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蜀(四):孟昶2
(8)为政举措 ①整顿吏治
孟昶于广政四年(941)罢免了一批遥领节度使的武将,这些武将专务聚敛,不管政事。又著作《官箴》颁布各郡县,《官箴》后被宋太宗摘其四句为《戒石铭》,令郡县刻石置于公堂座前。其后从宋到清,历代州县衙门多刻“尔禄尔俸,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四句。孟昶对眉州(今四川眉山)刺史申贵等贪官污吏亦坚决惩处。
![]()
②劝农兴教
孟昶组织百姓发展农桑纺织事业,刻石经,兴学校。在其统治期间,四川经济文化得到发展,在五代十国处于领先地位。
③亲佞远贤
孟昶罢免了一批功臣宿将之后,却不能任贤用能,选用了一批庸碌之辈和小人,包括王昭远、伊审征、韩保贞、赵崇韬、范禹僻、李昊。
④好大喜功
孟昶不懂军事,却好大喜功,轻率出兵关中,损耗国力。
⑤儒学贡献
儒家的经典,从春秋战国至南宋时期,形成了“十三经”的硕果。期间,五代时蜀主孟昶有他独到的贡献,刊刻了“十一经”,即在唐朝时“九经”(《易经》、《书经》、《诗经》、《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仪礼》、《礼记》、《周礼》)基础上,排除了唐文宗开成年间所增益的《孝经》、《尔雅》,保留《论语》,同时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跻入诸经之列)。其后,南宋硕儒朱熹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形成了现在人们所熟知的《四书》,并为官方所认可,《孟子》正式成为“经”。由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献确立了经典的地位。
(9)轶事典故 ①创始春联
春联是中国文学和中国民俗相结合的产物。通常认为春联始于五代。《蜀梼杌》载:“蜀未归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大概是有记载的最早的春联。
964年春节,孟昶作此联,965年,宋太祖赵匡胤派兵统一了后蜀,将孟昶等掳走,同时委用了吕余庆去做成都(原是后蜀的都城)的地方长官。另外,宋太祖已于建隆元年(960年)将每年的农历二月十六日自己的生日定名为“长春节”,即所谓“圣节”。孟昶降宋之时,正是宋太祖诞辰之日。这种情况与联语是一种巧合,还是预先知道,今亦不可考了。不过,孟昶写下的这副春联在中国对联发展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却是无可否认的。
②创作官箴
孟昶当政时,四海升平,国泰民安,但鉴于前朝国君王衍因吏治腐败而亡国的前车之鉴,于后蜀广政四年(941年)撰写了这篇振奋人心的“官箴”,颁于郡国,以期让官员们“历历在目”,“则必能隐惕于其心”,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孟昶941年创作的《官箴》24句96字:
朕念赤子,旰食宵衣。托之令长,抚养安绥。政在三异,道在七丝。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所得,风俗可移。毋令侵削,毋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切,军国是资。朕之爵赏,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人父母,罔不仁慈。特为尔戒,体朕深思。
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曾受朝廷的命令书写过一则十六字的碑文,文字内容正是取自孟昶的《官箴》:“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意思是:官员们所领的俸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百姓们虽然好欺负,天理却难以容忍。这一碑文被颁发到各州县,刻成石碑,叫做“戒石”,立于官署衙门的大堂上,警示官员们务必清正廉洁,克己爱民。这件事曾被后人传为佳话。
![]()
③种植芙蓉
广政十三年(950年)九月,孟昶下令在成都城上种植芙蓉,并以幄幕遮护,盛开时,一望如同锦绣,孟昶对左右侍从说:“自古以蜀为锦城,今日观之,真锦城也!”成都也由此被称为芙蓉城或蓉城。
④好方药
孟昶好方药,母有病,屡更太医不效,自制方饵进之,遂愈。群臣有疾,亲召诊视,医官钦服。曾令翰林学士韩保升等取《新修本草》并《图经》参校删定,稍增注释,成《蜀本草》(即《重广英公本草》)二十卷,已佚,其佚文收入《证类本草》等。
⑤送子神
《金台纪闻》认为道教张仙是孟昶。后蜀君主孟昶之妃花蕊夫人,为纪念孟昶,故向宋太祖假称祭拜送子之神“张仙”。金台纪闻:世所传“张仙像”者,乃蜀王孟昶挟弹图也。传说他是位美男子,左手张弓,右手执弹,能制服天狗到人间吃小孩,因他执的“弹”与“诞”同音,暗含“诞生”之意,所以张仙就成为专管人间送子的诞生之神。
⑥听劝纳谏
孟昶喜欢打球骑马,又好方士房中之术,多选良家女子充实后宫。枢密副使韩保贞恳切劝谏,孟昶大悟,当天送出所选良家女,赐给韩保贞黄金数斤。有人上书说台省官应当选择清官,孟昶叹气说:“为什么不提具体的人选用呢?”左右要求责问上书的人,孟昶说:“我看唐太宗初即位时,狱吏孙伏伽上书言事,都予采纳,为什么劝我拒谏呢?”
⑦追封幼子
孟昶幼子孟玄宝在七岁时夭折,太常说没有封王封官死了之后不好祭典,孟昶问李昊怎么办,李昊说:“以前唐德宗的儿子李评(应为李详),四岁夭折,追赠扬州大都督,封肃王,这是以往的事例。”孟昶于是追赠孟玄宝为青州大都督,追封遂王。
8.全师雄
全师雄(?-966年),成都人。后蜀人,蜀兵起义领导人,自称“兴蜀大王”。
![]()
本为后蜀文州(甘肃文县)刺史,有威信。乾德三年(965年),宋平后蜀,王全斌治军不严,嗜杀好贪,不久激起蜀人兵变,降军推举原蜀将全师雄为首领,号称“兴国军”。王全斌派马军都监米光绪前去招抚,米光绪却“尽灭师雄之族,纳其爱女及橐装”。全师雄大怒,不再有归降之心。
全师雄率军攻克彭州(今四川彭州),杀死都监李德荣,自称兴蜀大王,分兵占领灌口(今四川都江堰市)、新繁(今属四川新都新繁镇)、青城等地。王全斌派崔彦进、高彦晖分兵进讨,被全师雄击败,高彦晖战死。又派张廷翰进讨,同样大败而还,退保成都。全师雄趁机分兵绵州(今四川绵阳)、汉州(今四川广汉),隔断剑阁。蜀地各方起兵响应,邛、蜀、眉、雅、东川、果、遂、渝、合、资、简、昌、普、嘉、戎、荣、陵等十七州兵变此起彼伏。
王全斌十分恐惧,杀害后蜀降兵3万余人,这激起了蜀中群众的反抗。王全斌向京乞援,后刘光义、曹彬出击全师雄,两军交战于新繁,全师雄军多人解甲投诚。是年十二月,师雄奔投郫县,身上多处受创,退至灌口寨。全师雄的同盟吕翰也在嘉州(今四川乐山)为宋军所败,退保雅州(今四川雅安)。
乾德四年(966年)正月,丁德裕入蜀协助平叛。二月,渝州(今重庆)杜承褒攻占州府。六月,王全斌破全师雄于灌口寨,擒其党羽二千人,全师雄败走金堂。八月,宋军攻克雅州,吕翰走黎州(今四川汉源)被部下所杀。全师雄身上的箭伤发炎感染,病死金堂(今四川金堂西)。众人推谢行本为帅,占据铜山(今四川中江),被宋军擒获,为时一年有余的蜀兵反宋斗争被全面镇压。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