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漫行:在山水与古巷间读懂四川
![]()
绿皮火车刚钻出秦岭隧道,风里就裹着蜀地的湿气 —— 不是攻略里 “天府之国” 的刻板标签,是清晨青城山的云雾缠着石阶,是正午都江堰的浪涛拍着鱼嘴,是暮色平乐古镇的竹篾映着灯笼,是星夜阆中古城的茶烟绕着中天楼。八日的漫游像展开一幅浸着山水灵气的绵密画卷:一卷是青城的绿,藏着千年的道家风骨;一卷是都江的碧,凝着百代的水利智慧;一卷是平乐的褐,刻着世代的市井温情;一卷是阆中的红,裹着十朝的三国文脉。每处景致都不是刻意打造的 “打卡地”,是能触摸的苔痕石阶、能听见的竹编轻响、能看见的江水分流、能闻见的盖碗茶香,藏着四川最本真的巴蜀密码。
青城山:晨光里的云雾与道家风骨
![]()
都江堰的晨雾还没散,我已跟着青城山常道观的李道长往天师洞走。他的布鞋踩过带露的青石板,手里的竹帚扫着松针:“要趁日出前进山,雾没散时能闻见苔藓的香,这山藏着我家两代人的守观故事,得细品。” 他的袖口沾着晨露,指节处有握帚磨出的薄茧,那是守着青城山三十年的印记。
![]()
晨光中,青城山像块浮在云端的绿玉,千年古松的枝干斜挑着雾霭,天师洞前的 “降魔石” 沾着水珠,偶尔有山雀从竹林间掠过,翅尖扫落的松针飘进石缝。“这山是道家‘第五洞天’,” 李道长蹲在一块刻着 “道法自然” 的石碑前,指尖轻触碑上的青苔,“我爷爷当年在观里煮茶,常说‘山不说话,却藏着天地的理’,你看这石阶旁的竹,只往有光的地方长,不挤不抢,就是道家的‘和’。” 雾气渐薄时,他忽然指向观后的炼丹炉:“那是明代的旧物,炉底的灰里还能找到当年的松脂,以前道长们炼丹,不是求长生,是悟‘火候’—— 就像这山,要慢慢养,急不得。”
![]()
走到常道观的茶寮,木架上摆着各式老物件,铜制道铃、陶制茶罐、泛黄的《道德经》抄本,都沾着深浅不一的茶渍。“这茶罐是我父亲传的,” 李道长提起罐盖,里面的青城雪芽泛着浅绿,“采芽要趁晨雾没散,炒茶要用柴火,火候差一分,香味就差一截。” 墙上挂着张褪色照片,是 1980 年代的场景:“这是我和父亲在观前扫雪,那年雪大,压断了好几棵古松,我们用竹架撑了半个月,才保住它们。” 不远处的竹林里,几位居士正练太极,李道长喊:“动作慢些!跟着山风的节奏,不是比快,是比稳!”
![]()
朝阳跃出山顶时,李道长带我看 “雾散青城”—— 阳光穿过薄雾,照在道观的灰瓦上,水珠顺着瓦檐滴落,在青石板上砸出细小的坑。“这几年进山的人多了,” 他收起竹帚,“但我们没修缆车,要走上来,才能懂‘入山不问路,随云到观前’的意思。” 他掏出个小纸包:“这是今年的雪芽,用山泉水煮,煮到茶汤发绿,才算煮透。” 我捧着温热的陶杯,忽然懂了青城山的美 —— 不是 “避暑名山” 的头衔,是云雾的柔、古松的劲、道长的痴,是四川把最悠远的道家记忆,藏在了晨光里的山径间。
都江堰:正午的浪涛与水利智慧
![]()
从青城山驱车半小时,都江堰的江水已在正午阳光里发亮。水利守护人王大爷正坐在鱼嘴旁的石阶上,手里的木杆指着江水分流处:“要趁日头最烈时看分水,水势最稳,这江藏着我家四代人的护堤故事,得细品。” 他的裤脚沾着江水,指节处有木杆磨的厚茧,那是守着都江堰六十年的印记。
![]()
顺着江堤往下走,都江堰像条卧在岷江之上的水利长龙,鱼嘴将江水劈成内江与外江,宝瓶口的水顺着渠道流向成都平原,偶尔有江鸥从水面掠过,翅膀沾着细碎的浪花。“这鱼嘴是李冰爷修的,” 王大爷用木杆量着水位,杆上的刻度泛着旧痕,“我太爷爷就跟着老匠人修堤,他常说‘深淘滩,低作堰’,不是口号,是看水的本事 —— 你看今天的水位,刚到‘安澜’线,不涝不旱,正好。” 正午的阳光照在江面上,波光晃得人睁不开眼,他忽然指向江中的 “卧铁”:“那是埋在江底的标尺,每年清淤时挖出来,看淤积了多少,我父亲当年清淤,在江里泡了一个月,脚都泡烂了。”
![]()
走到二王庙旁的老宅院,木架上摆着各式老物件,铜制水位仪、木质夯土锤、泛黄的《都江堰水利志》,都沾着深浅不一的泥渍。“这水位仪是 1930 年代的,” 王大爷拿起仪器,“我爷爷用它测了一辈子水位,现在我还按它的刻度看水,比电子仪器准。” 墙上挂着张黑白照片,是 1950 年代的场景:“这是我父亲和乡亲们一起修‘飞沙堰’,那时没有机器,全靠人力夯土,晚上就睡在江堤上。” 不远处的宝瓶口,几位学生正画水利图,王大爷笑着打招呼:“别靠太近!堤边的石头滑,我年轻时在这摔过一跤,差点掉进江里!”
![]()
正午的江风掠过堤岸时,王大爷带我看 “水映宝瓶”—— 阳光照在宝瓶口的水面,折射出的光落在 “离堆” 上,像撒了一层碎银。“这几年护堤严了,” 他收起木杆,“每年都要检查堤岸的石头,松了就换,你看这江里的水,清得能看见鱼,是护得好。” 他弯腰捡起一块鹅卵石:“这是从江底捡的,磨得光溜,我父亲说,这石头里藏着江的脾气,摸久了就懂。” 我摸着冰凉的鹅卵石,忽然懂了都江堰的美 —— 不是 “世界遗产” 的虚名,是江水的活、堤坝的稳、守护人的韧,是四川把最精湛的水利记忆,藏在了正午的浪涛间。
平乐古镇:暮色的竹篾与市井温情
![]()
从都江堰驱车一小时,平乐古镇的竹香已在暮色里漫开。竹编匠人张阿婆正坐在古镇的青石板旁,手里的竹篾在指间翻飞:“要趁日落时逛古镇,灯刚亮,竹篾最软,这巷藏着我家三代人的编竹故事,得细品。” 她的围裙沾着竹屑,指节处有竹篾磨的厚茧,那是在平乐古镇住了一辈子的印记。
![]()
顺着青石板路往里走,平乐古镇像条卧在白沫江畔的褐绸带,川西民居的木楼挂着红灯笼,“乐善桥” 的石拱映着暮色,偶尔有挑着竹筐的小贩走过,筐里的新鲜蔬菜沾着露水。“这古镇以前是茶马古道的码头,” 张阿婆编着一个竹篮,竹篾的轻响混着远处的江水声,“我外婆那辈就靠编竹器为生,现在码头没了,但竹编还在,你看这木楼的窗棂,是竹编的‘万字纹’,防虫还透光。” 暮色渐浓时,她忽然指向巷尾的老竹坊:“那是我母亲开的竹坊,现在还能看见当年的竹织机,我第一次编竹篮,就在那织机上摔过跤。”
![]()
走到张阿婆的竹编摊子前,木桌上摆着各式竹器,竹篮、竹席、竹扇,都泛着浅黄的光,旁边的陶壶里泡着茉莉花茶,茶香混着竹香,格外清爽。“这竹编要选本地的慈竹,” 张阿婆递来一根竹篾,“要泡七天,泡软了才好编,我母亲编一张竹席,要花半个月,现在我老了,编得慢,一张席要一个月。” 墙上挂着张彩色照片,是 2000 年的场景:“这是我和邻居们一起编‘竹龙’,过年时在古镇里舞,现在年轻人不爱学,只有我们几个老人还编。” 不远处的巷口,几位孩子正追着灯笼跑,张阿婆笑着喊:“慢点跑!青石板滑,别摔着!”
![]()
夕阳沉入白沫江时,张阿婆带我看 “灯映竹篾”—— 古镇的红灯笼亮起,光落在竹器上,竹篾的纹路像刻在褐玉上的脉络,编好的竹篮泛着暖光。“这几年古镇游客多了,” 她收起竹篾,“但我没涨价,一个竹篮还是二十块,要的就是街坊们能用得起。” 她递给我一个刚编好的小竹筐:“给你装东西,这竹筐结实,能用十年。” 我摸着粗糙的竹篾,忽然懂了平乐古镇的美 —— 不是 “川西古镇” 的标签,是竹香的浓、青石板的凉、阿婆的暖,是四川把最绵长的市井记忆,藏在了暮色的巷陌间。
阆中古城:星夜的茶烟与三国文脉
![]()
从平乐古镇驱车三小时,阆中古城的茶烟已在星夜里漫开。老茶馆掌柜陈师傅正坐在中天楼旁的茶馆里,手里的铜壶晃着滚烫的开水:“要趁夜里喝盖碗茶,古城静,茶香最浓,这茶馆藏着我家两代人的讲书故事,得细品。” 他的袖口沾着茶渍,指节处有铜壶柄磨的厚茧,那是守着古城茶馆四十年的印记。
![]()
顺着古城的青石板路往里走,阆中古城像座藏在嘉陵江畔的三国城,中天楼的红灯笼映着灰瓦,张飞庙的石狮子沾着夜露,偶尔有评弹艺人的三弦声从茶馆里飘出,和远处的江水声相映。“这古城是三国时的‘巴西郡’,” 陈师傅给我倒了一碗盖碗茶,茶汤泛着浅绿,“我父亲以前在茶馆里讲三国,讲张飞守阆中,现在他走了,我就守着这茶馆,给游客倒碗茶,讲讲古城的事。” 星夜渐深时,他忽然指向茶馆墙上的老地图:“那是清代的阆中城图,你看‘十字街’的格局,现在还没变,只是老房子多了些。”
![]()
走到茶馆的里间,木架上摆着各式老物件,粗瓷盖碗、木质评书板、泛黄的《三国演义》抄本,都沾着深浅不一的茶渍。“这评书板是我父亲传的,” 陈师傅拿起板子,“他讲‘张飞夜战马超’,就靠这板子敲节奏,现在我偶尔也敲敲,只是没人听了。” 墙上挂着张黑白照片,是 1970 年代的场景:“这是我父亲和茶客们在茶馆里听评弹,那时没有电视,茶馆就是大家的消遣地。” 不远处的中天楼下,几位游客正拍夜景,陈师傅喊:“别用闪光灯!会惊着古城的夜,慢慢拍,才好看。”
![]()
深夜的古城渐渐安静,陈师傅收起铜壶。“这古城的美,在它的‘不慌’,” 他说,“不像别的古城那么闹,它还留着三国时的慢,你看这青石板,被脚踩了千年,还是那么平。” 他掏出一小包茶叶:“这是古城里的‘阆苑春’,给你带点,泡的时候要盖着碗,焖三分钟。” 我捧着温热的盖碗茶,忽然懂了阆中古城的美 —— 不是 “三国古城” 的虚名,是茶烟的淡、灯笼的暖、掌柜的真,是四川把最悠远的三国记忆,藏在了星夜的茶馆里。
![]()
离开四川那天,我的包里装着李道长的青城雪芽、王大爷的都江堰鹅卵石、张阿婆的竹编小筐、陈师傅的阆苑春茶叶。火车钻出秦岭隧道时,回头望,青城山的云雾还在晨光里,阆中古城的灯笼藏在星夜里。八日的漫游让我懂得,四川的美从不是 “天府之国” 的单一标签 —— 是青城山的道家风骨、都江堰的水利智慧、平乐古镇的市井温情、阆中古城的三国文脉。这片土地的美,藏在每一缕青城的云雾里,藏在每一朵都江的浪花里,藏在人与自然相守的本真里,藏在没有商业化包装的巴蜀密码里。若你想真正读懂它,不妨放慢脚步,去走一段晨光里的青城山路、看一次正午的都江分水、编一个暮色里的古镇竹篮、喝一碗星夜的古城盖碗茶,去触摸那些山水与古巷间的四川。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