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与中国接壤的哈萨克斯坦,2024年出口的7000多万吨石油中,80%都远输欧洲。
并且成为欧盟第三大石油供应国,但仅有13%输往中国。
为什么哈萨克斯坦要舍近求远,也不愿将石油卖给中国?
明明与中国山水相连,且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
![]()
不卖中国石油
要说哈国石油偏爱欧洲的最直接原因,得先看账本上的数字。
哈萨克斯坦产的多是中质原油,这种油含硫量适中,刚好适配欧洲炼厂的设备。
那边的炼油厂早就习惯了处理这类原油,能高效炼出柴油、汽油等产品。
更关键的是,欧洲的油价通常比亚洲高。
2025年7月的数据显示,欧洲布伦特原油的价格比亚洲的SC原油每桶高出1.35美元,而且欧洲市场的进口利润稳定,不像亚洲受OPEC+增产影响,经常出现亏损。
![]()
2025年第二季度的最新统计更能说明问题:哈国对欧盟的石油供应份额已经从去年的11.7%涨到了12.7%,稳稳坐在第三的位置,仅次于挪威和美国。
光这一个季度,卖到欧洲的原油就给哈国带来了上百亿美元收入,而2024年全年石油出口的916亿美元里,欧洲贡献了大半,这可是占了哈国GDP半壁江山的收入来源。
反观亚洲市场,沙特、俄罗斯这些大户早就占据了主要份额,哈国想挤进去还得打价格战,实在不划算。
支撑哈国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的,不光是账本上的利润,更离不开那些埋在地下、伸向远方的输油管道。
![]()
1991年哈国刚独立时,经济一穷二白,开发腾吉兹、卡沙干这些大油田需要大把资金和技术。
这时候欧洲和美国的石油巨头像壳牌、道达尔纷纷找上门,带着钱和设备来了,顺便也建好了通向欧洲的管道。
2001年投用的里海管道联盟管道是核心,1500多公里的管线从哈国油田直通俄罗斯的黑海港口新罗西斯克,每年能输送6700万吨原油,占了哈国出口量的七成以上。
这条管道早早就把哈国的石油和欧洲市场绑在了一起,长期供货合同签了一堆,想改都难。
后来哈国也想给中国修管道,可难度比想象中大太多。
![]()
困难重重
2005年建成的中哈原油管道,要穿越天山山脉的阿拉套山段,这里冬天零下40度,冻土层厚达2.5米,夏天地表温度能到40多度,还经常刮10级以上的"白毛风"。
工人们得在沼泽里垫路,在沙漠里找水,光第一段962公里的管道就花了好几年才建好,年输油能力最初只有1000万吨,后来扩建到2000万吨,可跟CPC管道比还是差远了。
更麻烦的是,对欧的管道网络还在不断扩容。
哈国现在不光靠CPC管道,还用上了前苏联时期建的"友谊"管道南线,把油送到匈牙利、捷克这些中欧国家。
![]()
2025年3月,CPC管道因为无人机袭击中断,输油量砍了一半,多亏"友谊"管道撑着,才没耽误给欧洲供油。
管道里的原油不会自己流动,它得先从油田里被开采出来。
而岸边油田的故事,正是哈国能源开发的缩影。
阿特劳州的岸边油田勘探开发方案审批就像走迷宫,每个转角都可能碰到障碍。
![]()
这个油田涉及两个不同的矿权区域,新井设计报批时经常卡壳。
有一次因为矿权边界划分不清,项目硬生生停了半个月。
团队只能抱着厚厚的法规文件,天天往政府部门跑,反复解释协调,才拿到审批许可。
好不容易过了审批关,现场施工又遇难题:油田的路太差,钻井设备根本运不进来,工人们顶着烈日修了一个月路,才让主路在8月29日合拢。
最头疼的是地质问题,油田上部地层松散,打井时根本取不上岩芯。
![]()
项目总工程师马海勇带着人蹲在现场琢磨,自己画图做了个"岩心爪",才解决了掉岩芯的问题。
这些难题的解决,离不开中哈员工的并肩作战。
中方工程师带着先进的钻井技术来,哈方员工熟悉当地政策法规,双方靠着翻译机和手绘图表沟通,慢慢磨出了默契。
中方还经常组织技术培训,教哈方员工操作设备,现在不少哈国工人已经能独立处理钻井中的常见问题了。
靠着这份协作,2025年油田终于传来好消息:老矿权试采延期成功,中区块矿权拿到批复,S1井试油一天能出289吨原油,4支钻井队也全部开钻了。
![]()
其实哈国不是不想卖给中国,这些年他们一直在悄悄调整。
2024年通过中哈管道卖给中国的原油已经超过2000万吨,比几年前翻了一倍。
他们还批准了2025到2040年的炼油战略,要砸200亿美元建炼厂,把燃料出口占比从现在的低位提到30%,目标市场就包括中国和印度。
但这种调整得慢慢来。
而且两国在价格、税收分配上还得慢慢谈。
更现实的是,哈国得在大国之间找平衡。
![]()
美国一直担心中哈能源合作会加强中国在中亚的影响力,以前还反对过中哈管道建设,俄罗斯则控制着CPC管道的过境段,哈国不能得罪。
这种情况下,把鸡蛋分在多个篮子里,才是最稳妥的选择。
2025年第一季度,因为国际油价下跌,哈国出口少赚了22亿美元,这让他们更清楚单一市场的风险。
现在他们已经开始尝试通过跨里海路线给中国送油,2025年先起步150万吨,以后慢慢增加。
哈国把80%石油卖给欧洲,是历史造就的现实,也是利益权衡的结果。
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中国市场的忽视,那些正在扩建的管道、正在建设的炼厂,都是未来合作的信号。
![]()
结语
能源贸易从来不是你多我少的零和游戏。
哈萨克斯坦的选择里,藏着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智慧。
而中国与哈国的合作,则证明了近邻之间的信任能慢慢打破历史的枷锁。
大国之间,不必非得争个高下,互帮互助、和平交流,才能让油气流成财富,让合作长成繁荣。
这或许就是哈国石油背后,最值得深思的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