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从“童真的怨气”到“理解的慈悲”,我用30年,重新认识了杨振宁

0
分享至

人的认知,是会随着年岁与阅历的增长,不断变化的。我对杨振宁先生的“认识”,从“童真的怨气”到“理解的慈悲”,跨越了整整三十年。



“初识”杨振宁,那时我才7、8岁,刚上小学二三年级。为了迎接“普九”验收,新建好的校园,装饰一新。教学楼前的长廊,挂了很多科学家的头像。我在最显眼的位置,看到了牛顿,爱因斯坦,还有一张熟悉的中国面孔。在那张“中国脸”的头像下面,写着“杨振宁,诺贝尔奖获得者”,幼小的心灵升起一股“与有荣焉”的欢喜雀跃。

可是,当我的视线扫过后面的“美籍华人”几个字的时候,心好像被针扎了一下。刚刚的欢喜瞬间就被怨气淹没了。怎么是个“美籍”华人?好好的“中国人”不当,为什么要去当“美国人”?这就是“不爱国”。



那时候的我,不久前才戴上红领巾,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老师跟我们讲,老一辈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只为让祖国更强大。那些优秀的伟大的科学家,比如钱学森,克服艰难险阻,突破层层阻挠,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回国,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报效祖国。

在当时的我看来,科学家就得像钱学森那样。这个杨振宁,学成不回国,就是不爱国,还加入美国籍,这是对祖国的背叛!刚刚因为他获得诺贝尔奖产生的那点崇拜,此刻全被“不爱国”的怨恨取代。我真想把他的头像扯下来,摔到地上,再踩上两脚,以解我心头之恨。只是他的头像挂在高高的墙上,我够不着,学校也不允许,只能暂时咽下这口恶气。再经过他的画像前,我都忍不住要瞪上两眼,抒发心中的怨恨。

在此后的很多年里,我几乎遗忘了他的存在。一个“忘了本”的“美国人”,想起他就来气,还是忘了的好。



再次听到他的名字,我已经上高二了。那一年,学校组织召开学年表彰奖励大会,其中有一项叫“嘉宁奖学金”的奖项,颁发给了一个已经高中毕业,去上大学了的学长。

老师介绍说这个“嘉宁奖学金”由我校的一位老校友发起,得到了杨振宁先生的大力支持。“嘉宁”二字便取自他们的名字。那位得奖同学的父亲,还告诉大家,杨振宁教授在清华授课,他儿子还有幸听过杨振宁教授讲课。

那时我已经17岁了,即将成年,再也不复当年的小孩子气。我开始懂得了思考,懂得了要用自己听到看到感受到的去甄别,而不是人云亦云。这时候,我对他的怨气没那么重了。他现在功成名就,却还愿意俯下身来,支持我们这个贫穷落后的小县城的学子发展物理兴趣。他明明已经是业界泰斗了,还甘当“教书匠”,在清华授课,这已经算是难能可贵了。



有道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他在美国舒服自在,吃香喝辣了那么多年,突然要让他放弃高官厚禄和优渥的生活,回到当时一穷二白的祖国过苦日子,也确实有点强人所难了。人无完人嘛,都是凡夫俗子,谁还没点自己的小心思了?就连“82岁的杨振宁迎娶28岁娇妻”这样的爆炸性新闻,也没引起我的关注。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一个功成名就的老鳏夫,遇到了一个年轻漂亮,温柔体贴,知情识趣的“解语花”,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有何不可?

一年后,当我得知当时那个因为听到“杨振宁教授在清华授课”的消息,激动地直接冲上领奖台的同学,从此更加发奋图强,从年级30名左右直接冲到了市状元,省第二名,以高考总分727分,物理满分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物理系录取时,我突然觉得他其实也挺伟大的

虽说他没有回国为国效力,但他也关注着祖国的年轻学子们,就连我们这边远小城的学子,也在他的感召下奋勇向前,希望将来能够投身自己喜爱的物理事业。他不回来,但培养带动了一批后来者,也算是为祖国做贡献了。他就算是成了一个“美国人”,贪恋美国富足的物质生活,不肯回国,至少心里还是记挂着中国的,没有完全“忘了本”,忘了自己的根在中国



只不过被他带动的人不是我,高中毕业,进入一所籍籍无名的大学,开始勤工俭用,当初的那股热乎劲儿也就慢慢的散了。毕业后,我忙着工作,忙着生活,“杨振宁”这三个字,再次被我丢到了脑后。

后来,有一天,一则“杨振宁放弃美国籍,再次加入中国籍”的消息在网上刷屏,铺天盖地的都是“杨振宁在美国混不下去了,回国养老来了”的恶评。就连多年前他迎娶翁帆的事情也再次被翻出来,“老牛吃嫩草”的嘲讽此起彼伏。

此时的我,已近而立之年,早过了感情用事的阶段。对此言论,我的心中再掀不起半分波澜。我 记得大学的时候,有一次邀请了一个很知名的专家来学校开讲座,讲得是为人的品性问题。互动环节,有一个很优秀的同学上台分享,提到自己像“狼”。他的本意是想说自己勇敢,坚韧,有拼劲,懂协作,却不知道底下哪个同学突然很大声的喊了一句“色狼”。



就在大家都被震惊,老师也变了脸色的危急时刻,那位同学从容不迫的接过话头:“我也是这芸芸众生中的一个痴情汉,敢上云霄舞仙子,那才叫浪漫。”该同学的话尚未结束,下面便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那位专家赞赏的看着台上分享的同学,夸奖他不会是“不愧是王安石的后人”,还说他确实像他的名字一样“自强不息”,却有“君子之风”(他在刚刚的分享中介绍了自己是王安石的后人,名字出自“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那位在台下起哄喊“色狼”的同学,主动站起来道歉。那位专家笑了,“要不是这位同学的起哄,我们大家还没眼福看到王同学这么君子坦荡的一面。这位同学敢于承认错误,并且知错能改,亦不失君子品行”。



现在再看杨振宁“82岁娶28岁娇妻”这样的“桃色新闻”,我到觉得有些佩服他了。82岁怎么了?82岁就不能追求自己的爱情了吗?人家两个你情我愿,结婚10年了,感情依旧甜蜜。很多在世俗看来“门当户对”,非常“般配”的“天作之合”,婚后日子过得鸡飞狗跳,要不了几年就反目成仇,分道扬镳的要多少?我们有什么资格质疑别人的私人感情问题?人家坦坦荡荡面对自己的感情,结为名正言顺的合法夫妻,这难道不正说明人家是“君子坦荡荡”吗?

至于“回国养老”的说法,就更不一提了。杨振宁可是享誉全球的科学家,早已功成名就,在美国也是颇受尊重的。他所拥有的名誉地位和物质财富,这一辈子都吃不完用不尽了。就算现在"老了,干不动了”,想要“退休”,过点清闲舒适的生活,人家继续在美国享受不好吗?干嘛非要跑回国?

更何况,人家的“回国”,可不是光人跑回来了。人家是“放弃了美国国籍,再次加入中国国籍”。但凡有点常识,都应该知道,中国国籍可不是想加入就能够加入的。国家肯破例让他重新加入中国籍,就证明他必然为中国的发展(特别是物理科研方面)做出了无与伦比的卓越贡献



再说了,就算杨振宁不是功成名就,载誉而归,只是一个在外打拼漂泊了大半辈子的普通老人,他已经93岁高龄了,在垂暮之年,想家了,想要落叶归根了,这难道不是一个人之常情吗?我们难道连一个老人这么点最朴素的愿望都不能接受吗?

当年,他不肯回国,我们骂了他这么多年,说他“不爱国”,说他“忘本”。现在他功成名就,想回来了,也确实回来了,不正说明他没忘了自己的根在中国吗?国家都认为他为祖国做出的贡献,值得为他破例,我们为什么还要口出恶言呢?

杨振宁归国后的这10年,也是非议不断的10年。面对漫长岁月中的非议与误解时,他从不辩解,不驳斥,只安心于清华园教书育人,只专注于他认定该做的事——提携后学,贡献家国。这份在巨大舆论漩涡中始终保持专注与坦然的定力,这份将个人浮名置之度外的豁达,正是“宁静致远”最深刻的示范。



我豁然省悟,当年,“嘉宁奖学金”或许只是寄望于后辈在学术上潜心钻研;而今,杨老用他的一生,为这“宁”字注入了“立德”的灵魂——在喧嚣中守住内心的宁静,方能抵达真正高远的境界。

如今的我,即将进入不惑之年。经历了工作和生活的磨砺,让我真正懂得了世界的复杂和选择的艰难。我彻底理解了他当年的选择。他是要触碰宇宙奥秘的科学家,不是仅有热血就足够的。他需要最顶尖的实验设备、最前沿的学术团队。这些,只有当时的美国能够提供给他。他若想继续进一步的研究,不得不加入美国国籍,才能有机会获得这些支持。

当年的他,选择“不回国”,是因为当时我们的祖国还无法提供的让他施展才学的舞台。让一位顶尖的科学家,回到一个无法支撑他研究的地方,无异于让一位王牌飞行员,赤手空拳地扛着一架模型飞机去翱翔太空。那不仅是徒劳,更是对才华的巨大浪费。他选择留在美国,是为了在人类智慧的巅峰,继续向上攀登。这无关爱国与否,而是一个科学家对科研生命的极致追求

我也完全理解了他晚年的“要回国”。如今的祖国日益强盛,科研力量正在稳步提升,他带回来的一身无价的学识、国际的视野与培育后辈的赤诚,有了发光发热的舞台。这是一个科学家对自身使命最理性的忠诚



三十年,我从一个充满怨气的孩子,走到了一个试图理解的大人。这条漫长的路,让我明白:评价一个复杂而伟大的灵魂,需要的不是瞬间的情绪,而是时间的沉淀,与一份将心比心的深刻的慈悲。

读懂一个人,有时需要一辈子;理解一个选择,可能需要一个时代。杨振宁先生的一生,是一部宏大的巨著。我或许终其一生也无法读懂其中的每一个公式与定理,但我用了三十年,终于读懂了其中最温暖的人性注脚。这座由误解通往敬仰的桥梁,是由时间、阅历和一份将心比心的共情所筑成。

杨老千古。这份迟到的理解,愿能汇入纪念您的星河,虽微茫,但真诚。



一篇长文(我眼中的杨振宁:从花边新闻到心中丰碑,一个普通人的认知转变史),仍觉意犹未尽。那些最终没有写进去的、最私人的认知历程,我原本想把它凝练成了一篇小短文,没想到一发而不可收拾,不知不觉又写了三四千字。

从7岁到30岁,我不敢说读懂了杨振宁,只能说是重新认识了他,也终于理解了他。你是否也曾对某个人、某件事,有过这样漫长的“理解之路”?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认知转变”故事。

声明:包含AI生成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别再乱吃了!华人常吃的保健品被曝或“助癌生长”!补得太勤反而害了自己...

别再乱吃了!华人常吃的保健品被曝或“助癌生长”!补得太勤反而害了自己...

最英国
2025-11-05 19:05:18
分手传闻仅7月,关晓彤高调官宣喜讯,全网恭喜,终于等到这一天

分手传闻仅7月,关晓彤高调官宣喜讯,全网恭喜,终于等到这一天

君笙的拂兮
2025-11-06 14:15:18
太原大哥卖房记:从280万一路降价,对方看了五次,只愿出价160万

太原大哥卖房记:从280万一路降价,对方看了五次,只愿出价160万

林子说事
2025-11-07 12:17:57
日本威胁出兵台海?中方敞开大门,邀请日本自卫队访华,看看实力

日本威胁出兵台海?中方敞开大门,邀请日本自卫队访华,看看实力

闻识
2025-11-06 17:26:43
价格翻倍!华强北集体暴涨,深圳卖家:不敢囤货,但可能更贵

价格翻倍!华强北集体暴涨,深圳卖家:不敢囤货,但可能更贵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2025-11-07 00:13:42
白百何疑开撕王传君冲热搜!疑因奖项分配不公,发文暗讽沪圈操作

白百何疑开撕王传君冲热搜!疑因奖项分配不公,发文暗讽沪圈操作

古木之草记
2025-11-05 18:13:32
福建舰正式入列,直接亮出“大绝活”!美媒:和美航母有百年差距

福建舰正式入列,直接亮出“大绝活”!美媒:和美航母有百年差距

兵器海陆空视频
2025-11-07 19:05:22
智力退回到3岁,浙江30岁小伙长期熬夜后中招……接连8例,全是年轻人!

智力退回到3岁,浙江30岁小伙长期熬夜后中招……接连8例,全是年轻人!

FM93浙江交通之声
2025-11-07 23:27:44
封杀四年,49岁赵薇突传消息,因胃癌去世传闻5个月前就真相大白

封杀四年,49岁赵薇突传消息,因胃癌去世传闻5个月前就真相大白

老吴教育课堂
2025-11-07 03:44:53
乔治娜又炫富,alo限量包上挂着labubu,她躺在私人飞机的大床上

乔治娜又炫富,alo限量包上挂着labubu,她躺在私人飞机的大床上

一只番茄鱼
2025-11-07 13:23:55
聚焦新人!斯卡洛尼公布阿根廷收官集训名单:三位新人有何亮点?

聚焦新人!斯卡洛尼公布阿根廷收官集训名单:三位新人有何亮点?

桥看世界
2025-11-07 15:57:31
她是高鑫夫妇的女儿,不拍广告不进娱乐圈,读上海重点高中是学霸

她是高鑫夫妇的女儿,不拍广告不进娱乐圈,读上海重点高中是学霸

仙味少女心
2025-11-05 06:29:43
忠告全天下子女:再孝顺,也不要为年过70的老父老母,做这4件事

忠告全天下子女:再孝顺,也不要为年过70的老父老母,做这4件事

三农老历
2025-11-07 05:17:08
77岁武则天被男宠折腾睡着后,张昌宗走到隔壁房间扑向一美艳女子

77岁武则天被男宠折腾睡着后,张昌宗走到隔壁房间扑向一美艳女子

百态人间
2025-10-30 15:04:35
朝鲜男人烟不离手,金正恩抽什么牌子的香烟?一包烟的价格是多少

朝鲜男人烟不离手,金正恩抽什么牌子的香烟?一包烟的价格是多少

大千世界观
2025-04-06 08:14:26
新任市委书记低调参加家长会,班主任嘲讽他:你儿子不配进重点班

新任市委书记低调参加家长会,班主任嘲讽他:你儿子不配进重点班

红豆讲堂
2025-10-05 16:30:07
成吉思汗蒙古大军常年征战,生理需求怎么解决?方法让人难以启齿

成吉思汗蒙古大军常年征战,生理需求怎么解决?方法让人难以启齿

牛牛叨史
2025-11-06 15:45:54
白俄罗斯再次表示,已经准备好向乌克兰部署白俄罗斯维和部队

白俄罗斯再次表示,已经准备好向乌克兰部署白俄罗斯维和部队

山河路口
2025-11-03 23:40:25
德约科维奇情绪崩溃、赛场泪崩,致敬他的网球教父皮利奇

德约科维奇情绪崩溃、赛场泪崩,致敬他的网球教父皮利奇

体育妞世界
2025-11-07 07:04:39
美国称:中国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国淘汰4000年的东西他们还在用

美国称:中国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国淘汰4000年的东西他们还在用

文史微鉴
2025-11-05 11:23:04
2025-11-08 00:12:49
若兰妈妈的育儿日志
若兰妈妈的育儿日志
85后学习型宝妈,科学育儿践行者,工作带娃两不误的双职妈妈。分享科学育儿知识,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403文章数 92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家长称男婴被两个不满12周岁女孩害死:拿她们没办法

头条要闻

家长称男婴被两个不满12周岁女孩害死:拿她们没办法

体育要闻

是天才更是强者,18岁的全红婵迈过三道坎

娱乐要闻

王家卫的“看人下菜碟”?

财经要闻

荷兰政府:安世中国将很快恢复芯片供应

科技要闻

75%赞成!特斯拉股东同意马斯克天价薪酬

汽车要闻

美式豪华就是舒适省心 林肯航海家场地试驾

态度原创

旅游
本地
艺术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旅游要闻

四川这座村落为何吸引全球目光?探访“最佳旅游乡村”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艺术要闻

Donna Young:美国当代艺术家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入列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