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2年,时任美国总统的拜登,在亚利桑那州台积电工厂的工地上,高调宣布“美国制造业回来了”,现场气氛热烈,媒体一片欢呼,仿佛制造业复兴真的就在眼前。
![]()
但就在同一时间,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泼下冷水,说美国造芯片的成本比台湾高出一半,这根本不现实。
政治家说梦想,企业家算账,两者之间的落差赤裸地摆在那,表面上是制造业回归,实际上却是一场复杂的利益博弈。
![]()
一场给足面子的政治秀
台积电在全球舞台上戴着第一层面具,它是一个懂政治、懂配合的“模范企业”,面对各国政府尤其是美国的要求,它总能摆出最合适的姿态,看起来像是一个顺从的合作伙伴,但实际上每一步都在精算。
![]()
故事的开端可以追溯到特朗普第一任期时代,当时他高调推动台积电赴美建厂,把这当成自己的政绩之一。
等到拜登上台后,更是把这场戏推向了高潮,2022年12月6日,在亚利桑那的台积电工地上,美国总统、政要和科技巨头们齐聚一堂,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设备进厂仪式。
![]()
整个场面简直就是为美国政客,量身定做的“政绩工程”,背后是“美国制造业复兴”的口号,是政客们需要的表演舞台,苹果、高通等公司高层也亲自到场,因为他们希望能在家门口拿到最先进的芯片。
为了让这场秀看起来更有分量,投资金额一路“膨胀”,从最初宣布的120亿美元,短时间内涨到400亿,又到650亿,后来算上三座厂和所有配套,最终规模被吹到了1650亿美元。
![]()
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一个政客在选民面前,展示所谓的“成功”,而台积电当然不是做白工,美国通过《芯片法案》提供的52亿美元补贴,直接落入台积电口袋。
更厉害的是,台积电还给美国商务部写信,要求免除半导体关税,这种主动施压的姿态,说明它不只是一个来投资的企业,而是一个手握谈判筹码、能左右局势的玩家。
![]()
类似的剧本,台积电在全球都在上演,在日本熊本,它精准抓住当地汽车和消费电子产业的需求,日本政府二话不说,立刻拿出高达投资额40%的补贴,全力相助。
到了德国,它又和英飞凌、博世等欧洲汽车芯片巨头联手,锁定汽车领域,顺应了欧盟推动产业自主化的目标。
台积电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个国家都觉得自己“赚了”,但实际上真正掌握主动权的,是台积电。
![]()
一本算得清清楚楚的经济账
表面上看,台积电在世界各地建厂是为了响应政治号召,但实质上,这底下藏着的是一个“精明操盘手”的冰冷算盘。
![]()
它的第二层面具,是一个冷静精明的操盘者,台积电布局美国、日本、德国的核心目的,不是单纯为了扩产,而是为了分散风险,稳固客户,确保在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过去,全世界的芯片都集中在台湾生产,这在政治上太危险了,万一区域局势有波动,整个供应链都会受影响。
![]()
所以它开始把产能分散,把风险拆解成可控的部分,这样做既能安抚西方客户,也能让政府觉得自己“安全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台积电在做慈善,相反,它非常清楚这笔账怎么划算,公司公开承认,在美国建厂会让毛利率下降2到3个百分点,这是一次“战略性亏损”。
![]()
它明白这种亏损可以换来更大的市场准入和更安全的地位,而不是永久的损失,至于成本增加的部分?那自然是要客户买单。
台积电早就放话,美国制造的芯片价格会比台湾产的贵30%,简单说,客户想要“美国制造”的芯片,就得多掏钱。
![]()
更糟的是,美国亚利桑那的实际情况远不如宣传,当地的工程进度极慢,工人短缺,文化差异明显,工会问题多,环保要求也高。
因为沙漠缺水,台积电还得投入额外资金建立循环水系统,最令人无奈的是效率,2020年项目官宣,到2023年台湾工程师赴美时,发现现场仍几乎是“从头开始”。
![]()
美国媒体也嘲讽道:“建厂四年,还没看到一颗芯片”,对于讲究速度和产能的半导体行业而言,这样的延迟等于白白浪费了宝贵时间。
台积电心里清楚,真正的主力产线永远不该放在这种环境下,美国只是一个保险点,而不是利润中心。
![]()
核心堡垒永不外借
在政治和商业的两层面具下,台积电还有最核心的一重面具,技术防线,无论全球怎么布局,它最核心的技术永远留在台湾,这是一条不可动摇的底线。
![]()
台湾的新竹、高雄研发中心才是公司真正的心脏,比如,当台湾的Fab18厂在2022年底已经开始量产3纳米芯片时,美国亚利桑那的第一座厂,还要等到两年才能生产落后一代的4纳米芯片。
原定2026年要量产3纳米的计划,也被推迟到2028年,整整六年的差距,足以说明台积电并不会轻易分享最尖端的技术。
![]()
所谓在美国建设2纳米厂,其实更多是一种“政治回应”和“市场安抚”,它只是有限度地开放技术,而不会让美国掌握核心能力。
同样的逻辑也应用在日本和德国,日本熊本厂专注成熟制程,用于汽车芯片生产,德国工厂生产的是28/22纳米芯片,也主要面向汽车行业。
![]()
这些都是安全区间,不涉及关键技术泄漏,这样一来,台积电既能拿到补贴和市场,又能保护自己的核心资产。
更有意思的是,它在关键客户关系上的操作也极具策略性,2020年9月,美国制裁华为后,台积电立刻停止供应先进芯片,并严格执行出口规定。
![]()
后来发现有第三方绕道供货给华为,台积电马上终止合作并主动通报美方,这表面上是遵守规则,实际上是通过“自我约束”来强化与美国的信任。
对台积电来说,维护与苹果、高通这些客户的长期合作,比冒险扩张更有价值,从整体来看,台积电像是在一盘极其复杂的国际棋局中游刃有余。
![]()
它懂政治、会算账、守底线,面对各国政府的拉拢和压力,它总能在妥协与坚持之间找到最优解。
它让各国觉得自己都赢了,但真正的赢家始终是自己,全球的资金、市场和政策,最终都在为它的稳固地位服务,这就是台积电的高明之处,表面合作,实则控局。
![]()
结语
美国一开始把台积电当成能带动制造业复兴的关键力量,但很快发现现实并不是这样,台积电确实在美国建厂、创造了一些就业机会,但它最核心的技术和利润依然留在台湾。
![]()
它借着各国政府的补贴和政策支持,把风险分散到全球,同时牢牢掌控着行业的话语权,美国虽然看似赢得了政治面子,但在产业上仍受制于人,未来,这场围绕芯片和技术的博弈还会继续,台积电依旧会是那个最会算账的玩家。
![]()
信息来源: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