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一组数据让整个汽车圈为之一震:中国新能源汽车国内月渗透率首次突破51%,就在几个月前,这个数字还只有32.8%。与此同时,德国奔驰悄然宣布,将电动化目标延后五年,本应在2025年实现电动车销量占比50%的计划,改到了2030年完成。
几乎是同一时间,美国的福特、通用也表态,研发重点要回到燃油车上。两边的表现天差地别,中国在加速,西方却在“踩刹车”。这让不少人开始怀疑:中国是不是走错路了?全世界都不搞了,我们是不是太执着了?国外的“放弃”到底是真是假?中国坚持下去又有多大意义?
![]()
2023年,苹果公司突然叫停了筹备十年的造车计划。这家科技巨头原本打算进军汽车行业,结果中途放弃,成为西方“冷却电车热”的开端。紧接着,奔驰、奥迪也纷纷调整电动化战略。奔驰的原话是“市场条件尚不成熟”,奥迪甚至撤回了“2033年停售燃油车”的承诺。
至于美国,更是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2024年1月,特朗普政府叫停了为电动车建设充电桩的50亿美元基金,同时取消了多项对新能源车的补贴政策。看上去,西方国家确实在“后退”。但如果把时间拉长,再把背后的细节翻出来,就会发现事情远没有表面那么简单。
![]()
同样在2024年9月,宝马在慕尼黑车展上发布了全新一代电动车iX3,大众集团CEO更是公开说:希望未来能在中国电动车市场中获取更多份额。
丰田也在这一年彻底转向新能源,不仅撤换了CEO,还发布了专门的纯电平台和新车计划。就连此前质疑电动车的“保守派”本田,也开始与中国的宁德时代合作开发新车。这些案例说明,西方车企并没有真的“放弃”新能源,只是调整策略。他们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过中国。
![]()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达到了153.2万辆,同比增长87.3%。比亚迪、吉利、奇瑞等品牌在海外的销量越来越高,有的甚至已经超过了丰田、大众。
比亚迪一个品牌,2024年前8个月就卖出286.4万辆,同比增长23%。单是8月份的出口就到了8.08万辆,几乎赶上了某些欧洲国家一整年的电车销量。
面对这样的竞争压力,西方车企发现自己处于两难境地:继续拼电车,技术、成本、供应链全都落后;放弃电车,连传统市场都被中国品牌蚕食。
![]()
于是,他们开始“战略后撤”,保住燃油车的大本营,伺机再战。电动车到底有没有前途?数据说了算。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465.3万辆,比2022年增长395.3万辆。每卖5辆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
在中国,这个比例更高。2024年前8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62万辆,同比增长36.7%。市场占有率达到45.5%,远超美国的15%。中国为什么能跑这么快?关键在于“便宜”。一公里油车成本要0.6到0.8元,而电动车只要0.2元。老百姓算得清账,当然愿意转向电动。
![]()
更重要的是,中国有全球最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上游锂矿资源、动力电池,到整车制造、智能座舱,全都能自己干,供应链高度集中、效率极高。全球动力电池前十的企业中,超过一半是中国公司。宁德时代就占了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一旦“卡脖子”,全球都得抖三抖。
这让西方国家很紧张,于是打起了“贸易战”。欧盟启动对中国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美国用《通胀削减法案》限制非美产电池的补贴资格。他们嘴上说“不搞电车”,手上却在搞小动作,这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竞争。不打不过你,就想办法限制你。
![]()
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坚持搞新能源?其实原因很简单——这是一道“生死题”。中国的石油对外依赖超过70%,2023年进口石油5.6亿吨,绝大部分还要经过中东和马六甲海峡。一旦出现地缘冲突,能源命脉可能立刻被掐断。
相比之下,电就安全太多了。中国发电量占全球30%,水电、风电、光伏、核电全都有,电动车背后,是能源主权的保障。
![]()
而且,中国在燃油车领域起步晚,核心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技术长期受制于人。新能源车的电池、电机、电控,反而是中国的强项,这是一次“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
新能源汽车不仅环保,更带来了大量就业。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直接带动就业400万人,相关企业超过2万家,间接岗位更是超过200万个。
![]()
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的充电桩建设也遥遥领先。截至2024年底,全国充电设备总数达到1281.8万台。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达到98.4%,真正做到了“想充就充”。甚至在技术上,中国也在不断突破。最新一代电池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500公里”,续航焦虑正在被逐步解决。
西方国家的劣势同样明显。电费高、人力贵、供应链不完整,导致电动车的性价比远不如中国。很多老百姓宁愿继续开油车。更重要的是,西方车企的转型成本巨大。从燃油车到电动车,不只是换一条生产线,而是整个体系的重构。人要重招,厂房要重建,供应商还得重新配套。
![]()
不少欧美车企在电动车上连年亏损,还得靠燃油车“输血”维持运营,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不敢贸然投入太多。他们不是不做,而是做不了。
中国不一样。我们有庞大的市场需求,有成熟的制造能力,有政府的全程支持。国家早在“十四五”期间就将新能源车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了70多项政策,设立了2000多亿元的专项资金。
![]()
中国还拥有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这是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只要中国人愿意买,中国新能源汽车就能稳步增长。哪怕全世界都“放弃”,中国也能自己玩下去。而事实是,全世界并没真的放弃。
美国的特斯拉市值突破1.53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通用宣布2035年彻底停产燃油车,福特推出电动皮卡F-150,都是押注电动车的实锤行动。这些都说明,新能源车不是“死路”,而是“快车道”。只是中国比别人跑得更早、更快,也更坚定。
![]()
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从欧洲到美国,再到日本,新能源车的全球化趋势早已不可逆,只是节奏不同,选择的路径也不一样。中国选择了最直接、最彻底的一条路。这不是盲目冒进,而是基于国家能源安全、产业升级、技术突破等多重考量后的理性决策。
谁真正走对了路,时间会给出答案。中国坚持新能源,是一次事关国运的战略选择。不管别人怎么走,我们都应该坚定走下去,因为这不仅是技术之争,更是国家未来的竞争。未来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必将在全球舞台上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