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挑灯看剑:辛弃疾的悲旅人生
推荐指数 : ★★★★★
ISBN 978-7-5231-1153-6
丛书名:宋代名家传记系列
作者:远人
定价:78.00元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文:李清
《挑灯看剑:辛弃疾的悲旅人生》作为“宋代名家传记系列”的最新作品,如同一把精巧的钥匙,为我们轻轻推开通往辛弃疾内心世界与南宋风云的大门。
在宋代政治史与文学史上,辛弃疾是无法绕过的重要坐标之一。他不仅笔底风雷,文采斐然,更怀揣出众的军事才略与政治抱负,一生以收复中原失地为己任,渴望凭己之力立下不朽功业。可命运偏对这位志士格外苛刻,他的人生满是坎坷挫折,毕生理想终究未能得偿。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人才落得如此境地?书中细致梳理了辛弃疾人生中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与细节,着重刻画他在不同阶段的思想转折与心态变迁,并将这些变化与他仕途的起伏、身边人事的流转紧密勾连。透过这样的叙述,辛弃疾的仕宦生涯、为光复中原奔走的历程,以及南渡后的人生轨迹清晰呈现出来,而他一生的悲愤与不甘,也深深烙印在读者的心间。
辛弃疾的经典词作,可以说是他人生的“活档案”,每一首背后都藏着一段独一无二的经历。他将内心汹涌的激情、对国家前途的深切牵挂和对民族未来的忧虑,都熔铸进了自己的词章之中。本书共十九章,巧妙以辛弃疾的诗词为引,以他仕宦变动的时间与地点为“经线”,串联起人生各阶段;以不同时期的词作为“纬线”,丰满每个阶段的细节。这种叙述方式,不仅直观呈现了辛弃疾南渡后的仕宦历程与人际交往,更揭开了南宋官场复杂的政治生态,也从侧面映出他在不同境遇下的思想变化与人生态度。
每章副题选用辛弃疾诗词来折射其思想变迁,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也显示出作者的巧思与深厚文学功底。比如写其北方生涯,用“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描绘豪情;述其临安境遇,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暗喻心境;记其北固山感怀,借“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抒发愤懑。此外,作者还将辛弃疾仕途中所交往人物的人生态度与心境融入叙述,从不同角度映照出他的人生选择与困境,让其满含悲愤的人生显得更加真实可感。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撰写本书时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并未因个人对辛弃疾的喜爱而刻意回避他的争议。书中如实记载了一些相关争议事件,如“台臣王蔺劾其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以及他在湖南任职时创建飞虎军,继任者李椿称“已费县官缗钱四十二万”等等。但同时,作者也依据史实明确指出,所有相关资料中均无具体事件可佐证辛弃疾的贪腐。对于存疑的史事,作者不做主观定论,而是将各类事实一一罗列,留待读者自行去判断。
书中每个篇章页配有辛弃疾仕途变换的示意图,可直观呈现他的人生轨迹,书末还附有详尽的辛弃疾年表,方便查阅其人生重要事件。
![]()
部分年表示例
梁衡先生曾有一篇经典历史散文《把栏杆拍遍》,以辛弃疾“把栏杆拍遍”的经典动作切入,串联起他从抗金志士到落魄文人的人生,并将其个人命运与南宋兴衰紧密相连。只是《把栏杆拍遍》虽字字珠玑,毕竟篇幅有限,难将辛弃疾的丰富人生充分展现。而本书以更宏大篇幅与更细腻笔触,详述了辛弃疾的一生,让我们既能更鲜活地感受到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壮志豪情,也能更深刻地体会他“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的悲愤与无奈。
![]()
![]()
外封 内封
内容来源:北京晚报
制作:凌小凡
初审:谢惠
复审:罗明钢
终审:李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