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雅西高速服务区,一位研究生学历的母亲,衣着单薄,看着她的孩子像狗一样在地上爬行。
孩子的父亲,一位大学生,就坐在旁边,这对高学历夫妻的选择,与我们所知的文明和教育背道而驰。
他们为何主动放弃文明?这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
作者-常
一纸通报,能否锁住一个家庭的“野蛮”实验?
10月18日,南涧县“10·16”工作组的一纸通报,给这场持续发酵的风波按下了暂停键。
通报称,未发现拐卖行为,孩子安全,父母承诺不再出现衣不遮体及孩子爬行的行为。
这份冷静的官方文字,却难以抚平公众心中的惊涛骇浪。
![]()
因为事件的荒诞,早已超出了常人的想象。
一个研究生学历的母亲,一个大学毕业的父亲,他们本应是文明的传承者。
可他们却选择住在西阿狄村的红色棚子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
孩子一丝不挂,四肢着地,像一只小兽在台阶上爬上爬下。
他的头发很长,遮住了眼睛,却知道用手撩开。
一位好心大哥递上水果,孩子没有用手去拿,而是爬过去,像狗一样闻了闻,然后用嘴叼起一个,爬着送给父亲。
![]()
这一幕,被网友的镜头记录下来,刺痛了无数人的心。
这真的是“崇尚自然”的教育吗?
如果崇尚自然,为什么父母自己穿戴整齐?
如果崇尚自然,为什么孩子要和狗一起吃饭?
![]()
当工作组找到他们时,更令人震惊的细节浮出水面。
这个孩子,其实会直立行走。他会走,他选择爬,他像狗一样爬。
这个事实,彻底击碎了“孩子可能有病”的最后一点侥幸。
这不再是教育理念的分歧,而是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选择”。
一个有能力选择文明的家庭,却主动选择了野蛮。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
法律条文背后,是一个孩子眼神里的迷茫
当家庭不再是港湾,而成为囚笼,法律是否该成为钥匙?答案,是肯定的。
《未成年人保护法》确立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这是不可动摇的底线。
《家庭教育促进法》也明确规定,家庭教育要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遵循身心发展规律。
这对父母所谓的“自然教育法”,显然已经挑战了法律的红线。
![]()
他们的行为,不是在尊重孩子,而是在剥夺孩子作为人的尊严。
他们的“自由”,已经侵犯到另一个独立个体的基本权利。
村民们不是没有努力过,他们报过警,也多次上门劝导,但都无功而返。
孩子的父母坚称,这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外人无权干涉。
![]()
这种以“自由”为名的抵抗,在法律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因为个人的自由,永远不能以伤害他人为代价,尤其是当这个“他人”是自己的孩子时。
工作组的介入,不是对家庭私事的粗暴干涉,而是对法律尊严的坚决维护,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他们的成长,需要在一个健康、正常的环境里,他们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引导。
当家庭失职时,社会必须挺身而出,这不仅是权利,更是责任。
![]()
最可怕的,不是无知,而是清醒地选择野蛮
如果说,因为无知而犯错,尚可理解与教化。
那么,在拥有高学历、完全具备认知能力的情况下,主动选择一条反文明的道路,则更加令人深思。
这个家庭,正在系统性地剥离孩子身上的一切文明印记。
不穿衣服、是剥离羞耻感,四肢爬行、是剥离直立行走的尊严,与狗同食、是剥离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
![]()
车内那些不明来源的骨头,或许就是他们构建这个“原始世界”的图腾。
在这个封闭的系统里,父亲似乎是唯一的“清醒者”,他穿戴整齐,负责开车,负责与外界有限地接触。
母亲和孩子,则是这场戏剧中被规训的演员。
母亲瘦削的身影,暴露的衣着,可能既是受害者,也可能是这个扭曲世界的维护者。
![]()
守护每个孩子,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文明
幸运的是,这个“文明剥离”的实验,被及时终止了,孩子暂时安全,工作组已抵达,法律的程序已经启动。
更让人欣慰的是,孩子的姥姥已经联系上,并计划为孩子在北京落户。
这意味着,孩子将有机会重新回到正常的社会轨道。
![]()
这个家庭的悲剧,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它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家庭的事情,也是整个社会的事情。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守护网络中的一环。
那位拍摄的网友,那些多次报警的村民,他们都是英雄。
他们的“多管闲事”,正是社会责任感的最好体现。
![]()
未来,我们需要建立更灵敏的预警机制,社区、学校、邻里,应该成为发现异常的第一双眼睛,我们需要更高效的干预体系。
当求助信号发出时,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社会组织应该能够快速联动,形成合力。
我们更需要一种牢固的社会共识,那就是,保护孩子,是最高级别的公共利益。
任何以“自由”“理念”为名的伤害行为,都将受到整个社会的抵制和法律的严惩。
![]()
这起事件,是一个极端的个案,但它折射出的问题,却具有普遍的意义。
它让我们反思家庭教育的边界,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再次确认了一个朴素的真理。
守护每一个孩子的童年,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文明,守护每一个孩子的未来,就是守护我们所有人的未来。
![]()
结语
这起事件最令人不寒而栗的,是父母在有能力选择文明时,却主动选择了野蛮。
未来,类似的家庭私事将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审视,这是文明进步的必然。
当家庭教育挑战文明底线,你认为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边界应该在哪里?
信息来源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