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 894字
预计阅读时间: 3分钟
你会不会好奇,手术切下来的组织去哪了呢?其实,它们没有被丢弃,而是在病理科经历了一场“华丽转身”,蜕变成一块能长期保存的病理蜡块。不要小瞧这小小的蜡块,关键时刻它能发挥大作用。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病理蜡块的故事吧。
Chapter..01
蜡块诞生记:从组织样本到“组织档案”
外科手术切下来的组织样本,蜕变成一块合格的病理蜡块,要经历多道工序的“修炼”:
Chapter..02
为啥病理蜡块能“超长待机”
想让病理蜡块长期保存,可不是随便放着就行,背后有两大关键的“保鲜法宝”,还有严格的储存环境保障。
01
两大“保鲜法宝”:
甲醛固定“锁鲜”和石蜡包埋“防护”。甲醛能使组织中的蛋白质变性或交联,从而固定组织形态,防止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降解。而石蜡(熔点56~60℃)能形成紧密的物理屏障,隔绝了外界微生物、水分和氧气的破坏。这两大法宝是蜡块能长期保存的核心原理。
02
规范储存有讲究:
光有“保鲜法宝”还不够,储存环境也得严格把控。作为重要的医疗档案,病理蜡块要存放在常温(15~25℃)、干燥(湿度≤60%)、避光的环境中。高温、潮湿或强光照射,都会有损蜡块的质量,造成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降解,影响免疫组化、分子检测的结果。因此,我们严格把控蜡块的储存条件,从而延缓上述重要成分因时间流逝而产生的不可避免的降解。
Chapter..03
病理蜡块:用处可大了!
病理科档案室耗费大量精力和存放空间,严格把控病理蜡块的储存,是因为它为保障临床诊疗提供了可追溯、可复用的重要组织学依据。
1
帮助医生“复核诊断”,
评估疾病进展状况:
当患者需要转院会诊,或后续病情变化(如肿瘤复发、转移等)需重新评估时,病理蜡块就发挥了重要作用。病理技术人员可直接从蜡块上切片染色,医生重新观察切片的镜下组织形态,再次评估,避免重复有创检查取活检。
2
指导治疗和随访,
为康复“指路”:
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的治疗方案不断涌现,医生通过使用标本蜡块制成的白片,开展分子检测、免疫组化等检查来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新方案的治疗,从而制定更精准的治疗计划。
来源:上海新华医院病理科
告诉小伙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