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青春期孩子,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10月22日晚上7点,我将直播分享
《点燃青春期孩子学习内在引擎》
欢迎大家预约直播
作者:辰兔不凡
因为儿子写作业比较慢,为了激励他提升速度,我给他制定了一个“激励措施”——只要在7点前完成,就给他10元钱。
没想到,儿子竟然为了早点写完,拿手机直接搜题,抄答案!
我越想越气,忍不住吼他:“每天抄作业,你还读啥书,自欺欺人吗?”
我不明白,以前虽然写得慢,但从来都是非常自觉的孩子,现在咋就摆烂用手机扫题?
无奈之下跟学心理学的朋友诉苦,才知道自己用错了方法:看似奖励孩子,实际上是在误导孩子。
朋友跟我讲了一个“眼镜蛇效应”:
有一个地方,眼镜蛇泛滥,当地为了鼓励民众,让他们努力捕蛇控蛇,制定了专门的捕蛇奖励措施。 结果民众在尝到捕蛇赚钱的甜头后,却开始钻空子,偷偷在家养蛇,以此来获取更多奖励。 被发现后,当地取消了奖励措施。 民众纷纷把养的蛇放到了山上,结果成了蛇灾,后患无穷。
奖励孩子也是这样,看似鼓励,其实是给孩子制造机会,助长孩子的贪念!
贪念膨胀的时候,为了更快地得到奖励,就会撒谎。
看懂“眼镜蛇效应”之后,我发现,想要让孩子自觉自律,就不能用外部奖励措施,下面3个方法帮你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
01
用真实的成就感
代替孩子的“金钱奖励”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认可。”
孩子也是如此,物质上一味地满足,孩子会为了拿到奖励各种欺骗父母。
起初,我以物质奖励激励儿子学习,刚开始儿子会为了奖励而努力,可随着时间推移,他对“完成作业换奖励”的模式逐渐麻木,即使不会做,他也不愿意承认自己不会,但为了奖励,他会想尽各种办法欺骗我。
手机坏了,他索性摆烂,时间久了,他对学习本身也提不起劲,完成作业纯粹是为了应付老师,乱做一通,学习开始走下坡。
之前瞒着我用手机扫一下,就能完成作业,还可以轻松拿到奖励。
现在我给他再多的奖励,他也不愿意花时间认真思考去完成作业,尝过甜头再去努力,孩子很难用心。
当初好心奖励本质是想激励孩子,让孩子更自觉学习,现在好了,成了陷阱,让他只想躺平,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即使威胁他不给零花钱,他也不慌张,一副爱给不给的样子,想起以前那个优秀的儿子,我一筹莫展,有苦难言。
一次偶然的机会,堂妹因为家里有事,女儿放我家一个月,那个月儿子帮小表妹辅导功课,被表妹一句“哥哥你好厉害”的真诚夸奖击中——他瞬间找回了被认可的价值感。
两兄妹聊着不亦乐乎,表妹:“哥哥,今天你教我做习题,我发觉学数学好有趣哦。”
儿子愣了一下,随即开心地说:“以后不懂随时来骚扰哥哥”。
没想到这一个多月,不用我催促,儿子会主动完成自己的作业,然后再帮表妹检查作业。
此后,他的学习状态却彻底转变,不再是为了获取奖励,而是为了“被需要、被认可”的成就感。
看见他发在群里的作业被老师评为A+,我笑着说:“现在不靠手机你作业都完成得这么优秀”。
儿子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还是靠自己更有成就感。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物质奖励只能带来短暂的外在驱动,唯有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与他人的认可,才能唤醒他发自内心的、持久的学习动力。
用价值感代替物质奖励,孩子的学习才会从被迫转为主动。
真正的奖励不是父母手中的糖果,而是让孩子被看见、被认可时,眼中那闪烁的光芒,从而激发他内在的学习动力。
![]()
02
不要盯着孩子的成绩焦虑
要认可孩子的付出
孩子的未来靠的不是一张漂亮的成绩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轨迹,不要着急向孩子要答案。
记得去年半期考,姐姐家外甥明明很努力学习,可是期末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姐姐一直抱怨他不努力,150分的的试卷,考了90分,再这样下去以后连个普通高中都很难争取。
外甥不服气顶撞妈妈:“有本事你去考,你试试看,你可以考几分”。
妈妈也不甘示弱地说:“那为什么别人可以考120,130,你却不可以”。
“张口闭口都是别人怎么样,一次不好就给我判死刑,合着我每天努力,你眼都瞎了,看不见是吗”,外甥气势汹汹地背着书包走了。
姐姐静下心来,也意识到需要先肯定孩子的付出,不能因为一次成绩不理想,就给孩子带上不好的标签。
父母若揪着分数不放时间久了,孩子只会在心里否定自己。
晚上儿子回来,妈妈不再讲“分数”,而是为儿子递上一份果盘,儿子先是一愣,但还是傻呵呵地说:“谢谢妈妈”。
其实儿子已经很努力,而自己明明很爱孩子,却因为焦虑孩子,忍不住开始责备他。
妈妈笑着说:“我知道你这段时间很努力,中午妈妈太着急了,总是操心太多,忘记了妈妈自己其实也是马大哈,做事情老是会丢三落四。”
然后很认真地告诉儿子:“妈妈爱你,比起漂亮的成绩单,我更希望你平安健康长大”。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受到母亲无限宠爱的孩子,一辈子都保持着征服者的感情,也就是保持着对成功的信心,在现实中也经常去的成功。
儿子眼里泛着泪光:妈妈,我知道你很爱我”。
很显然,妈妈的爱是股力量,这爱让儿子明白妈妈是因为担心他才会说话直白,更是对自己的一种包容。
当然,这爱不是溺爱,而是在孩子心里种下“我能行”的种子,让他走到哪都带着往前冲的勇气。
孩子的价值不是一张漂亮的成绩单,而是他的努力被看见,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才有更大的空间成长。
当你不再盯着分数高低焦虑时,你会发现,孩子其实比你想象得更优秀。
预约直播
《点燃青春期孩子学习内在引擎》
03
降低对孩子的期待
多试试让兴趣引导孩子学习
教育不是为了把自己觉得好的东西灌输给孩子,而是要用孩子的兴趣,激发他们内心对学习的热情与渴望。
闺蜜的儿子读初二时数学成绩不理想,上课总走神做各种小动作,写作业磨蹭,遇到数学逻辑题就推一边,一直嚷嚷着:“难,没劲。”
闺蜜各种办法用尽,儿子就是对数学摆烂,还称数学是他的天敌,连妈妈帮他找的一对一补习也不肯去尝试。
一次闺蜜带儿子去参观科技节,看见编程机器人按指令灵活完成搭积木、避障的展示,儿子竟然两眼发光,追着老师问不停。
回家后他主动上网查机器人知识,还要求爸妈帮他买科普书。
闺蜜以为儿子是三分钟热度,不曾想儿子会着迷,每天主动练编程,遇难题就翻教材、查资料。
为了搞懂编程算法,主动要求妈妈安排数学课外辅导班。
后来不仅获得了区机器人比赛奖项,数学成绩也从原来的排斥转为班级的前五名。
原来儿子觉得学数学很难,是一种负担,自然也就无疾而终。
而编程是儿子发至内心的喜欢,因为热爱而学习,研究编程对他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让他觉得很放松。
兴趣会让孩子内心“自然生长”,而不是“被迫接受”。
只有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让他觉得快乐的事情,这种快乐才能唤醒他内在的力量,让孩子主动学习。
很多时候不要怪孩子不努力读书,而是不喜欢被迫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被催着学习的孩子,越学越无力;而心存热爱之心学习的孩子,不需要管,他反而更优秀。
兴趣像个指南针会引导孩子,更是点燃孩子内在潜能的小火把。
![]()
结尾
真正的教育不是用奖励去诱惑孩子,而是引导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
孩子的内驱力不是用金钱来控制的,而是用价值感来唤醒他前进。
教育不是用“裹着糖”的奖励,要用“走心”的奖励,唤醒孩子内心深处的力量,才能让他越走越远。
预约直播
《点燃青春期孩子学习内在引擎》
点亮“爱心”,愿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好,我们的家庭与人生越来越幸福!

亲爱的,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吧!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推送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