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纪念巴金先生逝世20周年,日前,巴金图书馆第28期文坛茶话会暨巴金学术研讨会青年论坛获奖者座谈会在巴金图书馆举行。
![]()
本次座谈会邀请历届巴金学术研讨会青年论坛的获奖者代表、学界前辈及出版界人士共同参与,通过回望历届巴金学术研讨会,重温青年学者对巴金作品、巴金精神的研究初心,探讨在今天研读巴金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
2005年,巴金先生离读者远去。同年,第八届巴金学术研讨会举办,首设青年论坛,意在弘扬巴金精神,鼓励青年学生参与巴金研究。时光荏苒二十载,巴金学术研讨会青年论坛共举办七届,获奖人数达75人。巴金先生对青年人的期待与嘱托,引导、培育了一批又一批青年学者,传承延续了巴金先生的精神品格,推动着巴金研究的长远发展。
![]()
在交流环节,各位获奖者分享了参与青年论坛的难忘经历与学术成长历程。上海大学杨位俭教授回顾了二十年前参加研讨会的情景,结合法国汉学家明兴礼对巴金的研究,探讨了巴金作品中的悲剧意识与信仰问题;山东师范大学李宗刚教授提出了巴金研究的四点建议,包括推进手稿整理与数据库建设、系统编纂研究资料、关注青年学者力量以及促进老中青三代学者的学术碰撞;河北师范大学胡景敏教授从《随想录》的传播研究出发,强调巴金在当下再启蒙语境中的重要意义;河北经贸大学田悦芳教授结合自身影视传播研究经验,提出利用AIGC等新技术创新巴金作品传播形式的设想。
![]()
青年学者们也展现了对巴金研究的新思考。对外经贸大学赵静副教授分享了从公馆文化、都市漫游等视角解读巴金作品的研究路径,并探讨了经典文学通俗化传播的可能性;大连理工大学王玉春教授聚焦巴金的序跋写作,认为其不仅是重要的史料,更是承载自我剖析与时代记录的独立精神文本;西北大学袁少冲教授结合自身学科转型经历,强调巴金精神中赤诚与奉献的内核对当代启蒙研究的启示;山东大学本科生王贵豪则汇报了关于巴金往来书信编年考证的研究计划,提出应加强对四五十年代之交巴金思想转变的深入研究。
![]()
著名学者陈子善作为青年论坛的资深评委指出,巴金的作品始终面向青年,青年论坛的持续举办为巴金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希望获奖者们能在教学中引导更多学生关注巴金的创作与思想,坚守经典文学的重要地位。
![]()
作家出版社的王淑丽介绍了新版巴金小说系列的出版情况,该系列精选巴金经典作品,以便携开本呈现,其中部分篇目为时隔九十年后的再次重刊。活动现场,作家出版社向巴金图书馆捐赠了《新生》亚洲版铜版,为巴金文献收藏增添了珍贵资料。
据悉,巴金学术研讨会青年论坛获奖者座谈会将于11月22日举行第二场,历届青年论坛获奖者和巴金先生开展跨时空对话,重温先生的精神内核与文学理想。
记者:何娉
图片:巴金图书馆
编辑:何娉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