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山东是考编考公大省,山东的朋友们也对考编制有种莫名的看重感,甚至去丈母娘那,有编制的女婿腰杆都硬三分。甚至在山东生活的朋友们也会发现,即便是山东非常有钱的老板,对编制的向往也是非常热切的。
![]()
这几天各省份的定向选调公告开始发布,成了很多名校顶尖学子们竞相追逐的目标,毕竟入编就意味着未来已经确定,不会再出现什么35岁危机,出现什么中年失业危机了。
![]()
在这其中,经济大省山东的2026年度选拔公告非常引人注目。高达1597名的选调规模,彰显了山东对补充高素质干部的迫切渴望,但是纵观“第一批专额定向选调”的院校,却让很多人唏嘘。在这里,很多985高校竟然比不上211高校,连入选的门槛都没踏入,是山东的选调生太严了?还是山东确实对某些高校有所歧视,并不认可。
![]()
山东省2026第一批定向选调的目标院校,准入门槛说高很高,说不高也并不算高。全国数千所高校里,仅有19所大学能获得“定向专额”的资格。这清晰地表明了山东在选拔“储备政党政治领导干部和工作骨干”时的核心标准:历史积淀、综合实力与学科特长的高度统一。
但是很多985名校却不如央财、中石油这些211高校,着实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
从入选结构来看,这份名单由15所985工程院校和4所211工程院校组成。核心顶尖力量里,C9成员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还有顶尖的人文社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以及华五之下第一综合性大学武汉大学,都毫在其中。这是对国家最高学术水平的尊重与认可。但是工科华五之下第一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却没有入选。
![]()
你说是不想给北京名额吧,但是同在北京,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这些专注于法学、经济学和公共管理领域的“京校”,却赫然在列。只能说他们的个人能力和经济管理方面能力过硬,是理工科院校比不了的。
当然,作为本土唯二的985高校(哈威现在已是哈工大的威海校区,不在考虑范围内),山东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肯定是要有名额的,这无可厚非,可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11)的入选,如果单纯逻辑上看,就只能说在特定行业内具有垄断地位的。一以保障了本土骨干力量的补充,另一方面精准吸纳了重要行业人才,毕竟山东还有东营油田。
![]()
可是如果从这个角度上看,那电子信息专业领先的电子科大、在矿产上领先的矿大,不知道为啥没捞到这个名额。
这几年其实山东的选调学校名单在逐渐扩充,2026年名单里最大的亮点,当属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这两所老牌Top10高校的正式加入。
从本质上说,南开作为京津地区中等985综合性强校,毕业生质量高,而天大离山东不远,其在光电、精密仪器等理工科和管理学方面口碑不错。
![]()
业内不少人都猜测,某个高校在特定省份获得“入场券”,往往和校友在当地体制内的影响力紧密相关。说到底就是当地是否对这所高校认可,南开、天大在山东拥有庞大的校友群体,这些校友积极推动和运作,为母校争取到了进入第一批选调名单的地位。这体现了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很大程度上通过校友在权力机构中的分布和话语权来体现。
![]()
如果从这点上来看那么就似乎说得通了,虽然电子科大(学校级别略低)的校友影响力不小,可是基本上都集中在南方和国外,在北方的认可度相对偏低,甚至北航也是如此,校友资源大多都在科研单位……
而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没有入选也能纳入这个原因,如中山大学离山东1800km,毕业生在山东的就业也非常稀少。毕竟选调生不仅要引进人才,还得确保他们在地域上有较高的适应性和留存率。
![]()
如果把视线从“第一批”延伸到“第二批”,这样会发现山东的选调逻辑更加清晰。第二批定向选调院校扩大至50所,涵盖42所“双一流”高校,加上4所211及4所特殊科研机构,甚至拓展至99所“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相关专业。这种“先精后宽”的梯队设计,显示出山东在选调生的引入方面,还是有所偏好的,但不管如何,第一批都要比第二批、第三批更有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