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东,两条街摆满酒席,400桌流水席免费开吃,32人抬棺,龙杠开道,前首富邓伟明亲临送别。
![]()
这不是影视剧里的土皇帝出殡,而是62岁富豪李伯亮的葬礼现场。场面之大,声势之盛,让人恍惚以为,这不是在送别一个逝者,而是在举办一场“人生谢幕秀”。
![]()
我们不否认哀思。人死为大,家属想体面送别,无可厚非。
可当一场葬礼变成“免费吃席”的狂欢,当追悼变成“抬棺人数”的攀比,当悲伤被锣鼓喧天淹没,我们不得不问一句:这到底是悼念逝者,还是在用金钱堆砌最后的“体面”?
![]()
李伯亮是谁?
公开身份是“宏林基础工程有限公司”老板,邵东富豪,首富邓伟明连襟。他生前赚了多少钱,外人不知,但一场葬礼,却把他的“江湖地位”明码标价地摆了出来。
![]()
400桌酒席,按每桌2000元算,就是80万;32人抬棺,加上龙杠、戏台、仪仗队,一整套下来,耗资恐怕远超百万。这笔钱,够多少普通家庭十年开销?
更离谱的是,“免费吃席”还送芙蓉王。消息一出,十里八乡的人都来了,有人为情,有人为礼,也有人纯粹为蹭饭。
![]()
结果座位不够,现场混乱,哀乐声中夹杂着喧哗与笑闹。这哪是追思会?分明是大型民俗嘉年华。
我们常说“入乡随俗”,各地丧葬文化确实不同。北方有摔盆,南方有哭丧,山西有龙杠,这些都是传统的一部分。可传统不等于铺张,习俗也不该成为炫富的遮羞布。
![]()
当“二龙杠”从文化符号。变成“32人抬,还是64人抬”的攀比工具,当“免费酒席”变成吸引围观的营销手段,这份“体面”早已变味。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风气一旦形成,就会绑架普通人。今天你家办葬礼,花一百万,风光无限;明天我家就得花一百二十万,不能“跌份”。
![]()
于是,一场又一场的“豪华葬礼”轮番上演,普通家庭被迫跟风,掏空积蓄,只为一场三天的热闹。
到最后,逝者早已入土,活着的人却背了一身债。
![]()
这背后,是金钱对传统的侵蚀。
过去办丧事,重的是“情”,亲戚落泪,邻里帮忙,一碗白粥也能寄托哀思。现在办丧事,重的是“面”,排场要大,宾客要多,抬棺人数要上新闻。
钱越多,越“孝顺”;场面越轰动,越“风光”。可真正的孝心,难道不是在生前多陪陪父母,而不是死后烧一座纸扎的“豪宅”?
![]()
还有人说:“人家有钱,爱怎么花怎么花。”
没错,钱是他的,但影响是公共的。当一场葬礼引来全网围观,当“32人抬棺”成为流量密码,它就不再只是私事,而是一种社会示范。
它传递的信号是:人生的价值,最终要用葬礼的规模来衡量。这种价值观,细思极恐。
我们不反对体面,但体面不该建立在浪费与攀比之上。真正的尊重,是安静的送别,是真诚的缅怀,是记住一个人生前的好,而不是看他死后花了多少钱。
![]()
李伯亮走了,他的财富、地位、人脉,都带不走。可这场耗资百万的葬礼,却给活着的人留下了一个问题:
当我们用金钱堆砌“最后的尊严”,是不是反而失去了对生命最基本的敬畏?别让葬礼,变成一场喧嚣的告别。毕竟,人死之后,最需要的不是排场,而是安静的安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