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4周年,记得在拍摄《黑土地故事》在佳木斯九洲社区看到佳木斯建立第一党小组故事。
![]()
在佳木斯建党历史长卷中,有一个熠熠生辉的起点,那便是1933年9月成立的西门外党小组,它宛如划破黑暗的第一缕曙光,为这座城市的革命之路照亮了前行的方向。
![]()
彼时的中国东北大地已沦为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佳木斯也深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百姓们在敌人的残暴统治下,承受着无尽的苦难,亡国灭种的危机如阴霾般笼罩着每一寸土地。然而,就在这看似绝望的时刻,希望的火种开始悄然孕育。
![]()
这一年,中共河北省委特派员苏梅及党员李向之等人肩负着党组织的使命,千里迢迢来到佳木斯。他们的目标明确而坚定:发展党组织,联络抗日义勇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
![]()
李向之与董仙桥既是同乡,又是大学校友。他们在佳木斯找到了正在当教师的董仙桥。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董仙桥心怀家国,却苦于找不到救国救民的有效途径。李向之等人的到来,如同久旱后的甘霖,为他带来了新的希望。他们向董仙桥详细讲解国内形势,积极传播先进的抗日思想,让董仙桥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曙光。
![]()
董仙桥被这些进步思想深深打动,他意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他不仅自己积极学习革命理论,还带动身边的亲人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来。他的妻子李淑云、内兄李恩举和妹妹李淑范,在他的影响下,也纷纷觉醒,决心为抗日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1933年9月,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时刻终于来临。中共河北省委特派员苏梅以坚定而庄严的姿态,正式批准董仙桥、李恩举、李淑云、李淑范四人为中共党员,并宣布佳木斯镇内第一个中共党小组——西门外党小组成立,董仙桥担任组长。
![]()
在那个简陋而又充满希望的空间里,党小组成员们围坐在一起,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他们深知,从这一刻起,他们将肩负起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神圣使命。
西门外党小组的成立,如同星星之火,迅速点燃了佳木斯人民的抗日热情。小组成员们利用教师、工人等职业身份作掩护,深入学校、工厂、农村,积极开展秘密的革命活动。他们组织读书会、宣传队,向群众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政策,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在他们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觉醒了,他们纷纷加入到抗日斗争的行列中来。
![]()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门外党小组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党组织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到1934年春,党小组先后发展了青年教师杨德金等10人入党。为了更好地领导抗日斗争,西门外党小组扩大为佳木斯市内第一个党支部——西门外党支部。这一发展标志着佳木斯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党组织在抗日斗争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
佳木斯第一个党小组的成立,是佳木斯革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为这座城市的抗日斗争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革命骨干。在那艰苦卓绝的岁月里,党小组成员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佳木斯人,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不懈奋斗。
![]()
如今,当我们回首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依然能感受到当年党小组成立时的那份激情和热血。我们应当铭记那些为革命事业做出贡献的先烈们,传承他们的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让佳木斯第一个党小组点燃的革命星火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康 石
2025.7.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