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报)
转自:中国环境报
![]()
“感谢你们跨区域奔波,为我们老百姓解决了大难题!”10月14日,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铁山垅镇大庄村村民刘某与村干部将一面印有“心系群众,文明执法”的锦旗送至赣州市于都生态环境局,对执法人员高效化解其与跨区域养猪场的环保纠纷表达诚挚谢意。
纠纷突发:跨界污染引矛盾
9月15日,于都县铁山垅镇政府接到紧急反映:大庄村村民刘某的鱼塘出现大量死鱼,损失正持续扩大。
据悉,刘某经营的鱼塘上游紧邻会昌境内一家养猪场。刘某现场排查后认定,死鱼是养猪场粪水外溢污染水体所致。此前,他多次与养猪场负责人协商赔偿未果,无奈之下求助村级组织。
这起纠纷的复杂性远超普通民事矛盾。
涉事养猪场地处会昌县庄埠乡,用的是于都县靖石乡村民的土地,由靖石乡村民建设、租给会昌县庄口镇人养殖,受影响的又是铁山垅镇区域和村民,属于“跨区域主体”。纠纷发生地位于于都县靖石乡、铁山垅镇与会昌县庄埠乡的交叉地带,行政归属交错。更关键的是,下游即为铁山垅等镇的饮用水水源地取水点。
跨区联动:快速响应查根源
“跨界纠纷不能分‘你我’,群众利益与生态安全是共同责任。”铁山垅镇村干部研判后,第一时间向于都生态环境局请求支援。
接到诉求后,于都生态环境局立即启动跨区域协作机制,与会昌县生态环境局快速对接,组建联合执法组赶赴现场。
执法人员通过实地勘查、水体观测等方式锁定关键证据,鱼塘水体浑浊、漂浮的死鱼与上游猪场氧化塘的排污路径形成清晰关联,污染事实确凿。
两地执法人员同步厘清责任主体,明确养猪场粪水外溢已违反环保相关法规,不仅造成群众财产损失,更对饮用水水源地周边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
说理执法:刚柔并济破僵局
针对纠纷特点,联合执法组秉持“说理式执法”理念开展处置工作。
一方面,执法人员向养猪场经营者逐项解读环保法律法规,明确粪水外溢的违法性,结合下游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性,阐明污染行为的多重危害;另一方面,主动搭建沟通平台,引导经营者正视鱼塘损失,协助双方核算赔偿金额。
这种“执法有力度、帮扶有温度”的方式收效显著。
养猪场经营者深刻认识到自身问题,当晚即安排车辆转运存栏生猪,从源头阻断污染扩散;同时与刘某达成赔偿共识,支付合理补偿款。
短短时间内,污染源头被切断,群众损失获弥补,双方对处理结果均表示满意。
纠纷化解后,刘某与村干部专程为执法人员送上“心系群众,文明执法”的锦旗。
这面锦旗背后,是两地生态环境部门对“跨区域生态治理协同机制”的成功实践,更是对“说理式执法”的生动诠释。
通过此次事件可以看出,跨区域生态环境纠纷的化解,关键在于打破“地域分割”思维,以协同治理凝聚合力,以柔性执法传递温度,最终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保障的双重目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