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梦潘多拉大规模关店,轻奢饰品不保值,被年轻人抛弃,曾经被视为承载少女梦的白月光,如今却被不少消费者称作时代的眼泪。
近日,丹麦珠宝品牌潘多拉发布最新财报,宣布计划今年在中国市场关闭100家门店。潘多拉的退潮或许正折射出中国年轻一代消费观念的转变。
过气了,潮流过去不时髦,过时了,产品缺乏创新,过量了,满大街都是失去了高级感。奢侈品行业专家表示,潘多拉的确曾是许多年轻人的一段记忆。但当消费者在不断升级,品牌却仍停留在原地。
8月15日,丹麦珠宝品牌潘多拉最新财报发布的同时扔出一枚深水炸弹。原定今年在中国关闭50家门店的计划,将直接翻倍,扩大到整整100家。曾经让无数少女尖叫的串珠顶流潘多拉,如今灯牌熄灭,正悄悄打包撤离。
潘多拉猝不及防的战略巨变,是应对市场寒冬的断腕求生,还是暗藏转型突围的新棋局?
1982年,丹麦的per和他的妻子威尼,在哥本哈根开了一个珠宝零售店,店名是男主的名字peran,主营手链和串石,他们就是从泰国进口少量的珠宝,转手卖给丹麦人,赚点中间的差价。
时间一长,来回倒腾的次数多了,夫妻俩竟然打通了关税申报和国际物流的所有关卡。
1984年,为把零售业务改成代理批发,他俩就注册了一个名叫潘多拉的公司。由此,潘多拉这个珠宝品牌问世了,谁也没想到找他们拿货的人越来越多。
很快,多条销售渠道就被打通了。之后,他们夫妻俩的胃口越来越大,感觉帮别人卖货,不如给自己卖货,那样钱也会赚得多一点。想到这儿,俩人果断去了泰国。
在那找了饰品设计师,还开了工厂,尽管产品从头到尾都是泰国货,但他们对外说的依然是丹麦的潘多拉珠宝。不久,他们夫妻便成功打通了上下游,构建了集原料、物流和销售于一体的闭环运营模式,他们开始大量生产手链、戒指、项链、耳环和串珠等饰品,同时邀请不同国家的买主前来选品和订货。
就这样,潘多拉跟着买主的步子一点点走向了全世界。声名鹊起的潘多拉,不仅给PE夫妇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还成了资本的宠儿。
丹麦私募股权集团excel就非常看重潘多拉,并在2008年买走了潘多拉60%的股份。在excel的包装运作下,潘多拉摇身一变,成了国际品牌,并于2010年10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上市后,潘多拉的市值直接从原来的80亿丹麦克朗暴增到330亿丹麦克朗。
一时间,潘多拉成了大家追捧的明星产品,近乎每秒的时间节点上都会有一件珠宝完成销售。仅2011年,潘多拉就卖出去66.47亿丹麦克朗的珠宝,比2010年的销售额增长了42%。
任何产品都想拥有更大的市场,尤其是有14亿人口的中国市场,潘多拉也绝对不会错过。不过,想拿下中国市场,潘多拉就定了个三步走的方案。
第一步,2009年,潘多拉通过香港欧尔克投资有限公司进入中国香港市场。
第二步,2015年,香港oracle投资有限公司到中国内地开拓潘多拉市场。
第三步,潘多拉收购香港oracle投资有限公司的部分资产,实现对潘多拉门店的管理。
因此,2015年,潘多拉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
潘多拉刚来中国内地时,中国地产还在黄金期,大大小小的购物商场随处可见。他们都期望招来具有吸引力的店家入驻,以保证人流量的充足。但三四线城市的商场因为高净值人群少,购买力跟不上,根本就请不起LV、宝格丽、卡地亚等大牌奢侈品。
这个时候,潘多拉看到了机会,它直接打着国际轻奢珠宝的旗号,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商场,还占据了最显眼的位置。
潘多拉扎根后就深受女性喜爱,一波又一波的购买热潮背后,是它一步步蹚出来的经营策略。
首先,营销点子多,打着一颗珠子承载一个故事的旗号,鼓励大家先买手链,再用节绳记事的方法,给手链配上喜欢的串珠。请顾客当手链的设计师,并赋予手链独一无二的意义,这激发了无数年轻人的创造欲和参与感。
其次,价格亲民,顾客只需600元左右就能将国际品牌的手链拿下。加一颗串珠也不过200元左右,就算加十来颗串珠也才3000元,用低价买到大牌的价值。对于一些小年轻来说,不仅划算,还会刺激他们多次进店消费。
再次,迭代速度超快,潘多拉拒绝审美疲劳,新品上线的频率每年高达7次,目前就有700多种不同的款式。顾客每次进店都会被种草,好奇心直接被拉满。这种常来尝新的体验有效增加了回购率。
潘多拉的原料不是黄金和天然宝石,而是价格低廉的银,但它很聪明,不称重,而是每件饰品都明码标价。这就让它有了高达70%的毛利。
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潘多拉2016年在中国的销售额暴涨175%。看到市场红利后,潘多拉开始跑马圈地,复制营销手段,一口气开了250家店。
2019年,中国消费者“剁手”潘多拉的金额高达19.7亿丹麦克朗,给它的全球总营收贡献了9%的利。
然而,在中国连涨4年后,潘多拉的好运气似乎用完了。
2020年疫情爆发后,潘多拉遭遇重创,被迫关闭了旗下八成的旗舰店。在中国,潘多拉没能延续2019年的辉煌,反而步入下行通道,增长势头戛然而止。
2020至2023年,潘多拉在中国市场遭遇四连跌,2024年销售额更是锐减至4.16亿丹麦克朗,简直是2019年巅峰业绩的腰斩再腰斩。
2025年,潘多拉在中国的销量也不乐观,第一季度只卖出9600万丹麦克朗的产品,单看前两季度的交易数据,中国人的购买力已经从2019年的9%降到了1%。
潘多拉在中国越卖越吃力,不仅销售额降了,门店数量也减到了180多家。
近年来,潘多拉为拉升业绩,多管齐下,使出了浑身解数。例如锚定北京高端零售市场、落子太古里、王府中环等顶级商圈,邀请许光汉、宋祖儿、刘雨昕等年轻的明星代言,跨界开设潘多拉咖啡店等。结果高奢店面悄无声息地换了主人,明星没能带来足够多的话题量和购买力,咖啡店仅维持了一小段时间就关了。潘多拉的业绩也未见起色。
从风靡到遇冷,潘多拉在中国的销量为什么会上演过山车式的行情呢?抛开外在的原因,潘多拉自身有几个硬伤,不得不提。
一是设计不行,没有突出品牌的标志性产品。宝格丽有灵蛇,卡地亚有猎豹,香奈儿有双C标志,施华洛世奇有天鹅,可潘多拉的几百款饰品中没有一个能代表潘多拉。戴潘多拉就跟戴义乌的小饰品差不多,不仅凸显不了身份,还显得特别土。
二是质量不行,维护麻烦。潘多拉的原材料大多是一些不值钱的铜银合金、氧化锆石、珐琅等。刚买时很亮眼,戴一段时间就会氧化发黑,去门店维护,需提前预约,到店排队等候,自己维护比较麻烦,处理不当就容易碎。
三是不保值,没有收藏价值。疫情后,大家花钱越来越理性,都想买点能保值且有收藏价值的东西,以便将来能救济或者卖个好价钱。潘多拉在二手市场基本都是拆开了算,按每件10到30元回收,原来成千上万买的大堆饰品算下来也不过二三百块,压根儿就谈不上保值和收藏价值。
目前就整个饰品行业来说,分层比较明显。
像宝格丽、香奈儿这种国际大牌珠宝,主打高奢和稀缺,既能彰显身份,又有溢价空间,越走越小众,很受高净值人群的追捧。
像老铺黄金这种逐步崛起的品牌,用料是黄金,设计聚焦国潮,能定做,既保值又有文化韵味,应急收藏都行,是普通大众争相购买的对象。
像网上的一些小饰品,价格低,款式多,性价比高。喜欢就入手一堆,不喜欢了,丢掉,损失也不大,是很多小年轻的首选。
潘多拉曾试图自救,与迪士尼、漫威、王者荣耀IP联名,邀请年轻明星代言,甚至降价促销。但这些表面功夫未能扭转本质缺陷,产品十年未革新,串珠DIY模式被消费者吐槽老套过时。本土品牌则凭借月度上新和影视联名,抢走了最后一批追求设计的年轻客户。
成本压力进一步遏住咽喉,925银原料价格2025年涨至15年新高,而潘多拉泰国工厂出口美国需缴纳37%关税,预计2026年利润损失4.5亿丹麦克朗。为对冲成本,潘多拉多次提价,反而加速了客户流失。
潘多拉的全球重心早已转向北美。2025年第二季度,美国市场贡献了集团34%的营收,同店销售增长10%,管理层将美国定位为可负担的奢侈品。串珠被年轻人改造为头饰、腰带配饰,在tiktok上病毒式传播,同样的创意在中国却未及“水化”。当中国消费者追问能否保值时,美国年轻人正为DIY个性表达狂热。
2025年7月,市场传出潘多拉拟出售中国业务,转为授权本地零售商经营。但业内普遍认为,在持续萎缩的业绩面前,几乎没有基金愿意接盘。
潘多拉官方回应依旧苍白,需要重新定位品牌,但需要时间。这句套话和5年前,他们试图挽救中国市场时的说辞一字不差。
北京的潘多拉专柜里,店员擦拭着所剩不多的样品,当被问及关店传闻时,他们机械重复着尚未接到通知,但柜台角落的打折标签已说明一切,满1000减300,冷光下氧化发黑的展示品,“降格”了这个品牌的结局。
眼下,潘多拉关店可能是逼不得已的断腕求生,未来要想突围,或许转型才是出路。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