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杨振宁走后,翁帆发声,伴随两人的三个疑问,也该解开了

0
分享至

1

2025年10月18日,享年103岁的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北京安详离世。

2

这位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杰出学者、中国科学院院士,被科学界誉为“揭开宇宙奥秘之人”的学术巨擘,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3

按理说,这样一位影响深远的科学泰斗辞世,公众的关注点应聚焦于他的理论贡献、科研精神以及对中国现代物理学发展的深远推动。



4

可令人遗憾的是,网络舆论却将焦点转向了他的私人生活——遗孀是否再婚、遗产如何分配、两人相差54岁的婚姻是否真实存在情感基础?

5

更甚者,一些人翻出过往旧事,公然质疑杨振宁作为国家重要科学家的身份与忠诚。

6

这些缺乏基本尊重和事实依据的言论,不仅荒唐可笑,更让人深感悲凉与愤慨。

7

随着先生远去,翁帆的公开回应,也让围绕这段关系长久以来的三大疑问,终于得以澄清。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8

杨翁婚争议与真情

9

2004年,时年82岁的杨振宁与28岁的翁帆正式登记结婚,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10

不少人断言翁帆动机不纯,认为她是借婚姻攀附地位;更有甚者编造“翁帆是前妻杜致礼替身”的虚假故事,传得绘声绘色。



11

2011年,翁帆考取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网络再度沸腾,指责她凭借丈夫影响力获得特殊待遇。

12

面对汹涌舆情,清华大学不得不出面说明:翁帆通过正规考试流程,笔试成绩优异,面试表现突出,全程未有任何违规操作。

13

而事实上,这段跨越年龄鸿沟的情感缘分,早在1995年便悄然萌芽。



14

当时翁帆还是汕头大学的学生,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中担任志愿者,负责接待杨振宁及其夫人杜致礼。

15

面对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大师,她内心充满纯粹的敬仰与钦佩。

16

直到2004年,杨振宁的夫人因病去世,翁帆看到老人独居寂寞,心生怜惜,主动寄去一封慰问信。



17

谁料这一封朴素的书信,竟成了命运转折的起点。

18

在频繁通信中,两人从学术探讨延伸至生活琐碎,思想共鸣日益加深,感情也悄然升温。

19

两颗灵魂在文字间逐渐靠近,最终选择携手共度余生。



20

最打动人心的,是他们日常相处中的点滴细节。

21

早年接受采访时,杨振宁曾深情表示:“我离开后,如果你愿意,完全可以重新开始人生。”

22

话音未落,翁帆立刻打断:“你怎么能这样说!”语气中满是心疼与不舍。

23

那种发自内心的抗拒与捍卫,绝非表演所能呈现。



24

长期与杨振宁共事的中科院院士葛墨林也曾透露,杨老晚年思维敏捷,仍能参与高端学术研讨,这背后离不开翁帆无微不至的照料。

25

她每日监督服药、整理讲稿资料,连写字笔的品牌都要挑选适合他握持的型号。

26

整整二十一年如一日地陪伴与守护,若仅为名利而来,又有几人能坚持如此之久?



27

遗产与改嫁的真相

28

杨振宁逝世后,社交媒体上迅速涌现出对翁帆未来生活的“关切”。

29

诸如“才49岁怎么可能不改嫁”“没有子女又没遗产,以后靠什么生活”之类的议论层出不穷。

30

其实,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早在十年前已有端倪。



31

当年在接受杨澜专访时,杨振宁明确表达过态度:翁帆首先是独立的个体,不应被视为附属品。

32

他强调,自己离去之后,她的生活方式、婚姻选择,完全由她自主决定。



33

2025年10月19日,翁帆在《光明日报》发表悼念文章,其中写道:

34

“当我仰望星空,我知道杨先生正坐在某颗星辰之上,温柔地注视着我们。”

35

这句话饱含深情,二十余年相守相伴,早已融入她的生命底色。

36

此刻的她,只愿静默追思,缅怀那段不可复制的岁月。



37

至于外界热议的遗产问题,实际情况远比传言简单。

38

所谓“18亿巨额遗产仅留给子女,翁帆只得一套房”的说法,早已被当事人亲自辟谣:并不存在如此庞大的财产。



39

事实上,杨振宁多年来的工资收入、出版稿酬及演讲所得,绝大多数已捐赠给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

40

他在美国购置的房产也被变卖,资金悉数捐出用于支持科研事业。

41

婚后二人共同拥有的唯一不动产,是清华大学分配给杨振宁的科研配套住房。



42

该房屋属于单位福利性质,翁帆仅有使用权,待她百年之后需归还学校。

43

至于现金部分,一部分用于保障其与前妻所育三位子女的生活,其余全部注入“青年学者科研基金”,定向资助国内有潜力的年轻物理研究人员。



44

倘若翁帆真是为财富结合,何必耗费二十一年青春,陪伴一位高龄长者过着低调清简的生活?

45

这二十多年里,她从未涉足商业代言,未曾利用丈夫名声谋取曝光,极少接受媒体采访,始终默默支持杨振宁的学术工作与日常生活。



46

杨振宁爱国真相

47

比起对其婚姻的误解,更令人痛心的是对他家国情怀的恶意揣测。

48

有人揪住1964年他加入美国国籍一事,指责他在祖国急需人才之际“背弃国家”。

49

还有人宣称他2003年回国定居,是年迈体衰后回来“养老享福”。

50

但历史的真实脉络,并非如此片面。



51

杨振宁青年时期曾立下宏愿:学成之后立即回国效力。

52

他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多次向导师表明归国志向,并与好友邓稼先约定共同投身新中国科技建设。

53

然而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内百业待兴,连最基本的理论物理研究平台都尚未建立。



54

而杨振宁专攻方向正是高度依赖文献与学术环境的理论物理,回国将面临无法开展研究的困境。

55

他曾尝试转型实验物理,希望至少能参与实验室筹建工作。

56

但经过近两年努力,发现自身动手能力不足,甚至险些造成实验事故。



57

其导师泰勒劝告他:唯有留在理论领域,才能发挥最大价值;而要深入前沿研究,取得美国国籍可避免政治限制。

58

杨振宁后来回忆称,做出入籍决定时内心极度挣扎,这是他一生中最艰难的选择。



59

即便身份变更,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对祖国的牵挂从未减弱。



60

1957年领取诺贝尔奖时,他当众宣告:“我为自己拥有中华民族的血脉而无比自豪。”

61

1971年中美尚未建交,他便冒险踏上归途,成为首位访问新中国的美籍华裔科学家。

62

会见周恩来总理时,他提出建议:加强基础科学教育投入,推动中美高校学术交流机制化。

63

此后多年,他积极协助众多中国学者赴美进修,其中许多人已成为我国物理学界的中坚力量。



64

2003年他正式回国定居,绝非为了安逸养老。

65

甫一归来,便出售在美国的所有房产,筹集600万美元捐赠清华大学,并额外捐资400万美元用于筹建高等研究院。

66

年届八旬,仍坚持为本科生讲授《普通物理》课程,每周两次,每次两小时,风雨无阻。



67

后来国内讨论建设大型量子对撞机项目时,杨振宁公开表示反对。

68

并非否定科技进步,而是基于现实考量:他认为当时国家财政尚不足以支撑如此庞大的工程,极易造成资源浪费。

69

他提议与中国尚未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依托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共享数据资源,成本仅为自建项目的二十分之一。



70

最终中国采纳了类似路径,既节省了巨额开支,又未耽误相关科研进程。

71

正如翁帆所说:“他完成了一份令自己安心的答卷。”这份答卷,正是他毕生坚守的信念与担当。



72

无论是在海外潜心钻研,还是暮年回归故土倾力奉献,他始终铭记年轻时许下的承诺:为中国科学发展尽己所能。

73

杨振宁用一生证明,中国人有能力站在世界科学舞台的最高峰,也有能力为全人类的知识边界拓展贡献力量。

74

这种源自实力的自信,才是他留给后人最珍贵的精神遗产。



75

结语

76

有人热衷计算他的遗产数额,有人执着讨论他的婚姻细节,却鲜少提及:他让中国理论物理走向世界前沿,激励无数年轻人相信“中国人也能做出顶尖成果”。

77

这份源自成就的底气,远比任何物质财富更为宝贵;

78

这份历经岁月淬炼的坚守,远比任何流言蜚语更加恒久。



79

参考文献:1.新华社:《杨振宁逝世》2025-10-18 2.澎湃新闻:《人类巨星陨落时:逝去与重生,杨振宁的三个面孔》2025-10-18 3.九派快讯:《杨振宁妻子翁帆:他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2025-10-19 4.看看新闻:《杨振宁逝世 曾称支持妻子翁帆在他去世后再婚》2025-10-19



80



81

82

8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正式离队,郭士强发声,官宣决定,出发美国,篮协看懂了

正式离队,郭士强发声,官宣决定,出发美国,篮协看懂了

乐聊球
2025-11-07 09:07:21
曝翁帆未入职清华不到24小时,校方回应了,杨振宁的布局恐难实现

曝翁帆未入职清华不到24小时,校方回应了,杨振宁的布局恐难实现

揽星河的笔记
2025-11-06 15:59:36
拦婚车索要50条烟:打着讨喜名义疯狂“敲竹杠”

拦婚车索要50条烟:打着讨喜名义疯狂“敲竹杠”

新京报
2025-11-06 19:44:31
梅德韦杰夫心里清楚,无论俄罗斯打输打赢,都将是他的上位机会

梅德韦杰夫心里清楚,无论俄罗斯打输打赢,都将是他的上位机会

男女那点事儿儿
2025-11-07 06:34:27
NBA:11月7西部最新排名,快船掉第12,火箭迎2利好,湖人逼近第1

NBA:11月7西部最新排名,快船掉第12,火箭迎2利好,湖人逼近第1

金风说
2025-11-07 13:41:52
北京老人藏着7个免费福利包:有人领了1000块,有人坐公交没花钱

北京老人藏着7个免费福利包:有人领了1000块,有人坐公交没花钱

奇葩游戏酱
2025-11-07 07:00:25
统一已成定局,解放军报发文,洪秀柱也有行动,两岸共谋统一

统一已成定局,解放军报发文,洪秀柱也有行动,两岸共谋统一

历史有些冷
2025-11-06 14:35:08
吴石牺牲后,伟人很后悔:最大错误就是没集中两个野战军攻打台湾

吴石牺牲后,伟人很后悔:最大错误就是没集中两个野战军攻打台湾

知鉴明史
2025-10-22 18:58:14
私德,毁了湖南省人民医院两个医学专家!

私德,毁了湖南省人民医院两个医学专家!

李万卿
2025-11-07 06:10:03
特朗普:我差点被弄死在监狱里,现在能和中国合作,反而是种幸运

特朗普:我差点被弄死在监狱里,现在能和中国合作,反而是种幸运

朗威游戏说
2025-11-07 06:26:06
46岁前TVB花旦复出拍戏,自爆被全英文对白难倒:现在好像不会说英语

46岁前TVB花旦复出拍戏,自爆被全英文对白难倒:现在好像不会说英语

TVB剧评社
2025-11-07 15:40:35
44岁郭晶晶再传喜讯!官媒发文,新身份曝光,霍震霆当年说的没错

44岁郭晶晶再传喜讯!官媒发文,新身份曝光,霍震霆当年说的没错

鋭娱之乐
2025-11-07 15:40:41
义乌爆火啦,老黄毛桶刷热销世界各地!网友:强烈不建议尿糖买,可不能让它尝到甜头

义乌爆火啦,老黄毛桶刷热销世界各地!网友:强烈不建议尿糖买,可不能让它尝到甜头

大白聊IT
2025-11-07 10:29:08
初三学生被霸凌者打断肋骨,母亲不去派出所,隔天校园来六辆商务车

初三学生被霸凌者打断肋骨,母亲不去派出所,隔天校园来六辆商务车

悬案解密档案
2025-10-21 09:24:49
古二节目被扒!给小S做饭,闪躲林志玲,老实人撕碎了王家卫滤镜

古二节目被扒!给小S做饭,闪躲林志玲,老实人撕碎了王家卫滤镜

艺能八卦局
2025-11-07 05:02:43
他出身京剧世家,再婚娶单身妈妈,没亲生娃也幸福,今71岁不显老

他出身京剧世家,再婚娶单身妈妈,没亲生娃也幸福,今71岁不显老

素衣读史
2025-10-31 18:00:44
Shams:詹姆斯已获准参加对抗训练,1-2周后重新评估伤情

Shams:詹姆斯已获准参加对抗训练,1-2周后重新评估伤情

懂球帝
2025-11-07 01:16:05
知青岁月:娶了陕北婆姨后他考上大学,老丈人的话让他心里很难受

知青岁月:娶了陕北婆姨后他考上大学,老丈人的话让他心里很难受

草根情感故事茶社
2025-11-01 08:48:51
国产大飞机C919载国旗首飞香港,迎民航界最高礼遇过水门

国产大飞机C919载国旗首飞香港,迎民航界最高礼遇过水门

南方都市报
2025-11-07 17:35:15
赵勇下课?女排新帅或曝光,55岁,多次执教国家队,蔡斌好友

赵勇下课?女排新帅或曝光,55岁,多次执教国家队,蔡斌好友

乐聊球
2025-11-07 12:14:07
2025-11-07 20:23:00
往史过眼云烟 incentive-icons
往史过眼云烟
介绍不一样的历史相关事件!
3544文章数 15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75%赞成!特斯拉股东同意马斯克天价薪酬

头条要闻

《西游记》沙僧扮演者刘大刚病逝 剧中数位演员已离世

头条要闻

《西游记》沙僧扮演者刘大刚病逝 剧中数位演员已离世

体育要闻

是天才更是强者,18岁的全红婵迈过三道坎

娱乐要闻

王家卫的“看人下菜碟”?

财经要闻

荷兰政府:安世中国将很快恢复芯片供应

汽车要闻

美式豪华就是舒适省心 林肯航海家场地试驾

态度原创

艺术
健康
时尚
本地
旅游

艺术要闻

Donna Young:美国当代艺术家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这些都是普通人适合的穿搭!多穿卫衣和半身裙,舒适又耐看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旅游要闻

在绿水青山奔赴“未来乡村梦”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