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先说说哈,之前我看《纽约时报》一篇文章,那内容真是把我惊得下巴都快掉了。文章开头就说“中国政府使劲儿发展电动车还有清洁能源,给咱老百姓整出了干净的环境,电费还便宜,可为啥中国人不抗议呢?”就这问法,听着就离谱,我后来才知道这是从《纽约时报》近期一篇怪文章里摘出来的。
那文章标题乍一看还挺正经,叫《中国是如何为她的电动汽车和高速列车提供动力的》,可越琢磨越觉得不对劲儿。
![]()
写这篇文章的作者基思·布拉德舍,是个美国白人记者。他一开始那可是把咱中国能源基础设施一顿猛夸,说“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横着一张纵横交错、好几万公里长的特高压电网,就像一条威风凛凛的钢铁巨龙,把西北地区大量的太阳能和风能,不停地往东部沿海人口密集的工业中心送。”
布拉德舍也承认,咱中国的特高压电网那可是能写进历史的大工程奇迹,技术、规模还有效率,美国这些国家根本没法比。
但“但是”这个词一出来,就感觉要出岔子了。本来以为这会是一篇夸咱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成就的正面文章,结果布拉德舍立马话锋一转,把他藏在“好话”背后的坏心思露出来了,朝着咱中国人根本想不到的地方猛刺。
他说“这项大工程能成,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中国有远见的国家能源政策,还有一个常被人忽略的事儿,就是工程沿线的中国老百姓,几乎没人敢反对。”
![]()
看到这儿,我真是被他的歪理气得不行。发展可再生能源,给老百姓带来好环境、便宜电,这不是天大的好事儿吗?怎么到他这儿,就变成“中国人为什么不抗议”这种莫名其妙、没道理的话了。
我就琢磨,要是美国政府也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给美国老百姓带来好环境、便宜电,《纽约时报》是不是也得写一句“美国人为什么不抗议”啊?
有人可能会说,特朗普瞧不上可再生能源,才不管美国人生活环境干不干净,也不管美国人能不能付得起电费。
哎呀,看来是我误解《纽约时报》的记者了,他们在这儿整这些怪话,原来是“见不得别人好,恨自己没本事”啊。
为了证明他瞎猜的“中国人不敢抗议”这个荒唐结论,布拉德舍可真是下了功夫。
他跑到安徽农村,找了个在特高压线路下钓鱼的中国老大爷。还根据这事儿弄出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推论:“中国的特高压线路对老百姓也不全是好处,因为这东西在经过的地方会释放静电,当地人拿金属鱼竿钓鱼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浑身‘发麻’。”
![]()
在他笔下,一个关乎国家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能让14亿人受益的大工程,就变成了一个“村民冒着生命危险在高压电下钓鱼”的稀奇事儿。
为了证明他这推论,文章里还配了张“禁止钓鱼”警示牌的照片。牌子上画着个被高压电电成白骨骷髅的卡通画,还有一张据说是被电击后烧焦人体的照片。
布拉德舍觉得,中国政府这么做是想营造一种“恐怖、压抑”的氛围,好警告和赶走那些大胆的钓鱼爱好者。
我就想问了,不然呢?我们挂这么醒目的标语,难道是欢迎钓鱼的人来体验电疗吗?
更搞笑的是,布拉德舍采访钓鱼大爷的时候,大爷根本没被他带偏,用咱中国人特有的实在劲儿,给了他一个意外的回答:“只要别在电线正底下钓鱼,别让鱼线缠到电线上,基本就没啥事儿。”
更逗的是,布拉德舍在文章里还特意强调了个细节:“采访的时候,这位大爷还给我看了他刚钓上来的鱼——一条大概六英寸(15.24厘米)长的小鱼。”
我不知道他写这个细节是啥意思,也不确定他是夸大爷还是损大爷。从文章整体阴阳怪气的调调来看,我倾向于觉得是后者。
![]()
可能对钓鱼大爷的回答不满意,布拉德舍又找了个叫许世才(音译)的当地村民,想从他嘴里套出自己想要的话。
可许先生比钓鱼大爷家国观念还强。他承认下雨天打伞有时候会发麻,但他觉得这不是特高压线路的问题。他觉得这是个特别重要的国家工程,特别支持。就是担心这些高压线可能会把来村里消费的游客吓跑。
布拉德舍根本理解不了,为啥有人会心甘情愿为了国家和集体的长远利益,接受一些局部的、能控制的小麻烦。在这些西方记者眼里,只要是大型工程,肯定有“钉子户”;只要是政府主导的项目,肯定有“强拆”。要是没出现抗议,那肯定是当地人“不敢”抗议。
那为啥布拉德舍会对“中国人不抗议”这种“怪事儿”这么困惑呢?
我觉得啊,一部分原因可能和他的祖国美国有关。现在美国正被基建落后带来的各种问题折磨得够呛。
布拉德舍在文章里也说了,他把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电网和特朗普鼓吹化石能源的政策放在一起对比,越比越难受。
![]()
他提到有个叫“谷带快线”(Grain Belt Express)的特高压输电项目,本来打算把堪萨斯州丰富的风能输送到伊利诺伊州和印第安纳州。这条特高压线路全长才800英里,比中国的任何一条主干线都短得多。结果呢,因为沿线土地所有者和共和党议员强烈反对,今年7月份美国能源部终止了贷款担保,工程就搁浅了。
像这种事儿在美国可不少。除了“谷带快线”,有些新能源输电项目,就为了拿到几百英里线路的许可,往往得等上17年。
和中国比起来,美国的电力建设那是相当落后。
没完没了的党派争斗、利益集团捣乱,还有“邻避效应”引发的各种诉讼……可能就是因为见惯了这些乱糟糟的事儿,布拉德舍才会对中国的基建奇迹又嫉妒、又不理解,心里还酸溜溜的。
那中国人到底为啥“不抗议”呢?
他根本想象不到,一个社会能为了共同目标这么高效地运转。所以他就只能用他能理解的逻辑来解释,也就是“威权”“压迫”,还有“中国人不敢反抗”。
抛开文章里的意识形态偏见不说,为啥对于特高压线路这类国家主导的基建工程,我们中国人的抵触情绪比美国这些西方国家小那么多呢?
![]()
我觉得啊,答案特别简单,简单到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西方记者都得汗颜。
因为我们能从这些基建工程里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布拉德舍在文章里也列了数据:从2014年开始,中国的空气污染下降了41%,这让中国老百姓的平均预期寿命增加了近两岁。
以前因为雾霾问题被人说三道四的北京,2020年基本就不搞燃煤发电了。现在北京能经常看到蓝天白云,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几百英里外送来的清洁风电。
我们的城市空气越来越好,开电动车用的电比油价便宜多了,我们的生活因为国家强大越来越好……既然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好处,那我们为啥要抗议一个为我们服务的基建工程呢?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因为我们中国人对国家特别信任,集体主义精神也特别强。
那个接受采访的村民许世才的话,其实就代表了大多数中国老百姓的想法。我们知道什么是“国家重点工程”,也明白什么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这种深深印在文化里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是很多信奉极端个人主义的西方人理解不了的。
这可不是说我们中国人就没有个人利益,或者不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在中国,要是遇到损害自己利益或者不公平的事儿,我们也会抗议。但更多时候,我们抗议的不是政府做了好事,而是希望政府能把好事做得更快、更好,多推行一些真正对老百姓有利的政策。
因为我们有个有远见、有执行力的政府。
中国能在清洁能源和基础设施领域取得这么惊人的成就,根本原因就是我们有个能制定长远战略,还能排除万难把战略落实的、强大的中央政府。
![]()
我们历史上确实走过不少弯路,但在每个关键时刻,我们的党和政府都能做出正确的决定。这种战略眼光和执行力,是现在很多西方“民主政府”特别缺乏的。
我觉得啊,《纽约时报》这篇怪文章与其说是新闻报道,不如说是一面照妖镜。它照出来的不是我们中国政府和社会的毛病,而是作者和美西方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偏见和认知局限。
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西方国家的媒体,总是用自己的那一套有问题的社会观念,去猜测一个健康的社会;用自己国家治理不行的现状,去想象一个高效运转的国家背后可能存在的阴暗面。
文章结尾,布拉德舍引用了一个叫大卫·菲什曼的美国电力顾问的话:“中国国家电网确实擅长搞建设,但就连我都没想到,这么大的基建工程,他们居然能提前6年完成目标。”
![]()
他这话本来可能是想批评我们对基建工程规划“有失误”,结果却不小心说出了一个他们自己都不得不承认的事实:现在中国的进步,快到连他们最悲观的预测都追不上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