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吉林石化公司炼油厂2025年三季度合理化建议成果评选结果揭晓,加氢三车间“95后”设备工程师张俊达针对C2回收装置溴化锂制冷机组的优化方案从404项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合理化建议项目奖”,创新实践与节能成效获得工厂的认可与表彰。
![]()
“15吨进料量,溴化锂机组却满负荷运转,这不是有点浪费水电了?”日前,在监控C2回收装置运行数据过程中,张俊达发现一个问题:彼时装置未达满负荷,制冷机组却始终“火力全开”,不仅推高能耗,更暗藏设备损耗风险。
“要想破除这一‘大马拉小车’的低效困境,首先得找准问题根源”,张俊达一头扎进工艺数据堆,将装置实际进料量、加工深度要求与机组运行参数逐一比对核算。经过多轮细致分析,关键症结终于浮出水面:机组冷冻水目标温度设定为7℃,远低于当前工艺实际需求,这一“过度制冷”直接导致屏蔽泵长时间高负荷运转,循环水、热媒水消耗居高不下。
“工艺用不上这么低的温度,咱们就大胆调!”张俊达迅速制定优化方案,双管齐下:一方面将冷冻水目标温度从7℃提升至16℃,精准匹配工艺需求;另一方面通过精细化操作提高系统真空度,进一步提升制冷效率,让机组负荷与装置生产需求实现“同频共振”。
![]()
优化方案落地即见成效。
溴化锂制冷机组彻底告别“低效空转”,屏蔽泵运行时长大幅缩短,循环水用量每小时直接减少650吨,单此项每天就能节约成本0.65万元;机组整体负荷下降后,真空泵运行时间同步减少,每小时节电42.8千瓦,每天再省电费0.11万元。“一天共省0.76万元,一个月就是22.8万元,一年能省277.4万元!”当节能数据核算出炉,车间员工纷纷为这个“金点子”点赞,直言“小调整挖出了大效益”。
这场轻负荷运行优化攻关,不仅让溴化锂机组“焕发生机”,更给车间提质增效工作打开了新思路。张俊达用实际行动证明,“节能降耗只要肯钻研、敢突破,从参数设定的细节里就能挖出实实在在的大效益”,他的探索也为全员参与降本增效树立了鲜活样板,带动车间掀起一股“找问题、提建议、降成本”的热潮。(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彭冰 通讯员 杨志达)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