董寅初以更大的热情向海外朋友宣传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号召“三胞”回祖国投资。
1980年,董寅初加入致公党,当选致公党上海市委会主任委员,开始着手在上海筹建地方组织的工作。在董寅初的领导下,致公党上海组织从无到有,逐渐成长壮大起来,成为上海民主政治体制中一支特色鲜明的队伍。
在中国致公党中央机关办公楼,最耀眼的是顶层四个大字:“致力为公”,已经成为致公党的宗旨。最先叫响“致力为公”的,便是董寅初先生。
1983年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并担任致公党中央副主席。
1986年担任全国人大常委兼外事联络委员。
1988年4月当选为中国致公党中央代主席。
1988年12月后,先后当选为致公党第九届、第十届中央主席。
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他还是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
1997年11月,在致公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董寅初主动让贤,推荐原副主席罗豪才为接班人。
董寅初是一位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活动家,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参政议政,在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做了许多深入细致和卓有成效的工作。
董老的海外朋友非常多,即使卸任后,虽年事已高,仍走遍世界,访问侨胞,到处都受到热烈欢迎。
与交大同学“计算机大王”王安、合肥老乡科学家杨振宁、美国第一位华人大学校长田长霖(亲家)、建筑学家林同炎等保持着密切联系,并提出开发浦东、修建浦东大桥等重要建议。
![]()
(五)代代领导结情深
董寅初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中共三代领导人,都建立了深厚情谊,尤其邓小平、江泽民两位领导人交往更多。
多次陪同邓小平、江泽民、吴邦国等领导人和各界专家学者考察浦东。他的很多重要意见,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专家们的肯定。
(六)历史丰碑永不朽
2009年6月23日,董寅初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95岁。
![]()
董寅初一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为祖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建设和扩大对外交流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特别是上海浦东的开发,更倾注了他的大量心血。
他公而忘私、致力为公的高尚品格,值得新时代每个中国人敬仰。
董寅初的事迹非常感人,禁不住为他的爱国精神肃然起敬。
董寅初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是三河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记得文末点亮推荐,赞下顿悟
点此阅览⏩️河南24个4A名胜景区
⏩️山西15个4A名胜景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