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教书育人,按理说,老师的素质决定了学生的素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来看,恰恰相反,是学生的素质决定了老师的素质。
![]()
教育界不乏名师,就像某个学校不乏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一样,每年都会推出,甚至成为一种制度性的要求。似乎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政府规定的,等于人群中的英雄人物。他们会带领教师认真教学,算是起了模范带头作用。其实他们根本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只是领了模范或先进工作者的证书,在评职的时候获得加分,并没有在工作中表现得那么突出,甚至获得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称号的教师只是和领导有关系的人,是领导的亲戚,是领导的红颜知己,是领导的哥们儿,是经常到领导家里送礼的人。如此来看,模范或先进工作者称号已经被作价出售了,谁能出钱购买,称号就是谁的,以后谁就能顺利评上高职,工资就涨上去了。当模范或先进工作者和利益挂钩的时候,就有很多人竞争,哪怕出钱购买也一样会排队购买,价高者得。领导出卖这些荣誉的时候,会实现竞价排名原则,谁出价高,谁就获得,谁出价低,谁就得不到,不出价的,哪怕工作干得非常好,也不能获得。也就是说,教育行业的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并不一定真的是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很有可能是出钱购买的,或者和领导有特殊的关系,通过权钱色交换获得。他们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工作也不是非常先进和积极,当然不能以此来衡量老师的素质。
可是教育行业偏偏这样衡量,哪个老师获得的证书多,哪个老师就最先评上高级职称。如此一来,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不一定教学成绩非常优秀,也不一定是个好老师。当然评定好老师的办法有很多,比较重要的评定方法就是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哪个老师教的学生成绩好,就证明哪个老师是好老师,只是这种方法过于单一,很容易让老师走上片面追求成绩的道路。甚至有的老师逼迫学生学习,弄得很多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尤其是一些所谓的重点名校,总是压榨学生,把学生的空余时间压榨殆尽,以此提升成绩,最终弄得学生不愿学习,甚至一辈子厌恶学习,厌恶读书。老师可以影响学生,但并不一定起决定作用,因为有的学生不听老师的话,总是我行我素,而家长又站在学生一边,甚至认为老师教育学生的方式不对,就要到学校和老师理论,有的甚至和老师打了起来。有鉴于此,一些老师变得比较佛系,不认真管理学生,而是放任自流,最终很多学生不上进,成绩不好,当然也就浑浑噩噩度过了一段时间,到社会上才知道,学习不好找不到好的出路。看似老师在影响学生,其实学生在影响老师,双方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倘若学生素质比较高,那么老师的素质也就提高了。一个班的学生成绩都非常好,就是所谓重点名校的尖子班内的学生成绩都很好,那么老师就要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适应成绩非常好的学生,讲很多难点和疑点。
![]()
即便素质不高的老师,教了所谓的尖子班,素质也会迅速提升起来,除非这样的老师和领导关系好,或者是领导的红颜知己,就可以以次充好,偷懒耍滑,甚至不怎么上课,学生成绩也仍然不错。因为成绩好的学生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学习习惯,这种学习习惯比较好,可以迅速提升成绩,而且保持稳定的好成绩。即便老师不怎么讲,这样的学生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来提升成绩。倘若这样的老师凭借好成绩,连年获得模范和优秀教师称号,那么只能说是学生成就了老师,学生的好成绩成就了老师的好名声。只不过,这样的学生成绩只是相对好,并不是绝对好,不能获得很大的提升。其实尖子班的学生需要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来教,完全可以互相成就。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丰富了教学经验,提升了教学水平,而尖子班的学生会如鱼得水,会迅速提升成绩。倘若素质不高的老师教尖子班的学生,尖子班的学生想要问他疑难的问题,他却不会做,让学生互相讨论,当然会浪费学习时间,并不一定能让教学成绩好起来。也就是说,成绩好的学生需要获得提升,不然只会徘徊在一定的水平,难题解决不了,始终不能提升成绩的档次。老师可以促进学生提升,但学生的水平决定了老师的水平。倘若一个班的学生成绩都不好,那么即便是优秀的老师来教他们,也不一定能让他们变得成绩好起来。倘若只是看一个班的几个尖子生,就不能说明整体水平,因为每一个自然班似乎都有一两个尖子生,而大多数学生都是成绩中等或差等的。
需要老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成绩提升,但长期教学以后,老师发现,学生的水平决定了老师的水平。倘若学生成绩都很好,保持积极的态势,那么老师的教学水平就会提升,或者说学生的好成绩证明了老师较高的教学水平。倘若学生的成绩都很差,甚至没有好的学习态度,整天悲观消极,有的学生闹事,有的学生家长和老师闹事,那么老师就会万念俱灰,变得比较佛系,最终弄得学生成绩很差,显得老师教学水平也不行。很多学校都用好差搭配的方式来分配教师资源,让教学成绩好的老师教成绩比较差的班级,让教学成绩比较差的老师教成绩比较好的班级,看似可以实现和谐统一,共同提升,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教学成绩好的老师教成绩比较差的班级会耗费很多热情,甚至费力不讨好,身心俱疲,丧失了希望,显得教学水平不高。而教学成绩差的老师教成绩好的班级,只是维持了好的成绩,却不能提升太多,尤其是教高三的老师,必须有一定的教学水平,有稳定的教学基础,不然成绩好的学生提升不了,成绩差的学生也不能获得最大的提升,最终会耽误很多成绩好的学生。有的重点中学居然让新分配的老师教毕业班,怎么说都有耽误学生的嫌疑。倘若成绩好的学生考不上重点大学,不但家长失望,而且家长和学生会对学校抱有成见,对老师抱有成见。曾经有一个高中,就是用了好差搭配的方式分配老师,最终弄得所有班的教学成绩都不好,而且实现了模范或先进工作者称号的买卖,实现了各种荣誉的竞价排名,实现了各种官僚岗位的竞价排名,弄得一塌糊涂,几年都没有学生考上重点大学,却不会反思,而县里主管教育的领导也早已经被他们“喂饱”了,当然也不会深究了,而耽误的却是一届又一届的学生。
![]()
在一定程度上说,学生的素质决定了老师的素质。分配教师资源的时候,应该注意强强联合,还要注意让素质比较差的老师逐渐提升,不然随便弄好好差搭配,大搞权力寻租,就很可能弄得教学成绩不佳,不但家长、学生有意见,而且社会人士也会有意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