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我总觉得旅游就是一场“地理大冒险”——每到一个城市,就像在地图上点亮一块拼图,心里暗爽:“看!我又解锁人生新成就!”那时候,自驾318川藏线,一路开进拉萨,肾上腺素飙升,感觉全世界都在脚下。
可后来呢?古镇古巷逛多了,感觉像在逛“全国统一商业街”;
网红墙拍多了,照片里只剩人山人海;雪山草原看多了,连朋友圈都懒得发。
以前觉得独库公路是“人生必驾”,现在一看,不就是条盘山公路吗?跟城市里堵车的高架桥也没啥本质区别。
旅游久了,确实会“审美疲劳”。但你说不出去吧,又浑身难受——老窝在同一个地方,日子像白开水,总想换个地方透透气。
不过现在,我对“出去走走”这事儿,心态完全变了。
第一,不追网红了。
以前出门前,必做攻略:5A景区打卡、4A景点必去,生怕漏掉一个“人生必去”。现在?随缘!遇到个路边小摊,能蹲着吃半天;看见片野花田,能拍照拍到手机没电。
![]()
第二,不强求“完美体验”了。
以前为了看“日照金山”,凌晨三点爬起来守候,结果等来一片阴天,气得直骂“老天爷不给面子”。
现在呢?看到了是惊喜,看不到也不纠结——毕竟风景不是KPI,何必跟自己较劲?
![]()
第三,旅游从“任务”变成了“生活”。
以前觉得“去的地方越多,人生越圆满”,现在发现,走马观花100个地方,不如在一个地方住上几天,和当地人聊聊天,看看菜市场里的烟火气,听听小巷里的方言俚语。
说到底,旅游这事儿,和人生一样,是个“做减法”的过程。
![]()
年轻的时候,总想“拥有更多”——朋友越多越好,景点越全越好,朋友圈越热闹越好。
可到了30岁才明白,真正的快乐,不是“拥有多少”,而是“留下多少”。
就像交朋友,100个酒肉朋友,不如一个能半夜打电话的知己;
就像旅游,100个打卡地,不如一个让你想“再回来”的地方。
现在,我每年只去一两个地方:
华北的太行山,南方的雪峰山,东北的长白山……选一个地方,慢悠悠地住几天,看看山,听听水,和当地人聊聊天。
旅游的终极意义,不是“我去过”,而是“我感受过”。
最后,奉劝各位“旅游狂魔”:别把旅游当任务,别把景点当KPI。
真正的旅行,是让生活慢下来,让心静下来。
你的向往的旅游是什么样子的,看我头像我们来聊聊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