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调查的深入,才发现上周末的巴黎卢浮宫失窃案简直比谍战片还刺激!
10月19日上午9点35分,就当游客陆续排队进馆准备看蒙娜丽莎时,四名穿黄马甲的人居然拿着切割机,在光天化日下砸开了阿波罗画廊的展柜,7分钟就卷走8件拿破仑时期的珠宝——连欧仁妮皇后的王冠都被扔在路边摔变形了。
卢浮宫号称“全球最严安保”,窃贼到底是如何光天化日之下将珠宝偷走的?
![]()
据法新社和《巴黎人报》报道,这是卢浮宫近50年来最严重的盗窃案,劫匪伪装成维修工人,用升降平台从塞纳河侧外墙破窗而入,得手后骑摩托车逃走,还落下了一个带有嫌犯DNA的头盔。被盗的不仅有玛丽・路易丝皇后的祖母绿套装,还有玛丽・阿梅莉王后的蓝宝石项链,件件都是能让文物界抖三抖的国宝。
案件发生后让人纳闷的是,为什么劫匪专挑这个时间、这个位置下手?卢浮宫的安保又为啥没上前阻拦?
原因是这伙窃贼穿的黄马甲,在巴黎随处可见——毕竟这座城市老建筑太多,天天都有修水管、补外墙的工人,谁会多看一眼?《巴黎人报》采访了卢浮宫附近的面包店老板,对方说“周末清晨看到黄马甲在馆外忙活,还以为是赶工期修展柜,哪想到是贼”。
更鸡贼的是时间选得太准。上午9点35分,正好是卢浮宫对公众开放的时间,展厅的警报系统已经解除,工作人员忙着在入口处检票,巡逻间隙比平时大很多。而且被盗的阿波罗厅在德农馆二楼最尽头,从入口跑过去最快要10分钟,就算有人发现异常,劫匪也早跑没影了。
![]()
法国警方在新闻发布会上承认,“这个时间点的安保漏洞,我们之前没有重点关注过”。
还有窃贼的作案工具也很专业。包括工业级的切割机、电磁干扰器,还有3D打印的展柜钥匙——这些东西可不是随便能弄到手的,这明显是有备而来,说不定提前踩点了好几个月。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那些价值连城的珍宝。玛丽・路易丝皇后的祖母绿项链,光哥伦比亚祖母绿就有32颗,总重超200克拉,1810年拿破仑和她结婚时专门定制的,《艺术论坛》杂志还做过专题,说这个项链的镶嵌工艺至今没有人能够仿制。还有欧仁妮皇后的钻石胸针,2634颗钻石拼成蝴蝶结形状,是拿破仑三世送她的定情信物,估值至少1.2亿欧元。
现在唯一能让人稍松口气的是,欧仁妮皇后的王冠被找回来了,就在卢浮宫外的草丛里,可已经摔得变形,上面的钻石掉了好几颗。法国文化部的人说“王冠内置了定位芯片,劫匪可能怕被追踪,才慌慌张张扔了”,可其他7件珍宝至今没下落,专家担心“一旦被拆解成单颗宝石卖,历史价值就全没了”。
更讽刺的是,这不是阿波罗画廊第一次遭劫。《法国世界报》翻出了1976年的旧闻,当时法国国王查理十世的佩剑就在这里被偷了,至今石沉大海。巧的是,当年的劫匪也是伪装成工人,也是周末清晨动手,连逃跑路线都跟这次有点像。
网友在社交平台吐槽“这哪里是盗窃,分明是劫匪在“返场致敬”,卢浮宫的安保50年了都没长记性”!
![]()
为啥卢浮宫的安保这么拉胯?《回声报》扒出了个中关键:卢浮宫年度安保预算只占运营经费的3%,还不到大英博物馆的一半,去年因为财政紧张,还削减了30个安保岗位,当时员工罢工抗议了好几天,说“再减人,早晚要出事”,结果真被说中了。现在都有人怀疑窃贼是否就是当初被裁掉的员工之一,毕竟对内部结构这么熟悉,监守自盗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现在法国警方已经成立了60人的专案组,重点查那个落下的摩托车头盔——上面有嫌疑人的头发和皮屑,DNA检测结果很快就能出来。一旦确定嫌疑人,估计整个欧洲都将发出关通缉令。
《国际文物报》说“重点是巴黎到比利时、荷兰的路线,之前欧洲被盗的文物大多从这里走私到中东”,因为这里的富豪特别喜欢收藏拿破仑时期的珠宝。
马克龙在电视讲话里说“这是对法国文化历史的严重侵犯,一定要把珍宝追回来”,不过网络上大多数的法国人觉得“这些珍宝找不回来,就像1976年的佩剑一样”。
如果真的找不回来,法国的文化脸面可就真挂不住了。
引用来源:法新社、《巴黎人报》、《费加罗报》、《法国世界报》、《艺术论坛》杂志、《国际文物报》、《回声报》等相关公开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